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一份價值千萬的“幸福指南”
    來源:北京青年報 | 王維  2020年12月04日08:21
    關鍵詞:《幸福》

    從醫療水平、物質標準、人均預期壽命等各方面來看,當下是人類歷史上最理想、最適合生活的時期。聯合國在“世界幸福日”發布了由蓋洛普民意調查進行的《世界幸福報告》,在全世界150多個國家里,芬蘭蟬聯第一,阿富汗排最后。高福利、高社會信任度,個人的收入、就業、家庭地位和安全狀況無疑是影響國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但是,在蓋洛普的調查中,也有一項日常體驗,這個榜單的冠軍是巴拿馬,哥斯達黎加的排名也在前列,這兩個國家的經濟水平比北歐國家差遠了,但是國民的幸福度卻很高。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反差?幸福到底由什么決定?

    研究幸福的學者丹尼爾·M.海布倫曾獲得一筆約合人民幣3500萬的研究經費,用三年時間研究如何在當代世界生活得更加幸福。在此之前,他應牛津大學出版社之邀寫了一本簡短的小書——《幸福》,深入挖掘哲學、心理學、倫理學中對幸福的研究,旨在為普通人提供一份幸福生活的建設指南。

    幸福需要更清晰的新定義

    “你幸福嗎?”曾經有記者向路人隨機拋出這個問題,調查國民的幸福感,除了收獲許多令人發笑的回答,比如,“我不姓福,姓曾。”大多數人在回答時,都給出了一個標準答案——“幸福”。這個回答令節目順利進行,但真的能夠反映被問者過著幸福的生活嗎?

    在丹尼爾·M.海布倫看來,這是“最無效的一類調查”,問這個問題的人,并沒有弄清楚幸福到底是什么,或者他們只是簡單地將“生活滿意度”等同于“幸福”。在解構幸福定義之后,海布倫建議將日常關于幸福的抽象討論簡化,將其理解為一種心理學狀態,使其涵蓋“情緒狀態理論”“享樂主義理論”“生活滿意度理論”這三個基本理論。

    在英語中,“幸福”和“快樂”都用happy這個詞,直觀地解釋了“情緒狀態理論”——幸福就是擁有良好的情緒,當一個人表現得精力十足,沉浸在熱愛的事物中,沒有焦慮,笑口常開,這就是幸福的狀態。要獲得這種情緒狀態,也有三個基本的指標,第一是基礎的安全感,而不是對世界充滿警惕,用海布倫的話來說,這是“人與自己的人生達成協調”;第二條就是參與生活的程度,積極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的“心流”學說能更充分地描述這種狀態,即全身心投入一項活動,達到物我兩忘的狀態;第三是一個人是否主觀上認可自己的人生。

    從情緒幸福感的角度來說,只要不是焦慮和抑郁的狀態,就獲得了幸福。而且,這種幸福并不等同于“享樂主義理論”的短暫快樂體驗,而是指一種持續的狀態,一種“最理想的存在方式”。生活滿意度則是反映個人對生活狀態的主觀評判,與幸福的標準存在很大的偏差,很多人都表示很滿意自己的人生,但卻不一定過得幸福。

    將享樂式的快樂、主觀上對人生的滿意程度與幸福進行區分,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幸福的構成,從而尋找更簡單的獲得幸福的方法。

    幸福需要的要素并不復雜

    既然海布倫讓我們知道了幸福是一種積極的情緒狀態,一種長期可維持的良好心理,那幸福來自何處?基因能決定感知幸福的能力嗎?擁有的金錢越多越容易感到幸福嗎?我們能夠決定自己的幸福嗎?

