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文化自信 繁榮文學事業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即將開啟的重要歷史時刻,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以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我們強烈地感受到,進一步發展文化、繁榮文學的機遇來了!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把文化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強調文化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實踐中的文化引領、精神激勵和基礎支撐作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建議》指出:“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這是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對文學工作提出的新使命、新任務、新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主持制訂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規劃了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強國、科技強國、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強國等奮斗目標,其中文化強國建設占據重要位置,充分彰顯了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謀劃未來,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鴻圖偉業。建設文化強國的目標,就是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而推動文化發展、建設文化強國,從根本上說就是為了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不斷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工作的最新論述,與之前的關于文化工作的系列重要講話既一脈相承,又不斷發展,我們要一體學習領會,認真貫徹落實。
一、高度重視文化建設、文化自信對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支撐作用和關鍵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
近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建設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把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推向更高的水平。特別是9月22日《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強調:“‘十四五’時期,我們要把文化建設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實抓緊抓好。”這里有兩個關鍵詞:“全局工作”和“突出位置”,突顯了文化事關民族復興的根本性、全局性和戰略性。當前,全球政治、經濟、文化格局發生深刻調整,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文化將是我們的立身之本、動力之源和深厚支撐,我們要站在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高度來認識和理解總書記視察廣東對潮汕文化、華僑文化、特區文化以及“十四五”規劃對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重要指示重要論述的重大意義和獨特作用,用以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二、切實按照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建議》的規劃要求,乘勢而上,不斷開創廣東文學事業新局面。
文學是文化的核心,文學是文化皇冠上的明珠,文學在塑造國家形象、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上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建議》提出:“全面繁榮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哲學社會科學事業。實施文藝作品質量提升工程,加強現實題材創作生產,不斷推出反映時代新氣象、謳歌人民新創造的文藝精品。”這是貫徹新發展理念對文學事業發展的新期待、新要求。就廣東來說,我們要按照總書記對廣東提出的“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這個總定位總目標,在真正學懂弄通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和《建議》內容的基礎上,科學謀劃和制訂“十四五”時期廣東文學發展規劃,帶著感情、帶著責任、帶著使命,深而學之、起而行之,把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一項一項地轉化為推進廣東文學事業全面繁榮發展的思路和舉措。圍繞建設文學強省的遠景目標,實施五項工程:
一是實施思想理論武裝強化工程。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作協工作和文學創作的總遵循和行動指南,引導廣大作家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把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與第一卷、第二卷作為一個整體結合起來,特別要重視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自覺主動學、及時跟進學、聯系實際學、篤信篤行學,真正學深悟透,融匯貫通,用以統領新時代的文學工作,具體落實到把握方向導向、創新思維思路、改革體制機制,鍥而不舍地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學事業推陳出新、守正創新、固本開新。
二是實施文學作品質量提升工程。相當一個時期以來,我們的文學創作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同樣的,文學生產也要由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只有高質量發展,才能解決發展不協調不充分的問題,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實施文學作品質量提升工程,要從源頭抓起,持續組織“深扎”活動、積極開展“四力”教育,培養造就更多柳青、路遙式的作家;要加強統籌調度,針對不同作家、不同體裁,因人制宜,精準施策,不斷提高作家創作的“成活率”和“精品率”;要加大扶持力度,集中優勢資源,聚焦重點作家、重點作品,全力以赴打造精品力作、傳世之作。
三是實施現實題材創作精品工程。異彩紛呈的現實生活和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實踐,為作家創作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素材,但正面描寫當代生活的現實題材高峰之作卻是少之又少、寥若晨星。“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要激勵和引導廣大作家關注火熱的現實,把握時代脈博,聆聽時代聲音,承擔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的使命。要規劃好選題,從扶貧攻堅、建設小康、鄉村振興、裝備制造、科技興國、環保生態、民生幸福等領域中發現創作的主題,捕捉創新的靈感,創作時代的精品,深刻反映我們這個時代的滄桑巨變和黨領導下人民群眾的奮斗歷程,描繪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圖譜,展現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創造輝煌的壯麗圖卷。
四是實施新發展格局事業繁榮工程。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是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戰略謀劃。文學事業是培根鑄魂的事業,同樣需要系統謀劃、統籌推進。在抓好優秀作品生產的同時,要抓緊推進文學譯介工程和文學傳播工程,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塑造中國形象。要積極開展“文藝輕騎兵”等文學惠民活動,以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優秀精神食糧的需求。要加快推進文學館等公共設施建設,切實提高文學服務社會的能力和水平。要努力推動解決基層文學機構“三無”問題,積極破解基層文學事業“最后一公里”的難題,為開創文化發展新局面、推進文化強國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五是實施作家群體團結引領工程。作協是聯系作家群體的橋梁和紐帶,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文學領域發生深刻變化,文學新業態、新樣式不斷呈現,新文學組織、新文學群體大量涌現,團結引領文學界的任務越來越繁重,作協的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為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我們提出要打造文學創作、文學研究、文學服務三支隊伍。針對文學隊伍中存在的覺悟不高、動力不足、能力不強、作為不夠、作風不實的短板和弱項,提出理論武裝、崗位練兵、業務提升、黨性錘煉、紀律約束,五管齊下,鑄造有擔當作為的高素質專業化的文學隊伍,從而引領廣大作家聽黨話、跟黨走,使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文藝觀始終成為文學事業的主旋律、最強音。
奮進新時代,開啟新征程。實現“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文學遠景目標,前景廣闊,任重道遠。我們將以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和風雨無阻的精神狀態,堅定文化自信,弘揚特區精神,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以時代賦予的如椽彩筆,努力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