直播預告|中澳作家線上對話會
時間:2020年12月10日10:00—12:30(北京時間)
議題:疫情·思考·創作
直播地址:https://zoom.com.cn/j/98503277742 (會議ID:98503277742 密碼:214205 )
活動介紹:
12月10日,中國作家協會和澳大利亞西悉尼大學將共同舉辦中澳作家線上對話會。屆時,兩國作家將就”疫情·思考·創作“這一主題展開對話。敬請關注。
中方嘉賓:
閻晶明
文學批評家。現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長期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與評論。魯迅與中國現代文學史研究生畢業。出版有《批評的策略》《獨白與對話》《我愿小說氣勢如虹》《魯迅的文化視野》《魯迅與陳西瀅》《敘說所有》《藝林觀點》《魯迅還在》《文字的微光》等著作,編選出版有《魯迅演講集》《魯迅箴言新編》等。曾獲第二屆馮牧文學獎青年批評家獎。
胡邦勝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碩士,中國傳媒大學國際傳播博士。曾任《國際傳播》雜志總編,國家重大社科課題“G20峰會國家傳播理念與機制研究”首席專家。現任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策劃實施多個國內外重大活動,參與多次中外媒體對話會,組織多項國際傳播項目,發表多篇國際傳播論文。
澳方嘉賓:
葛班尼
西悉尼大學校長,官佐勛章獲得者。葛班尼教授自2014年1月擔任西悉尼大學校長。葛班尼教授目前是南太平洋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澳大利亞代表,同時也是多個機構的董事會成員,包括澳美富布賴特委員會,悉尼和西太銀行學者基金委員會,新南威爾士州創新與生產力委員會,新南威爾士州藝術與文化顧問委員會,以及新南威爾士州研究與發展促進顧問委員會。葛班尼教授榮獲澳大利亞官佐勛章,是澳大利亞技術科學和工程院院士,新南威爾士州皇家學會,以及澳大利亞公司董事學會成員。葛班尼教授在大學核心領導層管理和重大企業領導領域有著卓越的知識和經驗。同時,他也任職于很多企業與機構,以及數個州政府和國家研究中心的董事會,其中包括健康和醫學研究、能源和礦業開采以及通訊等多個領域。
尼古拉斯·周思
周思教授發表了七部廣受好評的小說,如《船蛸》(1987)、《紅線》(2000)和《本來面目》(2005)等三部短篇小說集,回憶錄《黑色綿羊:博羅盧拉之旅》,以及關于澳大利亞文化和亞洲文化的多篇散文。他曾擔任澳大利亞駐華使館文化參贊(1987-1990),之后在兩國文藝交流上一直發揮著尤為重要的作用。他曾在2009-2010年間擔任哈佛大學澳大利亞研究中心的訪問教授,目前是西悉尼大學寫作與社會研究中心兼職教授、阿德萊德大學英語與創意寫作專業教授、阿德萊德大學庫切創作實踐中心成員。他與人合作編輯的新書《相對極的中國:文學交流的思考》,將在明年二月出版,此書收集了2011年以來“中澳文化論壇”中的中澳作家文集。
中方作家:
徐則臣
1978年生于江蘇東海,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著有《北上》《耶路撒冷》《王城如海》《跑步穿過中關村》等。被《南方人物周刊》評為“2015年度中國青年領袖”。《如果大雪封門》獲魯迅文學獎,同名短篇小說集獲“2016中國好書”獎。長篇小說《北上》獲茅盾文學獎、“2018中國好書”獎。長篇小說《耶路撒冷》獲老舍文學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香港紅樓夢獎決審團獎。長篇小說《王城如海》被《亞洲周刊》評為2017年度十大中文小說。部分作品被翻譯成英、法、德等近十余種語言。
