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山有靈:岷峨記》
《河山有靈:岷峨記》 作者:龔靜染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時間:2020年08月 ISBN:9787100181594 定價:59.00元
報國寺里的近代風云
去過峨眉山的人,都知道報國寺。報國寺是入山的門戶,是上峨眉山的第一座廟,除了樵夫獵戶,過去上峨眉山的路一般都要經過報國寺,其他的小道均非普通行人所取。
報國寺的歷史其實并不長,《峨眉圖記》中說:“道人明光開建。有碑記,立伏虎寺。堂原在伏虎寺右山麓,虎頭山之陽。嗣遷至此,初仍舊額,后易今名?!眻髧伦钤缃袝谔?,是個道觀,所謂“道人明光開建”就證明了這點,但后來怎么變成了佛廟就不得而知了,清初才搬遷到現在這個位置??滴跛氖?1703年),康熙取《釋氏要覽》“四恩四報”中“報國主恩”之意,御題了“報國寺”匾額,廟子才逐漸顯赫起來。
我曾經見過一本民國時期流落民間的詩冊《嘉游鴻爪》,作者叫靳慕白,生平已不可考。詩冊毛筆手抄,內容多是關于峨眉山的。其中一首是《步和峨山報國寺果玲方丈見贈五十自壽》:
頹袈破缽若無能,貝葉通明載眾稱。
天下達人先立己,名山到處莫非僧。
殺機那及禪機好,兵學何如佛學乘。
寄語翠樓新燕子,他生緣會定相增。
詩是與報國寺大和尚果玲唱和的。果玲是個頗具傳奇色彩的和尚,趙熙曾經稱他是“峨眉山下一詩僧”。1949年初,馬悅然曾經到報國寺居住五個月之久,目的是到附近鄉村去調查西南官話中的峨眉方言。果玲便每天給馬悅然上兩個小時的課,教他《四書》《唐詩三百首》等,據說對他的漢語學習大有助益。這期間,馬悅然發現了峨眉方言中的入聲字現象,他驚喜地說:“‘四’跟‘十’是同音字,聲調特別高。峨眉人說
‘四十’有一點像蟬鳴的聲音!”(《另一種鄉愁》)可能也正是這樣的親切感,他后來把峨眉山當成自己的第二故鄉。
果玲和尚頗有些傳奇色彩,與不少名士賢達有往來,四川著名學者林思進曾有和果玲的一句詩:“閉門好覓句,拄杖只看山?!钡珗髧虏⒎乔屐o之地,靳慕白詩里的“殺機那及禪機好,兵學何如佛學乘”雖然是寫給果玲的,但講的卻是一段報國寺的近代歷史。
清初至今的三百余年歷史中,報國寺可以說是峨眉山很多重大歷史的親歷者和見證者,所以它在峨眉山寺廟中有著不同尋常的地位。特別是清朝后期到民國初期這一段,報國寺成為風云激蕩之地,近代中國寺廟史上能夠與之相比的不多。為什么這樣說呢?這是因為報國寺經歷了兩段特殊的時期,都與中國當時的世局相關,本為遠離市塵的清靜寺廟,卻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
一次是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當時國內形勢錯綜復雜,紅軍已經從貴州轉入四川境內,長征進入最艱難的時期,但突圍的曙光已現,而西南軍閥各自為政,有轄地自重之勢,同國民黨中央軍并不齊心。就在這種情況下,1935年8月4日到9月21日期間,國民軍事委員會在峨眉山舉辦了兩期“峨眉軍官訓練團”,培訓川、康、滇、黔軍政要員4003人,耗資30萬銀洋,主要目的是整肅地方,鞏固西南局面,以圖一
舉定天下。蔣介石對這次軍訓非常重視,親自擔任團長,坐鎮峨眉山。
“軍訓團”的陣容可謂齊備,劉湘為副團長,曾經當過廬山軍官訓練團團長的陳誠為教育長?!败娪枅F”分設辦公廳、總務處、經理處、衛生處、審核處、工程處、教育委員會等,另外還有負責警衛的侍衛團、憲兵三團、五團和別動隊兩個中隊。
