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紀紅建:那場激烈而溫暖的研討會
    來源:文藝報 |   2020年11月20日14:29

    七八年過去了,但那一幕幕恍如昨日。

    溫馨的校園,溫暖的老師,友善的同學,自由的身心,思想的碰撞,那一幕幕時常在我腦海中蕩漾,那波浪在樸素的生活里蕩開了美妙的音符,滋養著整個人生。

    我們的“魯二十”,是在環境優雅的芍藥居校區度過。每天晚飯后,我們總是三五成群漫步其中。說是漫步,實則洗禮。院內有雕像,都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中的大師和巨匠。每走近一個人,都會肅然起敬;每一次相遇,就是一次心靈的洗禮。當時正值盛夏,桑葚滿枝,或紅或黑,我們不忍心吃,在一旁虔誠地看著它們掉落,那是文學的浪漫與意境。魯院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樹,都成為了我們生命旅途中的美妙風景。后來,我又在魯院當代現實主義題材創作班學習,在八里莊校區。院兒雖小,但感受相同。

    我的思緒總會回到那場激烈而溫暖的研討會。那年5月下旬的一天晚上,九點多了,同學趙衛峰敲開了我宿舍的門。衛峰是貴州人,是詩人,也是詩評家。

    “你怎么看待報告文學寫作?”衛峰拋出了這晚的話題。我心里有些驚奇,沒料到他會探討報告文學話題。我們圍繞報告文學寫作展開了討論。漸漸地,討論變成了辯論,辯論變成了爭論,爭論變成了爭吵。衛峰堅持他虛構寫作的詩意與浪漫,而我堅持非虛構寫作的現實與真實。我說服不了衛峰,衛峰也說服不了我,我們爭得面紅耳赤,最后不歡而散。

    后來我漸漸了解和理解了衛峰。他是個特立獨行之人,有批評家的勇氣和膽識,敢于批評,敢于拿名家開刀,就事論事,不留情面。報告文學不是他耕耘的領域,但他如此嚴謹認真、深入細致地探討這個文本,現在想來,著實令人敬佩與感動。

    那天晚上我失眠了。

    不是因為與衛峰的爭吵,而是因為我所喜愛的報告文學。百余年來,中國的報告文學之路雖然曲折,但仍取得了巨大發展。特別是新時期以來,報告文學真正有了直面現實,不回避矛盾、問題,與時代同頻共振的特性,其報告性、新聞性和藝術性、思想性得以完美結合,其文學地位和影響力不斷提高。但因為一些作家文本意識的缺乏,甚至有些和金錢相關聯,被社會所詬病。有些讀者沒有記住那些報告文學經典作品,反倒對那些“蒼白的表揚稿”留下了深刻印象,造成了一些誤解與偏見。我意識到,作為報告文學寫作者,除了自己創作時要加強文本意識,同時也要成為這一文本的宣傳者。

    第二天早上,我找到了同學謝友義。他來自廣東,堅定的報告文學寫作者。他早我十年出生,把我當成他小兄弟,學習和生活中,沒少關照我。我一股腦兒地傾訴了心中的苦悶。

    “不急,兄弟,先喝茶。”友義永遠是那么沉穩和淡定。他沖泡起從家里帶來的正山小種,邊喝邊聊。從《包身工》聊到《誰是最可愛的人》,從《哥德巴赫猜想》《大雁情》《小木屋》《胡楊淚》聊到《落淚是金》《尋找巴金的黛莉》《智慧風暴》《西部的傾訴》《木棉花開》……我們徜徉在文學的海洋,見證著報告文學的一次次探尋與突圍,感受著這一文本自身的生命力量和巨大價值。

    “魯二十”不僅師生情誼深,同學感情好,學習氛圍更是濃厚,幾乎天天都有文學沙龍或小型研討。

    我們先后找到王鳳英、蘇寧、王永盛、曹景常等同學。鳳英是軍旅作家,又是評論家,曾為李鳴生老師的力作《震中在人心》寫過精彩評論;蘇寧來自江蘇,寫詩,寫散文,寫小說,還寫評論,一直密切地關注著報告文學;永盛來自廈門,是評論家,也寫報告文學,對報告文學情有獨鐘;景常來自吉林,寫詩,也寫報告文學……提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贊同。