周曉楓
1969年生于北京,現為北京老舍文學院專業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斑紋一一獸皮上的地圖》《收藏一一時間的魔法書》《你的身體是個仙境》《聾天使》《巨鯨歌唱》《有如候鳥》等,曾獲魯迅文學獎、朱自清散文獎、人民文學獎、十月文學獎、鐘山文學獎、花地文學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等獎項。2017年開始兒童文學創作,出版童話作品《小翅膀》《星魚》《你的好心看起來像個壞主意》,曾獲中國好書、桂冠童書、中國童書榜年度最佳童書等獎項。
韓松
華語科幻代表作家,從事科幻寫作三十余年,供職于新華社。多次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等獎項,代表作有《地鐵》《高鐵》《宇宙墓碑》等,他的《火星照耀美國》提前一年預見了“9·11”事件。其科幻作品被認為反映了當代中國社會的變遷。有十余個中短篇小說被譯成英文,包括《長城》《轉經筒》《我的祖國不做夢》《看的恐懼》《安檢》《再生磚》《地球是平的》《宇宙的本性》《乘客與創造者》《地鐵驚變》《塞林格與朝鮮人》《天下之水》《潛艇》《隱身權》《末班地鐵》《忙完了》等。
唐家三少
本名張威,1981年生于北京,網絡小說作家,成立有自己的文化傳媒公司。作為中國網絡文學代表人物之一,自2004年開始網絡文學創作,擁有數量巨大的粉絲,累計出版作品近300種5000多萬字,有作品被翻譯成英文進行網絡連載,并有韓、泰、越南語等譯本出版,紙質書總銷量近1億冊。
霍俊明
70后詩人、研究員、《詩刊》副主編、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委員。著有《轉世的桃花——陳超評傳》等專著、詩集、散文集十余部。獲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曾參加劍橋大學徐志摩國際詩歌節、黑山共和國拉特科維奇詩歌之夜等國際文學活動。
鮑爾金娜
1984年出生,蒙古族。北京服裝學院服裝設計系畢業,魯迅文學院第八屆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學員。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紫茗紅菱》、小說集《摸黑記》、小說散文作品集《用野貓一樣漆黑發亮的眼睛注視人間》。曾獲得第三屆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第六屆遼寧文學獎、第十屆十月文學獎等。
澳方作家:
梅麗莎·盧克申科
梅麗莎·盧克申科是澳大利亞當代最重要的原住民作家之一,以小說和散文著稱,作品屢獲殊榮。她的第六部小說《貧嘴》榮獲2019年澳大利亞最高文學獎:邁爾斯·富蘭克林文學獎,以及澳大利亞杰出寫作獎和昆士蘭州州長文學獎。她也是2013年澳大利亞最高新聞報道沃克利獎得主,獲獎作品是發表于《格里菲斯評論》的文章“跌出視野:窮困潦倒于布里斯班和洛根》。梅麗莎還曾榮獲昆士蘭德勤文學獎(2013年)、尼塔·齊博獎(2014年)、維多利亞州州長原住民寫作獎(2014年),并于2019和2014年兩次入圍斯特拉女性文學獎。梅麗莎以擅長描寫澳大利亞普通原住民不普通的生活經歷而著稱。她還是囚犯人權組織“獄內姐妹”的創始會員。她的小說《殺死達西》的中文譯本已在中國出版。獲獎作品《貧嘴》的中譯本也即將面世。作家個人網站:https://www.melissa-lucashenko.com/
麗莎·戈頓
