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兒歌與兒童文學
以粵語為母語的地區,歷史上都有本土的特色文化,自然也包括了瑯瑯上口的兒歌?;貞浽谕陼r代的夜晚,在皎潔的月光下,孩子們三五成群地聚集起來,稚聲稚氣地齊齊唱誦著:“金魚銀魚過大海,/金花開,/銀花開,/一千朵,/一萬朵……”于是,笑聲四起,孩子們又唱、又跳、又玩、又笑,歡樂的氣氛不斷蔓延開去。
數年前,兒童文學作家金波先生發出邀約,擬選編出版一部《中國兒歌大系》,包括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兒歌作品,其中也包括中國臺灣、中國香港和澳門地區卷。這可是一個龐大的計劃,他特別向我母親黃慶云與我征稿,盛意拳拳。
將兒歌與兒童文學結合起來,作為創作的路向,其實早在上世紀,我的母親黃慶云已經不斷地在嘗試進行。嶺南地區的粵語兒歌,用九個音節的本地方言為基調,令孩子們誦讀起來倍感親切而生動,通過兒童文學的再創作,提煉、升華,可臻詩般的嶄新意境。記得上世紀60年代初,母親曾出版過兒歌集《花兒朵朵開》,引起兒童文學界的廣泛關注。兒童文學作家何紫童年時代起就是黃慶云在香港主編的第一本兒童文學雜志《新兒童》的忠實讀者,也為此發表了專文評論,他寫道:“黃慶云的兒歌有幾個特點,一是柔,水柔柔的,意柔柔的,一念就知道是嶺南出品,彷彿只有珠江三角洲河道縱橫才會孕育出這樣的作品來;二是樸,俏麗藏在鄉土氣息下?!?/p>
《花兒朵朵開》后來由外文出版社翻譯出版了英文版、日文版和西班牙文版,為全書配圖的,是由《新兒童》小讀者成長為大畫家的林琬璀女士,她的兒童畫生動可愛,充滿童真童趣,大受好評。
不久前,金波先生主編的《中國兒歌大系》面世了,洋洋灑灑幾大卷。在“臺港澳卷”中,收入了我母親黃慶云的三十首兒歌作品,本人也有四首新寫的兒歌。當然了,我還是最喜歡母親寫的。去年香港大學圖書館舉行了紀念我母親的展覽,展場上的兒歌作品吸引了不少參觀者的目光。我想,即使母親不在了,她創作的嶺南兒歌,也會在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中間傳誦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