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利洛出版小說新作《沉默》
八十三歲的美國著名小說家唐·德利洛(DonDeLillo,右圖)剛剛引人注目地出版了第十八部小說。
《沉默》(TheSilence)10月20日由西蒙和舒斯特公司發行。
德利洛在社會面臨艱難考驗的時期,寫出了一個世界瀕于崩潰的故事。
時為2022年,美國全國橄欖球聯盟的超級碗年度決賽日。吉姆·克里普斯和詩人妻子特莎結束度假,從巴黎飛返新澤西州的紐瓦克機場,飛機行將落地,卻突然失去了動力。
物理學教授黛安娜·盧卡斯和馬克斯·施滕納夫婦正在曼哈頓家中等待吉姆和特莎,及時抵達超級碗派對的,卻只有黛安娜從前的學生馬丁·德克爾。不料比賽開始不久,就發生了全國大斷網,電視上一片空白,電話沒有聲音,電腦紛紛死機。所有的屏幕都黑了。沉默。也許接下來便是大停電,飛機將不斷墜毀,火災到處肆虐,搶劫、謀殺遍地橫行,核戰爭一觸即發。
但是,“生活可以變得非常有趣,”德利洛寫道,“竟使我們忘記了害怕。”
為了消遣,德克爾開始為黛安娜背誦愛因斯坦1912年的狹義相對論手稿。吉姆和特莎的飛機確實墜毀了,他們卻得以存活,進了醫院,劫后重生,欲火如焚,繼而與護士探討起了科學越強大、技術越便捷,世界就越危險、人生越脆弱的問題。
第七章很短:
現在清楚了,不明身份的團體或機構在遠程操控發射密碼。世界各地所有的核武器都已失靈。導彈沒有飛越大洋,炸彈沒從超音速飛機上投擲。
但戰爭在繼續,名詞在累積。
網絡攻擊、數字入侵、生物侵略。炭疽、天花、病原體。死掉的和殘疾的。饑荒,瘟疫,還有什么?
電網崩潰。我們的個人認知正在墜入量子優勢。
海洋在快速上升嗎?空氣越來越熱了嗎?以小時計,以分鐘計。
人們在重拾關于過往沖突的記憶嗎?恐怖主義的蔓延,搖搖晃晃的視頻畫面,顯示有人胸前綁著炸彈背心,正在接近大使館。禱告,死去。我們看得見、摸得著的戰爭。
這些回憶里是不是帶著一點點懷舊呢?
街上漸漸有了人,起初小心翼翼,而后便心緒釋然,走著,看著,驚訝著,有女有男,有偶爾成群的青少年,莫不相互陪伴,在這難以想象的時刻,度過集體的失眠。
可是不奇怪嗎?有些人好像接受了關機,接受了停電。這是他們一直以來渴望的嗎?在潛意識里,以亞原子的形態。某些人,總有某些人,人類中微不足道的一小撮,在地球上,在太陽的第三顆行星上,在凡人生存的世界。
第八章更短。
全書僅厚一百二十八頁。似乎太短了,太單薄了。不深刻,不過癮。某些技術描寫在細節上也值得商榷。
德利洛似乎是二十世紀的遺老。《華爾街日報》四年前說,他仍然用機械打字機寫作,不用電子郵件,也沒有手機,讀印刷出來的報紙,看電視上的晚聞新聞,但他的小說,如《白噪音》(1985)、《毛二》(1991)和《地下世界》(1997),早在大眾熟知之前便對恐怖主義、名人經濟和環境災難等重大主題多有觸及。
他的上一本小說、2016年出版的《絕對零度》(ZeroK)也寫到技術的誘惑。小說敘事者乃紐約億萬富翁羅斯·洛克哈特三十來歲的兒子杰弗里,他應父親的召喚前往中亞,到烏茲別克首都比什凱克和哈薩克斯坦前首都阿拉木圖之間的一處低溫設施內,見證對身患多發性硬化癥的繼母阿爾蒂斯加以冷凍,以供將來新的醫療手段出現時將她喚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