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著青春夢想 擔當時代責任 ——第十五期新興領域青年大學習暨全國青年網絡作家“青社學堂”專題培訓班在井岡山舉行
10月13日-19日,由團中央社會聯絡部、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與中央網信辦網絡社會工作局共同主辦的第十五期新興領域青年大學習暨全國青年網絡作家“青社學堂”專題培訓班在江西省井岡山市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青年網絡作家與重點文學網站從業者共計100人參加培訓。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副主任朱鋼、團中央社會聯絡部副部長呂偉、全國青少年井岡山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管理中心黨委副書記劉文蘭出席結業式。
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副主任朱鋼在結業式上致辭
朱鋼表示,新時代網絡文學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在創作中,網絡作家要進一步豐富和成熟類型化創作,既要在敘事和創作技巧上傳承、創新,又要更主動介入生活,發揮作家特有的敏感和敏銳,為創作提供想象的基礎、講述的沖動和情感的支撐。當下,以現實主義手法講述中國故事是網絡文學的重中之重。在新時代語境中,網絡文學要更廣泛更深度地嘗試非虛構寫作,真誠書寫,忠實還原,拓展講好中國故事的更多可能。此外,網絡作家的站位、格局和視野要和中國文化發展戰略相適應。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前提下,網絡作家要吸納中外優秀文化成果,為中外讀者提供更多的具有中國精神和人類價值的網絡文學作品。最后,他希望學員能夠將個人成長與網絡文學的發展、個人創作與新時代書寫、提供閱讀產品與助力新時代精神的書寫結合起來,寫出更多無愧于自己,無愧于網絡文學,無愧于偉大新時代的作品。
團中央社會聯絡部副部長呂偉在結業式上講話
呂偉談到,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青年網絡作家作為一支重要的力量,在“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加強對外文化傳播交流”等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青年網絡作家要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堅持與時代同步伐、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引領新風正氣,要有“望盡天涯路”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風凋碧樹”的清冷和“獨上高樓”的寂寞,最后達到“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領悟。
學員代表李蕤賓(琴律)、鄭亮(大蝦)作結業發言。鄭亮講到,通過這次井岡山學習,深切感受到網絡作家對于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性。牢記使命、不忘初心,傳達具有正能量的內容,對廣大網絡作者而言有著重要意義。追根溯源,保留本質,去除糟粕,留下具有深刻意義的作品將是未來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標。李蕤賓認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像一個火種照亮了中國革命的前途,在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戰勝各種各樣的困難,取得勝利,包括此次抗擊新冠疫情所取得的成就。這一次,她與網絡作家們回歸這片熱土,重溫革命歷史,瞻仰革命英烈,得到不忘初心的洗滌和絕不放棄的激勵。
為學員頒發結業證書
陳東有為學員授課
培訓期間,朱鋼、陳東有等專家為學員進行專題教學,答疑解惑。陳東有講述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發展脈絡和主要內涵。朱鋼在題為“守正與創新,清朗新時代的網絡文學創作”講座中談到,青年網絡作家在創作中要理直氣壯反“三俗”,堅守精品力作的創作理想,豐富和提高敘事藝術。網絡文學作家要把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基本操守,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新時代精神為靈魂,堅實網絡文學的現實感和共通性的情感。
學員學習交流
此次培訓特別組織了“網著青春夢想,擔當時代責任”主題交流活動。中國作協會員龍巧玲(弱水吟),陳彥池(百世經綸),井岡山市公安局茨坪派出所民警王思博,起點中文網簽約作家肖亮(夢風)作為在抗疫斗爭中勇于擔當、積極作為、主動奉獻的青年代表,與廣大學員一起分享戰疫故事和感人時刻。
今年2月,龍巧玲隨甘肅省第二批支援湖北護理救援隊赴武漢客廳方艙醫院參加新冠病毒肺炎救治工作。在43天驚心動魄的戰疫之中,她始終奮戰在抗疫一線并寫下了《武漢方艙醫院一個護士的詩》。 “在救援工作間隙,我寫了自己對這場疫情最直觀的體驗,寫了作為醫者最真實的一面,寫了武漢疫情里人們的苦淚、恐懼、焦慮,寫了人間的愛和溫暖、冷和殘忍。那么,文學作品應該是慰藉人心的、產生心靈共鳴、有著生活和生命觸感的創造”,她談到。肖亮的作品《一諾必達》講述了一位快遞員放棄休假、為武漢抗疫前線運送緊急物資的故事。他直言自己的創作初衷就是“希望利用自己的專長為疫情做一些事情”,“既然目前正在網上寫小說,不如寫一篇關于疫情的文章來鼓舞士氣”。通過這部作品的構思與創作,肖亮最終確認了自己的文學使命,并為之矢志不渝。陳彥池本是寫作修真、仙俠類的作家,如今謀求轉型,嘗試將創作重心轉移到《逆行者》等反映時代風雷的現實題材之中。交流中,他針對近年來的文學環境、文化政策等現實因素,分享了自己為題材轉型所做的努力與嘗試,并為有意于現實題材創作的作家提供了諸多切實有效的指導建議。王思博以一名人民警察的視角講述了“疫情戰線醫警‘父子兵’”等感人至深的抗疫故事,表示正是這些生活中的微小細節,構筑起了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最堅固的堡壘防線,守護了患者的生命與健康,維護了經濟社會發展穩定大局。
學員體驗“紅軍的一天”
全體學員祭奠革命英烈
學員體驗“學編紅軍草鞋”
活動期間還組織了“牢記初心使命 決勝脫貧攻堅”訪談教學、“三灣改編”情景教學、“紅軍的一天”體驗教學、八角樓等革命舊址現場教學、祭奠井岡山英烈儀式等一系列特色課程。學員們走訪農戶,學干農活,深入了解、深刻感知新中國成立以來,革命老區的飛速發展和巨大變化;此外,還通過急行軍、自做紅軍餐等活動深切體驗了革命勝利的不易,近距離感知井岡山精神的精髓。大家表示,此次培訓清晰地傳達了網絡文學創作傳承紅色革命基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一步步走近中國的紅色革命歷史,一點點感受革命先烈的偉大品格,這種“零距離”的切身體驗勝過文字的千言萬語,只有心懷敬畏、深刻感悟才能寫出真情實感的作品。(中國作家網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