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網文邁向高質量發展新時代
伴隨互聯網傳播技術的發展,網絡文學發展突飛猛進,已經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學和中國當代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11月13日下午,伴隨著2020揚子江網絡文學作品大賽頒獎暨IP交易大會的舉辦,通過一場精彩的網絡文學IP路演和熱烈的交易洽談,《2.24米的天際》等優質作品有望通過IP開發走向大眾視野。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江蘇作為文學大省,也是網絡文學大省的發展成果,更展示出我國網絡文學行業的勃勃生機。而參與此次活動的行業專家、學者們也就“網絡文學精品創作與IP轉化”建言獻策,助力我國網絡文學高質量發展。
堪稱中國“現象級”文化存在
在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董事長馬國倉看來,近年來,我國網絡文學不斷走向成熟,并通過對優質原創IP的深度開發,形成了以IP為核心的全版權運營模式,“將網絡文學推向了‘網絡文學+影視、游戲、動漫、音樂、舞臺藝術’等全產業鏈開發的發展新階段”。
“網絡文學IP運營模式,無論是迪士尼式的‘輪次收入模式’,還是‘網絡視聽節目+電商’、人物形象開發‘矩陣圖’、泛娛樂產品‘閉環’等等,都是以IP構建為基礎手段,強化文化價值與產業價值的相互賦能。”騰訊影業副總經理申少峰盤點分析說。
2019年,中國網絡文學線上營收201億元,而基于網絡文學IP改編的產業鏈所創造的價值已經超過7000億元。正如中國作家協會網絡文學委員會副主任、中南大學文學院教授歐陽友權所說:“網絡文學及其IP轉化都堪稱當今中國‘現象級’文化存在,為時代的文化繁榮和產業創新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IP轉化助推網文“破圈式”創作
近年來,影視改編正日益成為網絡文學的“價值放大器”,如《大江大河》《都很好》等一大批以網絡小說改編的影視劇上映,讓網絡小說自身不僅得到了二次、三次、N次的傳播,也滿足了萬千受眾的娛樂需求。
在申少峰看來,網文改編需要“變俗為雅、雅俗兼具”,突破個人化的表達和相對狹小的視野,從個人命運折射社會現實,將虛無時空還原為時代質感,非現實題材賦予現實主義精神,盡可能地傳導主流價值觀,賦予作品更深遠的蘊意,“若能做到既可傾注一己悲歡、引人共鳴,又可書寫‘殉身無悔、上下求索’的家國情懷,這樣的作品一定會為受眾帶來更深層的審美愉悅、鼓舞人心、啟迪人心,受到市場的歡迎”。
“改編得好可以讓平常作品變得閃耀,改編得不好可以使神圣作品變得平庸,我們要看到精品創作與IP轉化是一種共生關系。”歐陽友權坦言,“我們在看到這種共生關系的同時,也應重視IP轉化對網文創作的逆向干預作用,即網文IP轉化反過來影響網文創作,干預網絡作家的藝術思維和表現方式。”
歐陽友權認為,這種逆向干預,可以實現兩方面利好,一方面確認了品質寫作的歷史合法性,“這會倒逼創作促精品,以文學力量來挺起市場的力量”;另一方面只有適應市場的版權營銷才有可能成為“超級IP”,適應IP轉化的“破圈式”創作,正成為網絡文學尋求突破的新風口。
“IP轉化的核心要素是做好從文字到IP產品的語言翻譯。”掌閱科技聯合創始人、掌閱文學負責人王良表示,當下海量的網絡文學作品中一定有一些內容質量不高的,“我們要做的就是從這些海量的創作者和作品當中,淘洗出來真正優質的作品”。
引領網絡文學創作精品化
“當下的網絡文學正進入到‘升級換代’的關鍵時期,高質量發展是網絡文學面臨的緊迫的時代課題。抓住了推動網絡文學高質量發展的主題,就是抓住了構建網絡文學新發展格局的關鍵。”馬國倉認為,當下的重中之重就是要用精品化、專業化、多元化的內容生產引領網絡文學創作。
“優質IP是網絡文學行業發展的基石,持續打造出更多高水準、高價值的精品IP,要用高質量發展帶動網絡文學創作。”馬國倉建議,通過建立健全體系化、專業化的培養機制,逐步完善分級分類培訓,培養具有良好社會價值觀念、具備深厚文化素養的優質作者,打造更加新穎、多元、健康的精品,“在好作品的基礎上塑造具有強大傳播力影響力感染力的IP,實現從文本價值到IP價值的超級轉化”。
回顧網絡文學的發展歷程,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社長、總編輯張在健認為,網絡文學當前已經進入了“品質為王”的時代,“精品化和經典化是網絡文學發展的方向和必經之路,而出版是助力網絡文學精品發展必不可少的一環,是網絡文學經典化的重要途徑”。
在歐陽友權看來,當下的網絡作家需要慢下來、靜下來、沉下來,需要降速、減量、提質,“需要以工匠精神來打造作品,需要以敬畏之心打造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