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揚光榮傳統 接續團結奮斗 云南少數民族文學事業蓬勃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少數民族文學發展取得了輝煌成就,云南少數民族文學事業也成績斐然,為祖國的文藝繁榮發展、為各民族的大團結作出了重要貢獻。彩云之南的藍天下,民族文學百花綻放,成為一道亮麗風景線。未來,全省廣大少數民族作家和文學工作者還將繼續發揚光榮傳統、接續團結奮斗,不斷開創新時代云南少數民族文學事業的新局面。
回望過去成績斐然
“云南少數民族文學是云南文學的強項,云南民族多也最有特點,是云南文學創作的源泉,為云南作家進行文學創作提供了豐富、深厚的素材。歷屆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云南獲獎的作家作品數量是全國最多的。”今年85歲的云南省作協原主席曉雪說。
曉雪告訴記者:“到現在,我為全國17個少數民族的93位作家、詩人、評論家寫過專題評論文章,這些人大多數都是云南的,老中青三代都有,三代作家共同努力,云南少數民族文學完全可以努力走在全國的前列。”
正如曉雪所言,云南少數民族作家隊伍在全國來說民族種類最多、數量最大、結構合理、老中青梯次完整。截至2020年,有云南省作協少數民族會員737人,占云南省作協會員總人數2394人的30.79%;有中國作協少數民族會員130人,占全省中國作協會員總人數305人的42.62%。這兩個比例,一個接近三分之一,一個超過三分之一,在數量規模上充分說明,云南少數民族作家已經成為全省文學事業發展繁榮的骨干力量。
今年,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3位云南少數民族作家獲獎。據統計,從1976年至2020年的十二屆評選中,云南少數民族作家獲獎累計104人次,數量為全國之最,其中:李喬、張長、曉雪、那家倫、魯若迪基等少數民族作家多次獲得這一獎項。
如今,云南25個少數民族都有了本民族的知名作者,白族、彝族、納西族、哈尼族還形成了本民族作家群體。云南15個特有少數民族,不僅有本民族的中國作協會員,而且還都有作家獲得駿馬獎。云南少數民族文學工作在黨和政府的關心支持下,經過多年的努力,在不斷蓬勃發展的同時也積累了彌足珍貴的經驗,云南少數民族文學之林枝繁葉茂、創作成績斐然。
立足當下壯大隊伍
魯若迪基是麗江市寧蒗彝族自治縣普米族詩人,曾兩次獲得駿馬獎,他現在在麗江市文聯工作。今年,他當選為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副會長。在談及今后云南人口較少民族的作家培養、作品創作問題時,他滿懷信心,認為云南人口較少民族的作家、作品在中國作協、省委宣傳部、省文聯、省作協的關心支持下,會得到提升和發展。
魯若迪基給記者講了許多近年來各級作協關心支持云南人口較少民族作家、作品發展的事例:“中國作協在紀念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時,在魯迅文學院專門舉辦少數民族作家培訓班,云南有16個作家參與,這些學員中就有普米族、布朗族、阿昌族等人口較少民族的作家。去年,紀念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時,中國作協又專門舉辦56個民族作家共同參與的魯迅文學院高研班,云南的人口較少民族作家也參與其中。此外,云南省作協去年還專門舉辦了云南人口較少民族作家的培訓班,這在過去是沒有的。每年,省作協和魯迅文學院合作,專門開設云南少數民族青年作家培訓班,都在關注著、培養著云南人口較少民族的作家。省作協的刊物《邊疆文學》所組織的各種活動,也邀請云南人口較少民族的作家參與。此外,在評獎、扶持作品的申報上都密切關注著人口較少民族的作家。”
“我的每一步成長都和省作協的關心、扶持分不開。我一直在尋找屬于自己的寫作路子,恰好在我困惑、迷茫時,2013年省作協推薦我到魯迅文學院參加第八期少數民族文學創作培訓班,通過這次培訓,我的寫作方向越來越明確。從此,我就開始走上了寫作的轉型之路,開始寫大題材。我當時著手寫《茶馬古道記》,作品寫了一部分后,就開始申報中國作協重點扶持作品,省作協幫我把這部作品申報上去,經過專家評審,最終如愿成為中國作協2015年度少數民族文學重點扶持作品,給了我很大的鼓勵,為我的寫作帶來了很大動力。后來《茶馬古道記》獲得駿馬獎,這些都與省作協的關心、扶持是分不開的。我的詩集《神性滇西》和《穿過一小塊人間》先后也被省作協推薦申報中國作協2017年度少數民族文學重點扶持作品和2020年度‘中國少數民族文學之星叢書’,也都如愿申報成功。此外,省作協還推薦我參加全國青年作家創作會議和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會議,讓我有機會出去和省外的作家在一起交流和學習,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正因為省作協給我的寫作提供了一片肥沃土壤,我的作品才得以開花、結果。”白族詩人何永飛說。
魯若迪基是云南少數民族文學的中堅力量代表,何永飛是云南少數民族文學的年輕力量代表,像他們這樣的少數民族作家,云南還有很多。云南少數民族文學發展的沃土,一直壯大著一批批少數民族作家隊伍。
展望未來接續奮斗
“雖然云南少數民族文學事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我們也要對云南少數民族文學事業客觀存在的差距和短板有清醒認識。目前,云南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少數民族作家作品還不夠多,不足以代表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的較高水平;各少數民族文學發展不平衡,有的少數民族還缺少有代表性的本民族作家,有的少數民族作家隊伍出現斷層現象,有的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長期處于低迷狀態。”云南省作協主席范穩說。
據了解,為持續繁榮發展云南少數民族文學事業,云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聯合出臺《關于繁榮發展新時代云南少數民族文學事業的意見》,提出加強少數民族文學發展項目建設等措施,主要包括:出版項目方面,每年在全省范圍內遴選5位少數民族作家,扶持其作品出版,發現和培養少數民族優秀作家。培訓項目方面,每年至少舉辦1期云南少數民族作家培訓班,在全省范圍內遴選45名左右、有一定創作潛力的青年少數民族作家參加培訓,夯實云南少數民族文學發展基礎;積極創造條件,讓更多少數民族作家有外出學習、交流機會,并參加全國性培訓班;加強與國家民委、中國作協的匯報溝通,力爭更多高水平培訓班落地云南。少數民族作家作品研討項目方面,每年至少組織1次重點少數民族作家作品研討會,邀請國內知名評論家,對云南少數民族作家作品進行研究和評價,搭建起云南少數民族作家走向更寬廣舞臺的橋梁。少數民族文學理論研究項目方面,加強云南少數民族文學研究和理論評論工作,研究云南少數民族文學發展經驗和面臨的問題,關注少數民族作家特別是青年作家的創作,每年確定并資助有較大價值的選題,推動加強理論評論建設,推出系列研究成果。
范穩表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云南少數民族文學工作將發揚光榮傳統,接續團結奮斗,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主題主線,堅持走中國特色少數民族文學發展道路,著力完善推動少數民族文學精品創作生產,加強少數民族文學隊伍建設,完善推動少數民族文學事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增強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不斷滿足全省各族人民美好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