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報告文學《天邊的學校》新書發布
原標題: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書寫教育扶貧新篇 ——長篇報告文學《天邊的學校》新書發布
10月16日在四川成都舉辦長篇報告文學《天邊的學校》新書發布會。本書入選中國作協2020年重點扶持項目,是四川省作協“萬千百十”工程重點作品。
《天邊的學校》一書用深情的筆觸,詳細記錄了邊遠貧困地區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縣唯一的完全中學——木里中學,在自身努力和外地學校棠湖中學及各地教育專家的幫扶下,通過七年時間,從整治校園環境開始,到最后建立規章制度,優化教學模式,組建優質的教師隊伍,構建完整的教育生態,從而創造了縣中教育奇跡,本科上線人數從個位數逼近百位數,被業界稱為“偉大的改變”“縣中崛起的木里樣板”,成為脫貧攻堅背景下“教育扶貧”閃耀的范本。
本次活動是2020天府書展重點活動,四川省作協主席阿來、四川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普通高中教育研究所所長吳中林、棠湖中學校長劉凱、木里縣政法委書記胡啟華、木里中學校長黃河,以及多次長時間在木里中學支教幫扶的教育專家何群、楊杰、呂巺、朱元根、任飛揚等出席了發布會,活動由四川廣播電視臺主持人范圓媛主持。
發布會上,曾參與幫扶木里中學,并點題指導賀小晴創作《天邊的學校》的四川省作協主席阿來認為,木里從扶貧扶智入手改革教育,保住了一個地方的文化陣地,為邊遠貧困地區的教育發展找到了一條可資借鑒的路徑,《天邊的學校》是記錄時代、關注當下的優秀范例。木里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胡啟華千里迢迢前來參加這次發布會,他謙虛地表示自己并不是教育專業出身,但是從當縣教育局長,到兼任木里中學校長,再到當分管教育的副縣長,全程見證了木里教育的變化,他認為習總書記對教育扶貧、教育改革的論述為木里中學的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雖然木里已于今年2月退出了貧困縣序列,但脫貧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要想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必須把教育扶貧作為根本之策。木里教育的改革,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讓教師更好擔當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四川人民出版社的黃立新社長談起《天邊的學校》的創作緣起,感嘆本書是出版和創作的緣分的碩果,同時表示四川人民出版社也響應號召,出版了不少脫貧攻堅相關作品,在扶貧扶智、精準脫貧方面做了應有的貢獻。
多年對口全方位幫扶木里中學的棠湖中學校長劉凱,與8年前就開始參與支教的四川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普通高中教育研究所所長吳中林,以及木里中學校長黃河,就教育扶貧、教育公平、教育改革等話題,進行了一場富有見地的對談。吳中林所長介紹了木里中學幫扶工作的具體展開,提出信息技術和網絡在幫扶中至關重要。劉凱校長說自己對木里有深厚的感情,棠湖中學對木里中學的幫助是情感上自然發生的,幫扶主要在根子上,如幫助建立合理的制度,培養人才等。黃河校長認為木里中學有如今的變化,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有賴于多方努力。
《天邊的學校》作者、四川省作協副主席賀小晴,在一次采風中無意中聽說了木里中學的故事,在阿來的建議下,決定到木里去看看,結果深受感動,花費了近一年的時間采訪當事人,翻閱大量資料,三易其稿,才創作出了這部作品。她在書的最前面深情寫道:“我愿意以詩意的名字,寫一個激越而悲壯的改革求索故事。”她在現場也分享了創作感悟,認為木里中學能有今天,不僅天時地利人和,更重要的核心是有要改變的原始的力量。
來自木里中學的學生代表,為參與支教的各位專家獻上圣潔的哈達。前來現場參加活動的畢業于木里中學的在蓉學生深情獻唱《我的故鄉》,為來賓們送上了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