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中青年學者的使命和擔當
“晉之文,路之正,在同輩中青年學者中難能可貴?!边@是我對薛晉文自在中國傳媒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以來求學為文做人之贊許。他畢業返鄉就任太原師范學院,從教師一直做到副校長,成長為中組部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教書育人學術成果累累,勇挑新時代培根鑄魂、立德樹人的使命和擔當。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化發展與建設。最近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他再次強調“要把文化建設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為“十四五”時期的文化發展和文化建設指明了方向。從這樣的時代高度看,由薛晉文主持完成的國家“萬人計劃”基金重點項目結項成果《影視藝術與文化強國戰略研究》,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和現實意義。在我的印象中,這是國內率先專題研究影視藝術與文化強國戰略的專著,就科研方向和研究內容而言,具有一定的開拓性和創新性,充實了國內影視文化領域研究的薄弱之處,拓展了影視文化學研究的新視野和新空間。
縱觀本書的學術價值,竊以為主要包括這樣幾個方面:一是努力實現傳統文藝理論與中國當代影視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努力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著眼于影視藝術服務文化強國戰略的具體方法和路徑,提出了“影以資政”、“影以載道”、“影以明德”、“影以化人”和“影以親民”的學術主張,嘗試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方法解決文化強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深度探究影視文化在意識形態構建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引入歷史學的研究方法,立足革命戰爭時期、新中國成立時期、改革開放時期、新世紀以來和新時代的影視思潮和影視文本,梳理百年來中國影視藝術為文化立國、文化建國、文化興國和文化強國做出的巨大貢獻和積累的經驗,從大歷史視野考察影視對于文化強國戰略的歷史意義和當代價值,彌補了中國影視文化史研究的不足之處。三是大膽提出了與過去所論“啟蒙”有聯系更有區別的“新啟蒙”的文化概念,分析了新時代的新背景,明晰了互聯網時代傳統文化當代傳播的有效策略,深化了影視文化事業與產業助力文化強國戰略的認識,拓展了影視文化安全為文化強國戰略保駕護航的意義和價值。本書奮力打通文化——影視文化——文化強國之間的內在脈絡和聯系,深入研究了影視藝術和文化強國戰略之間的內在邏輯與和諧共振模式,努力為影視藝術服務文化強國戰略提供切實可行的學理支撐。
全書昭示的新時代中青年學者的治學道路同樣可圈可點。薛晉文在國內的中青年影視學者中屬于有信仰、有定力、有情懷、路子正的一類,他的學術視野和學術思想可謂心無旁騖,定于一尊:求真務實,培根鑄魂。第一、無論是他的論文還是專著,均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問題性,以擔當精神主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敢于將時代命題作為學術問題堅持研究,追求問題導向型的學術研究方向,讀來不僅振聾發聵,而且令人深長思之。從本書以及他前期的學術研究不難發現,他在努力追尋“心中有人民、眼里明大勢、肩上擔使命、筆下有乾坤”的研究境界,努力向具有高度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的文藝工作者學習和靠近。第二、從本書可以看出,薛晉文的研究不看西方理論的臉色,也不看市場的臉色,努力以中國化的馬克思文論和當代化的中華優秀傳統文論去闡釋和解決中國文藝實踐問題,試圖在此基礎上提出新概念、提供新視角,并給出新答案。他在研究實踐中將思想置于學術的前面,努力實現“有思想的學術”和“有學術的思想”的和諧一致,這是一種立足民族文化和當代實踐進行自我反思的文化建構,體現了新一代中青年學者的抱負和作為。第三、本書的文風樸實生動,讀起來酣暢淋漓又頗有個性,其中沒有佶屈聱牙的生僻概念游戲,沒有繞來繞去的理論迷宮,沒有山重水復的文字麻團。他善于借助通俗易懂的文字將深刻的道理寫得明白易懂,文氣和文脈通暢,巧妙地將說理和通俗融合在一起,將文風和文理融合在一起,努力以散文的筆法闡述自己的學術思想和主張,實現了思想和文采、情感和文氣、文辭和文體之間的統一,延續了老一輩學者對文章學自覺追求的良好傳統,這在當下的學術研究中并不多見,殊為可貴。
我常說“文化化人、藝術養心、重在引領、貴在自覺,勝在自信”,只有“各美其美”,又能“美人之美”,更善“美美與共”,才能以求“天下大同”。影視文化舉什么旗幟,走什么道路,提供什么樣的精神能量,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萬萬不可等閑視之。就此而言,本書的研究和完成值得慶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