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學論壇在京舉行 集聚優勢資源打造文化高地
日前,第二屆“北京十月文學月”的活動之一,“網絡文學論壇:聚焦精品,聚力提升——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網絡文學的使命與擔當”在北京出版集團舉行。20余位來自政府機構、作家協會、出版機構、網絡文學平臺的代表以及作家、批評家就傳統文學和網絡文學的互動、網絡文學的精品化與走出去、網絡文學未來發展趨勢等重要議題和熱點現象展開了深入對話。
集聚優勢資源 打造文化高地
據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數字出版處調研員羅煒寰介紹,北京市網絡文學企業數量占全國的2/3,在線作品近800萬部,占全國的一半以上,總產值近30億元,占全國的1/3;過去兩年北京已有20余部作品入選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向社會推薦的優秀網絡文學名單,占據半壁江山;截至2016年年底,北京網絡文學IP轉換改編電影、電視劇、動漫畫、游戲作品、網絡影視劇總量突破千部,出版圖書1300冊。“北京網絡文學整體呈現出總量大、作品優、效率佳的特點。”
在中國作家協會創研部副主任李朝全看來,當前網絡文學的主要任務在于提升作品的質量,應該積極地弘揚主流價值,只有正能量的作品才能夠走得更遠,走得更長久。他表示,中國作協在努力推動網絡文學的精品化和理論、評論方面將采取多種扶持、獎勵措施。“希望通過各方的努力,一起來打造北京的網絡文學中心,打造出中國網絡文學的北京高地。”
關注現實 以質取勝
北京作家協會秘書長王升山希望通過引導讓青年作家在純文學和網絡文學的道路上走遠一些,多關注現實,因為“這是文學的未來”。
《十月》常務副主編、作家寧肯表示,網絡文學的發展出乎自己的意料,發展快速,非常龐雜,需要引導。同時,寧肯描述了自己理想中網絡文學的形態,“我想象的網絡文學對現實、對民族的精神應該有所擔當。它不僅僅是消遣、娛樂,它應該符合人們的存在感,尋找人們在現實中的存在感、在歷史中的存在感”。
在晉江文學副總裁劉旭東看來,文學的網絡化創作可以說是文學行業的工業革命。他建議,網絡文學要長遠發展,就要搞“森林”,不要種“莊稼”。“要對小眾類型文學采取包容的狀態,讓多樣化的物種雜交融合,這樣才有可能產生新物種。新的物種里面有一小部分可能成為驚世之作,這就是精品。”
既需工匠精神 更需“字匠精神”
文學評論家李林榮建議,網絡文學應該更主動擔當民族文化對外傳播和國際化網絡社會傳播的重任;要進一步形成首都特色,達到首都高度,積聚中心優勢,加強與傳統文學間的對話與交流。
文學評論家莊庸表示,當下的網絡文學已經進入超級IP時代,網絡文學要成為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重要抓手,實現聚力提升,既需要工匠精神,更需要“字匠精神”,“既需要創造力,也需要創新力”。
網絡文學作家殷尋則希望與最專業的IP團隊合作,以對文字恭謙的態度,以向傳統文學致敬的精神,以引領市場的決心,共同締造最優質的IP作品。網絡文學作家百世經綸坦言,精品化創作是網絡文學的必然趨勢,他表示自己作為網絡文學作者,將努力在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據羅煒寰介紹,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未來將努力搭建平臺,加大引導力度,讓網絡文學在提質創新上努力開拓,主動擔當,在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發揮文學生力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