    研究幸福的學者們為回答這些問題做了各種各樣的研究和調查。基因決定論已經遭到了摒棄,幸福感的可遺傳性可比不了身高或是雙眼皮基因,而且人類擁有驚人的調整和適應能力。海布倫整理了幸福研究員們達成共識的五項“幸福來源清單”:安全感、生活態度、自主權、人際關系,以及需要技能、有意義的活動。除此以外,還有第六項——大自然,不過目前尚且缺乏強有力的研究證據支持此項來源。

    海布倫指出,其中最重要的兩點,一個是人際關系,這體現了我們作為“社交動物”的本質。我們需要朋友、親人的陪伴,也需要強大社群的支持。另外則是第五項“需要技能、有意義的活動”,這體現我們作為“執行者”需要做實事的本質。這一條與幸福的定義中“參與感”直接相關,也正好能夠說明現代人與工作之間的關系。一份糟糕的工作對人影響深遠,如果工作不能給人帶來心流體驗,無疑會使人成為被動的工資奴隸。一個人只為了金錢而工作,也是難以獲得幸福的。從事能給人帶來情緒滿足感和持續心流體驗的工作,才是擺脫工資奴役的正確方法。

    由此來看,要獲得幸福體驗并不是特別復雜的事,只需要對照這份清單檢視生活,即可補充不足。

    擁有幸福更要超越幸福

    在海布倫筆下,幸福從一個抽象、復雜的概念,精簡成一種心理學狀態,甚至還形成了上述簡化的“配方表”,給構建幸福生活的人提供了一份快捷指南。但是,除了獲取這種心理上的積極體驗,人生中也有更重要的東西,正如海布倫所說的:“美好人生應該由卓越的活動組成,重點在于你實際所做的事情,而不是你試圖達到的狀態。”

    蘇格拉底在兩千多年前就提出:“假如一個人身上很癢,他可以盡情去撓,一輩子都在撓癢,他這一生算不算是幸福的。”在科幻電影《黑客帝國》中,更是用機器模擬了人類的體驗。可是,就算一輩子都能擁有無休止的快樂感覺,這種弄虛作假的生命體驗也不令人羨慕。

    因此,要獲得更圓滿的人生,還需要關注幸福的更高層面,去考察體驗和活動背后的價值觀。這種更高層次的幸福感,被研究者稱為“福祉”(well-being),將踐行美德和自我實現加入了圓滿人生的配方表。關于踐行美德,西方最有影響力的學說來自亞里士多德,他在《尼可馬可倫理學》中列出了11種美德:勇氣、節制、慷慨、華麗、大氣、耐心、誠實、機智、友善、廉恥、正義。遵照這些美德行事,方可獲得蓬勃發展的良好生活。這些卓越品質根植于人性的共通之處,是我們需要表現的典型的人類的優點。海布倫也補充說:“假如一個人的卓越品質體現在擅長收集瓶蓋或出售來路不明的資產方面,則不在此列。”

    海布倫又用兒童故事“公牛費迪南德”為例講解了“自我實現”的含義。公牛費迪南德不愿意做其他公牛做的事情,寧可聞聞花香也不參加斗牛表演。對其他人習以為常的事情可能并不對你的自我實現有益,正如重要的不是一般公牛的生活習慣,而是費迪南德的本色。

    由此看來,通向美好生活的福祉標準其實也并不難達到,關鍵在于每個人自己的選擇。一個人不一定時刻都能獲得情緒上的愉悅感,但在遵行這些美德、努力實現自我本色的過程中,無疑會收獲非常積極的滿足感。

    丹尼爾·M.海布倫在《幸福》的開頭就提出:“當今許多國家的人民追求幸福的主要方式不但沒有效率,而且具有毀滅性,常常會適得其反。”相信讀過這本小書的人,會用新的視角來看待幸福感在人生中的位置,也可以根據他所提供的建議,更有目的地創造屬于自己的幸福。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妻精品| 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精品| 在线日产精品一区| 久久久亚洲精品视频|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人妻777人伦精品hd| 亚洲精品mv在线观看| 久久r热这里有精品视频|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综合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97国产精品视频观看一| 国产精品jizz视频|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123区| 九九九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色综合91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精品国产鲁一鲁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夜夜夜夜夜久久| 国产麻豆精品久久一二三| 国产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影院 | 56prom在线精品国产| 亚洲精品无码精品mV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专区| 国产精品jizz观看| 日韩精品一区在线| 精品国产香蕉伊思人在线又爽又黄|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xo在线观看| 久久水蜜桃亚洲av无码精品麻豆| 久久久久久久久毛片精品| 国产在线高清精品二区| 国内精品人妻无码久久久影院导航|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小说 | 99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日韩精品专区AV无码| 99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久久精品中文騷妇女内射| 91在线手机精品免费观看| 日本精品www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