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趙麗宏致小讀者的25封信:清澈的泉水與明亮的火光
《明亮的黑眼睛:趙麗宏致小讀者》 趙麗宏 著 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2020年6月出版
近一個世紀以前, 1923年,23歲的冰心發表了第一篇寫給小朋友的“通訊” ,即《寄小讀者》里的“通訊一” 。三年后,包含29篇通訊的《寄小讀者》問世。抗戰期間, 1942年冬天,冰心用溫暖和細膩的文筆,繼續寫作中斷了二十年的給小讀者的書信,并把這組新的通訊題名為“再寄小讀者” 。新中國誕生后,冰心又給生活在新中國藍天下的小朋友們繼續寫了一組“再寄小讀者” 。進入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后,年屆80高齡的冰心奶奶,又給小朋友們寫出了10篇“三寄小讀者” 。跨越60年,三寄小讀者。如今, 《寄小讀者》以其溫婉、親切、清麗的文筆,早已成為兒童文學的經典之作。這些通訊帶著溫暖的善愛與明亮的理想光彩,給小讀者們送去了安慰、鼓勵、歡樂的情趣和成長的力量,也像清泉和春水一樣,滋潤著一代代小讀者的心靈,同時也顯示了一位兒童文學家對幼小者的大愛情懷,對于正在成長的一代新人極盡呵護、引導與關懷的責任感。
《明亮的黑眼睛:趙麗宏致小讀者》 ,是一本新時代的《寄小讀者》 ,也是讀著《寄小讀者》成長起來的詩人、散文家趙麗宏向冰心先生的“致敬”之作。全書收錄25封給小讀者的書信,按書信里所談的話題,分為愛國、親情、勵志、品質、成長5個篇章。
愛國,是偉大的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重要美德。今天,哪一位正直的華夏兒女子孫,也無論走到哪里,不都是以“我是中國人”而自豪?趙麗宏給小讀者第一封書信的標題,就是《我是中國人》 。他以自己在30多年來的數次出國經歷、身處異國他鄉的所見所聞和切身的體驗與感受的巨大變化為例子,告訴小讀者們:“ ‘我是中國人! ’在遠離祖國的地方,我一遍又一遍地說著。今后,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像我一樣,走出國門,驕傲而又自信地向形形色色的外國人這樣說。所有人類可以到達的地方,中國人都可以到達,也應該到達。我相信有這樣一天,當‘我是中國人’的聲音在遠離中國的地方連連響起時,那些藍色的、棕色的、灰色的眼睛再也不會閃爍驚奇。 ”
一個不懂得熱愛祖國的人,也不可能去熱愛全世界;一個人不屬于自己的祖國,也就不會屬于全人類。同樣,一個不熟悉自己家園和根脈的人,對全世界也將是陌生的。所以,作者在《故鄉的土地》這篇書信里,殷切地告訴小讀者們:“土地是我們的母親。一個淡忘了自己母親的人,不思回報母親的養育之恩的人,不是一個高尚健全的人。一個鄙視自己的母土,忘記了自己故鄉的人,就像背棄了母親的不孝之子一樣,不僅會失落了自己的靈魂,還會被世人鄙視。 ”在這篇書信最后,作者又寫道,“親愛的孩子,請記住,你的根,在母土之中。只有把根深扎進生你養你的土地,只有把土地的色彩和氣息珍藏在你的心里,你的生命和人生之樹才能枝繁葉茂,開花結果……”
