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建設文化強國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訪談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并以專門一個部分闡釋“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為今后文化發展謀篇布局、擘畫藍圖。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即將開啟新征程。為此,本刊特邀請四位專家,深入解讀闡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韓子勇:堅定文化自信 燭照復興之路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包h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敝袊囆g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韓子勇認為,“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基于歷史和現實、著眼全局和長遠作出的戰略決策,標志著我國文化建設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接續推進中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p>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建議》明確提出,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span>【詳細】
潘魯生:提高社會文明程度 涵養文化根脈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建議》明確提出,要“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啊岣呱鐣拿鞒潭取窃谕瓿傻谑齻€五年規劃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對社會文明進步與發展的預判與愿景,是一項承前啟后的部署。”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協主席潘魯生說。
社會文明程度是社會進步發展的表征,也是發展的基礎和動力。潘魯生認為,“‘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是對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民族創新創造力等一系列舉措和需要的概括與呼應。這對于指導我們從更高層次認識各項文化事業和基層工作,從更長久的意義上理解教育、創作、科研等各領域工作的目標和方向,從更核心的價值層面把握科學、藝術等各方面發展方向具有重要意義?!薄?strong>【詳細】
劉江紅: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惠民樂民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文化建設高度重視并指出,“要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對此,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副院長劉江紅表示,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務即將完成,廣大人民群眾對于文化事業部門所提供公共文化產品的需求日益增強,這就要求我們不斷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群眾高品質、多樣態的公共文化需求,重點要從兩方面入手?!眲⒔t介紹,一是要提高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的精準度。當前我國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與需求錯配的結構性矛盾比較突顯,基礎設施布局不合理,服務內容與人民群眾的喜好不匹配。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就要從增強適應性和靈活度上下功夫,在兜底式的基本服務基礎上轉變為根據不同群體、不同地域、不同場景提供群眾豐富多樣、喜聞樂見的產品和服務?!?strong>【詳細】
王學斌:創新創優文化產品內容 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
“近年來,我國的文化產業增長勢頭強勁,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不斷上升,文化產業已成為發展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文史教研部教授王學斌這樣認為。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加快發展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數字文化產業一直是近些年文化產業中一個亮點,數字文化產品和服務與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密切?!蓖鯇W斌認為,文化和科技融合的關鍵在創新。在催生新的文化業態、延伸文化產業鏈的同時,要集聚大量創新人才,從而激發全社會的創造活力。文化產業不僅應是一個迅速發展的產業,也應是一個巨大的創新型人才蓄水池?!?strong>【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