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波年譜》:對經典作家價值的全方位審視
鄒理的《周立波年譜》(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7月出版),應該是關于周立波的第一部正式年譜的出版,是一項填補空白的學術成果。
周立波是中國近百年文學史上的重要作家,他的《暴風驟雨》《山鄉巨變》已經成為當代文學史的經典作品,具有不容低估的文學價值。《周立波年譜》全面、清晰地展示了周立波的文學成長和發展軌跡,讓我們看到一個立體的、具有豐富內涵的周立波形象:他歷經中國現當代文學史的幾個重要階段,既是翻譯家、編輯、記者、老師、革命干部、文學理論和文學評論者,又長期從事文學創作活動,著述豐厚,成就斐然。尤其不要忽略了一點,周立波是從延安走出來的作家,是在學習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后,調整了自己的文學觀,堅定走上革命文學道路的作家。像周立波這樣經歷延安時期的轉變的作家還有不少,如何認識他們的文學轉變,如何評價他們的文學史價值和意義,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周立波年譜》以翔實的史料和作者豐富的學術見解,讓我們從這一方面對周立波有了一個比較充分的認識。學術界一直以來對周立波的研究處于比較狹窄的視野中,因為我們對周立波的原始資料整理一直沒有充分展開。《周立波年譜》的可貴之處在于,作者的研究建立在對周立波原始資料的充分搜集、挖掘和考證的基礎之上,以周立波日記、作品、翻譯、評論、來往信札、個人檔案等一手資料為依據,并參證相關文獻資料,同時還采訪了周立波的親屬、同事的后人和研究專家等,準確地勾畫出周立波的人生軌跡。該書在研究方法上將“年譜”與“評傳”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年譜中附以按語,對相關史料進行解釋和評析,更有助于深刻反映周立波的人生觀、思想觀和文學觀。
延安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一個重要節點,它對當代文學的走向和格局產生了關鍵性影響。但如何認識這種影響,如何闡述當代文學中的延安精神,如何剖析延安元素與其他文學元素之間的關系,是一個復雜但也值得探討的話題。周立波是從延安走出來的作家,在經歷了延安的學習之后,自認是一名革命作家并努力按革命文學的要求寫作。他的文學成就主要是在延安時期之后取得的。
要真正讀懂作家的內心世界,真正理解文學作品中深邃的精神內涵,就不能孤立地對作家和作品進行封閉性研究,還要對作家和作品所處的時代進行研究,更要設身處地去體察作家和作品中的歷史緣由,發現浮冰下面更豐富更隱晦的意蘊。鄒理在書中就感嘆,如何將歷史主義的理解同情與現代文化的批判反思結合起來論說周立波及其作品,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她發現半個多世紀以來,在評價周立波的作品上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甚至得出截然相反的結論。鄒理認為:“我們不能把周立波的作品與‘政治’簡單地畫上等號,對周立波的評價與歷史定位應該建立在多方面史料的基礎之上。”在撰寫《周立波年譜》時,她也是把“多方面史料”置于重要的位置上。這部專著在提供周立波的“多方面史料”這一點上顯得特別重要。那些對研究周立波感興趣的人會從中得到最直接的幫助,獲取有益的啟發。這樣看來,也許《周立波年譜》的出版將為周立波研究打開一個新的空間。
(作者:賀紹俊,系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