成長是艱辛的,成長中的每一小步,都需要力量、勇氣和信心。也因此,幾乎每個孩子的心中,都會有一個“英雄夢” ,都渴望成為有力量的人,渴望在天上飛。那么,什么樣的人,才是真正有力量的人?而真正的力量,又來自哪里呢?羅曼·羅蘭在《貝多芬傳》里說,那些憑著心靈的善良、堅強和博大而偉大的人,才稱得上最有力量的人,比如貝多芬。趙麗宏在《力量的源泉》這篇書信里,以中華民族英杰榜上的諸多杰出人物,比如孔子、蘇武等為例,告訴小讀者們:“高尚的人格,堅定的信念,淵博的學識,這些,才是真正的力量源泉。 ”在《山水月光》這篇書信里,他又以自己親身的體會和經驗,告訴小讀者應該怎樣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潤澤和涵養自己的心靈與情懷。他出生在瀕臨長江入海口的崇明島上,童年時代常常有這樣的時刻:“晚上,躺在堤岸上,耳畔枕著長江的濤聲,眼簾里鋪展著闊大深邃的星空,想象著宇宙的‘無窮無盡’到底是怎么回事。天外有天,那天外的天外的天又是什么模樣?越想,越覺得不可思議。在我神思飛揚的時候,夜空中常常會劃過一顆又一顆耀眼的流星,它們拖著長長的尾巴,以光芒四射的燃燒滅亡了自己,也給仰望星空的孩子們提供了美妙的遐想……”現在,雖然城市的天空多半被高樓大廈分割,城市里的孩子也難得有機會看到遼闊的星空和閃耀的流星,所以他建議說,“如果到田野里,到草原上,到大海邊,抬頭仰望,星空依舊,大自然并沒有因人為的阻隔而失去了它的浩瀚神秘和豐富多姿,永遠也不會消失。 ”在好幾篇書信里,他都在鼓勵小讀者們,走出狹窄和局促的空間,走出心靈的孤獨,到大自然中去,到遠方去,打開自己的眼界,你的心胸也將變得開闊無邊。
在關于親情的5篇書信里,作者以溫潤的筆調,回顧了父親、母親、外公、外婆、哥哥等親人的言行舉止,對自己“潤物細無聲”的成長滋潤。許多細小和溫暖的細節記憶里,透出了親情的溫暖與珍貴,生命的豐饒與堅韌,以及清白家風的美好傳承。比如對父親曾坐過和修過的一把舊藤椅的描寫:“坐在父親修理過的藤椅上,我感到父親就站在我的身旁,用他特有的那種淡然慈祥的目光凝視著我。 ”比如寫到自己兒時經常在家里的墻壁上胡亂涂鴉,有一次被母親嚴厲地呵責過。時隔多年之后,母親問道:“還記得你小時候在墻壁上畫畫的事情嗎?我那時發了脾氣,事后想想,不應該這樣罵你。直到現在,我還在后悔。你是不是記恨我? ”像這樣的細節,看似家常和平淡,卻正是潤物無聲的至愛親情,自有滌蕩人心的魅力。作者在《要愛你的母親》這篇書信的結尾,這樣寫道:“一個人,如果不愛自己的母親,不懂得尊重自己的母親,那么,他就不配擁有‘人’這個高貴的稱號。孩子,但愿你能仔細想一想這句話的含義。 ”
讀著這篇書信,我也不禁想起《愛的教育》里,那位慈愛的爸爸對小安利柯說過的、應該怎樣去敬愛自己母親的一番語重心長的話:“安利柯,你弟弟的老師來訪的時候,你對母親說了很不禮貌的話,我聽了十分痛心。……安利柯啊,你要記住,你一生當中,會經受很多痛苦,然而最大的痛苦是失去母親。等你長大成人,遍嘗人生的種種艱辛以后,你會千百次地回憶起你的母親來,渴望能再聽見她的聲音,哪怕只一分鐘也好……”是的,就是這段話,很多小讀者想必會永遠記得的,就像記得趙麗宏這篇《要愛的你的母親》 。
《明亮的黑眼睛:趙麗宏致小讀者》是一部童年和成長之書,也是一部美德和勵志之書。一篇篇主題明亮、價值觀清晰、語言清麗和親切的書信,因為出自一位杰出的詩人和散文家之手,所以,蘊藉雋永的散文文筆里,也蕩漾著韻味悠長的詩意。所以,它又是一部傳承著冰心先生的小橘燈的光芒和春水般清澈的文脈的美文集。
這本書中還有一篇《黑暗中的火光》 ,說到人間的真情和關愛、美好的書籍、蘊藏在大自然中的神奇智慧與美妙的魅力,都是引導著成長的腳步、照耀著生命前行的溫暖的火光、智慧的火光。其實,生機無限的童心,也是世界上最明亮的光束與光焰。文學家高爾基說:“地球是屬于孩子們的,我們會衰老、死去;而他們正像新的光輝火焰一樣燃燒著。正是他們使生活創造的火焰不滅。 ”他還曾寫信給羅曼·羅蘭說:“在今天,沒有誰像兒童們這樣需要我們的關懷。我們這些成年人不久就要離開這個世界,我們將留給兒童們一份微不足道的遺產。 ”從冰心的“三寄小讀者” ,到趙麗宏致小讀者的25封書信,灑向一代代赤腳幼童的是愛的清泉,是關懷與希望,也是留給未來的孩子們的永恒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