    隨后,我們又開始在“魯二十”QQ群里征集參與者,周鴻、彭文瑾等同學積極報名參加。最開始,我們只打算圍繞報告文學這個主題,在班上開個像樣點的研討會。但在籌備的過程中,我們的交流碰撞進一步深化,最后達成共識:研討會的規模應該擴大,就當代青年報告文學作家的責任與擔當,并針對面臨的困惑與挑戰等具體而現實的問題,進行探討與剖析;通過青年報告文學作家真誠的發聲,讓更多的作家關注時代、關注民生,增強作家的責任與擔當意識。

    令人感動的是,當我們向班主任李蔚超老師匯報此事時,蔚超老師微笑著說,必須支持,還有陳濤、孫吉民等老師也伸出熱情的雙手;當蔚超老師向時任常務副院長的成曾樾老師和時任副院長的李一鳴老師匯報時,兩位院長二話沒說,當即拍板決定支持。

    老師們的大力支持,給了我們更大的信心和力量。我們成立了工作班子,請蔚超老師擔任總策劃,班長溫青、副班長劉紹英,支部書記馬包強、副書記楊鳳喜擔任總協調,設有聯絡組、接待組、會務組、宣傳組。我們分頭行動,各司其職。雖然大家來自大江南北,生活習性不同,但熱情、理想和追求相同。“魯二十”藏龍臥虎,各種人才都有,大家發揮各自特長,為研討會服務。

    另一方面,我們進一步細化研討會方案,明確主題,并確定進行主題發言的同學。為了使這次研討會更具針對性,發言分為兩大陣容:“魯二十”發言的八位學員,主要談報告文學創作中面臨的困惑與切身感受,為避免重復,發言各有側重;參加研討會的專家和老師,進行針對性的指導發言。

    6月30日下午,那場名為“責任與擔當——當代青年報告文學作家的追求”專題研討會在魯院召開。研討會上,我們就自己創作中面臨的困惑與挑戰等具體而現實的問題,以及自己對報告文學創作的追求進行了充分的闡述與表達;老師們則針對我們的發言,結合他們豐富的創作經驗,進行了深度的溝通與交流,共同探討了青年報告文學作家的價值取向、文學自覺性追求等方面的問題。研討會氣氛熱烈、交流充分、內容豐富,甚至有點火藥味,但卻引起了我們青年報告文學寫作者的共鳴,從心靈深處起到了導向作用。

    那場研討會,不僅讓我感受到了可貴的師生情、同學情,更堅定了我從事報告文學寫作的決心和信心。我想,如果不是來到神圣的魯院,如果不是遇到老師和同學,如果沒有那場研討會,或許我們就沒有那么多心靈的共鳴與碰撞,我們對文學的認識與理解也不會有那么深刻。或許,這就是魯院對我們最大的滋養吧。

    于我而言,魯院的經歷絕對不只是60天的學習,而是搭乘文學之舟開始啟程。隨著文學之舟,我與文學在最大限度地接近。

    天天爽夜夜爽夜夜爽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一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 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观看| 一区精品麻豆入口| 亚洲国产精品嫩草影院|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人妻斩| 国产精品永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中文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无码 |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观看地址|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10000|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久久精品大|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国产精品|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高清|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久久精品99无色码中文字幕| 色婷婷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久| 99国产精品国产精品九九| 91精品91久久久久久| 久久九九精品国产综合喷水|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影院| 最新国产精品拍自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电影| 国产精品99在线播放| heyzo亚洲精品日韩| 在线观看91精品国产网站| 国产精品国三级国产aⅴ| 国产精品自在线天天看片| 影院成人区精品一区二区婷婷丽春院影视|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91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ⅴ大香| 亚洲美女精品视频| 2019国产精品青青草原| 精品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porn在线精品视频|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