麗莎·戈頓是澳大利亞獲獎詩人、小說家和散文家,曾任《澳大利亞書評》詩歌編輯,現居墨爾本。她擁有牛津大學博士學位,主攻英國詩人約翰·多恩的詩歌與散文。麗莎的第一本詩集《新聞稿》(2007年)入圍瑪麗·吉爾摩詩歌獎和墨爾本最佳寫作獎,并榮獲維多利亞州長詩歌獎。她的第二本詩集《海波龍酒店》(2013年)入圍昆士蘭文學獎和西澳大利亞州州長詩歌獎,并獲得菲利普·霍金斯紀念獎章。她的第三本詩集《經驗》(2019年)入圍新南威爾士州州長詩歌獎。麗莎也是《島嶼》和吉拉蒙多文學出版社的雜志的詩歌編輯。她還編輯了《2013年澳大利亞最佳詩歌集》。戈頓最近出版了詩集《經驗》和發表在伊扎貝拉·普盧塔的藝術作品集《滑移與波動的形體》(2019年)中的長篇序列詩歌。作家信息:https://giramondopublishing.com/lisa-gorton/
邁克爾·法雷爾
邁克爾·法雷爾是全球知名的澳大利亞詩人,出版過十多卷詩歌。他的詩集《我愛詩歌》榮獲2018年昆士蘭詩歌文學獎,并獲得 2018年韋斯利·米歇爾·賴特獎的贊揚。他也是2012年彼得·波特詩歌獎得主。吉拉蒙多文學出版社出版的第二本作品集《芝麻開門》(2011年)入圍新南威爾士州州長詩歌獎。法雷爾獲得墨爾本大學博士學位,研究領域是澳大利亞詩歌創新,他的博士論文改編為專著《書寫澳大利亞的焦慮:1796-1945詩歌創作模式》。法雷爾的新作“黑棺材加牛奶”發表于《詩歌》2019年第1期,該雜志由美國詩歌基金會主辦,創刊于1912年。邁克爾·法雷爾生長在新南威爾士州東南邊的小鎮邦巴拉。他自1990年以來一直居住在墨爾本。作家信息https://giramondopublishing.com/michael-farrell/
費利西蒂·卡斯塔尼亞
澳大利亞獲獎作家和散文家。她的長篇小說《不可思議的當下》榮獲2014年總理青少年文學獎,并改編為話劇在帕拉馬塔劇院上演。她的短篇小說集《輕率之舉》被《澳大利亞書評》列為年度圖書,最新小說《不再有船》入圍2018年邁爾斯·富蘭克林文學獎。卡斯塔尼亞的散文作品見于各類雜志期刊和藝術節,題材廣泛,涉及家庭、城郊生活、藝術創作和文學等話題,也被澳洲國家廣播公司(ABC)制作成廣播電視節目播出,也刊登在很多期刊和雜志上。她還教授寫作,協助多項故事寫作項目和藝術合作項目,包括一部西悉尼女性作家的合集《私人女校》。她的新書《坐在男孩汽車里的女孩》將于2021年出版。作家個人網站:https://felicitycastagna.net/
盧克·卡曼
盧克·卡曼是新南威爾士州作家、散文家和學者。他的處女作《一個優雅的年輕人》榮獲新南威爾士州州長文學獎,并入圍了澳大利亞文學學會金獎和斯蒂爾·陸克文短篇小說獎。2014年,他被評為《悉尼先驅晨報》最佳青年小說家之一。卡曼的文章發表在《悉尼先驅晨報》《澳大利亞人報》《悉尼書評》《焦點問題》《南方》《揚眉》《文化研究評論》《全球期刊媒體》《梅默》和《倫敦時報》等多家澳大利亞和國際知名期刊。其作品也曾在SBS在線和澳洲廣播公司播出,并由悉尼戲劇公司排演。他的第二本書《私密的反感》由吉拉蒙多出版。作家信息:https://giramondopublishing.com/luke-carman/
安丘利·費利西亞·金
安丘利·費利西亞·金是澳籍泰裔劇作家、編劇和跨域藝術家,2020年獲得帕特里克·懷特劇作家獎。在2019年,她有三部話劇同年演出:《金盾》《白珍珠》和《屠宰場》,創造了澳大利亞劇作家的一項個人紀錄。金的文學作品聚焦于跨界藝術、數字文化以及技術與全球化的關系。她的戲劇先后由皇家法院劇院(倫敦)、工作室劇院(華盛頓特區)、美國莎士比亞中心(斯湯頓)、墨爾本戲劇公司、悉尼劇院公司、帕拉馬塔國家劇院和貝爾沃劇院(悉尼)等排演。她目前為HBO、AMC、亞馬遜(美國)、姐妹影業(英國)、火柴盒、易虎、幸運章娛樂、胡德倫娛樂和澳大利亞廣播公司等多家影視娛樂機構策劃項目和撰寫劇本。費利西亞的藝術生涯非常國際化,她曾居于紐約,并往返于倫敦、紐約和家鄉墨爾本等地工作。作家個人網站:https://www.anchulifeliciak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