“軍訓團”征用報國寺作為主要辦公地點,三重大殿中留下大雄寶殿給僧眾,而將后面的兩殿作為團部,蔣介石的辦公處設在七佛殿映翠樓,靳慕白“寄語翠樓新燕子”這句詩中的翠樓指的就是這里,之前只住過果玲和尚?!败娪枅F”的主要訓練地點就選在報國寺外,他們在距寺廟幾百米處辟出一塊平整的操場,并修建了臨時軍訓臺和相關建筑。第一期受訓人員系西南軍隊中營以上軍職人員,分置3個營,12個連,36個排,共計2024人;第二期受訓人員系西南軍隊中部分連以上軍職人員、地方的專員,縣以上地方武裝首領、教育科長和中等學校校長等,分別編成3個大隊、12個中隊、39個區隊,共計1979人。
“軍訓團”開訓后,蔣介石對學員作了12次講話及訓詞。其中在1935年8月4日的開學典禮中,他發表了《峨眉軍訓團之意義及其始命》的演講,闡明了“峨眉軍官訓練團”的目的是培養“新軍人”。他說:“從今天開學這一天起,完全徹底變過了一個人——從前是舊軍人,從今天以后,要做新軍人!舊軍人就是自私自利驕奢淫逸的軍人,互相爭奪禍國殃民的軍人,就是對國家民族罪孽深重的軍人!新軍人就是‘公爾忘私,國爾忘家’的軍人,真正能夠保國衛民的軍人,犧牲一切來為國家爭人格,為民族爭光榮的軍人,就是真能挽救危亡抵御外侮,復興民族,完成革命的軍人!也就是我們峨嵋軍官團所要造成的軍人!”
“軍訓團”的訓練相當系統、嚴格,訓練期間的生活也很艱苦,還發生過團員因身體不支而死亡的事件,但這樣的集訓能否真正實現新舊軍人的蛻變,不得而知。實際上,“峨眉軍官訓練團”真正的目的是蔣介石發言中說的一句話,“安內攘外,挽救危亡”,而“安內”直指紅軍,他不過是想在四川境內一舉圍剿紅軍。其實,就在“軍訓團”成立的前夕,即1935年的8月1日,共產黨發表了《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即著名的《八一宣言》,主張聯合抗日,不僅呼吁訂立協定、停止沖突、互相支持,而且要建立“統一的國防政府”“統一的抗日聯軍”。但當時雙方力量懸殊,蔣介石對天下勢在必得,不可能與共產黨搞聯合。而峨眉山報國寺的軍訓場仿佛牽動著中國的大局,這個讓蔣介石用心良苦的“軍訓團”便具有了強烈的政治色彩,其動向也為外界高度關注。
從當年的照片中,有一張蔣介石在隨從的簇擁下走出報國寺的照片,我們可以看到他們頭頂的匾額上有四個字:明恥教戰。這明顯是“軍訓團”占用報國寺后才有的,而“明恥教戰”出自《左傳》,原話是“明恥教戰,求殺敵也”,意思是教導士兵作戰,要讓他們知道退縮就是恥辱,只有奮勇向前,才能殺敵制勝。這四個字的存在,讓這個清靜的寺廟平端多出了一種殺氣騰騰。
“峨眉軍官訓練團”結束之后不久抗戰便宣告爆發,紅軍非但沒有被剿滅,還勝利會師陜北,中國的命運由此改變。人走廟空的報國寺又回復了往日的清靜,但讓寺僧們想不到的是,僅僅隔了四年,為躲避轟炸的國立四川大學搬到了這里,報國寺為校本部所在,文法兩院設于伏虎寺,理學院設于保寧寺和萬行莊,新生院設于鞠槽的將軍府,1940年所有學生達1177人之多,學校于1939年6月開始搬遷,9月正式上課??箲鹞鬟w中,大學多搬遷到了一些偏遠的小城小鎮中,如復旦大學遷到了宜賓李莊,武漢大學遷到了樂山,東北大學遷到了四川三臺,但四川大學是唯一一所搬遷到大山深處的大學,堪稱是中國教育史上的一個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