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崮鄉”行
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因為參加一場筆會,我又回到家鄉岱崮鎮。
岱崮鎮位于山東省蒙陰縣東北部,地處臨沂、萊蕪、淄博三市交界處。這里山清水秀、四季分明,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有位作家曾說過,他認為的故鄉,除了世代傳承的那個古老的生命源頭,另一個就是生他養他的地方了。對于我來說,又何嘗不是這樣呢?生我養我的地方,除了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泗水之濱,另外一個就是蒙陰岱崮。
我更喜歡稱岱崮為“崮鄉”,一是總感覺“崮鄉”來得更親切,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它多崮。
在岱崮,隨處可見一些姿態奇特的山峰,山不太高,呈圓形或長形的頂部平展開闊,峰巔周圍峭壁如削,峭壁下面坡度由陡到緩,這種從遠處觀望像是戴著平頂帽子的山,就是我們所說的崮。
在《辭?!分?,“崮”的解釋是:“四周陡峭、頂端較平的山,山東省中南部山區多用作地名?!睋f沂蒙山區有七十二崮,光岱崮境內就有30座崮。以“崮”為代表的這種地理形態,近幾年被地質地貌專家認定為一種新的地貌類型。因而岱崮地貌成為我國繼丹霞地貌、張家界地貌、嶂石巖地貌、喀斯特地貌之后的第五大地貌類型。
岱崮其名的由來,據說是站在最高的崮頂上可以遠眺到泰山。岱,泰山也。岱崮鎮的每座崮都有名字,融合了崮的地貌特征。如盧崮像朝天的錐子,龍須崮像傳說中龍的須子,油簍崮像盛油的簍子,石人崮像巨人立在那里,蝎子崮像一只巨大的蝎子,還有老人狀的老人崮,有獐子經常出沒的獐子崮等等。岱崮鎮群崮聳立,千姿百態,并且每一座崮都有一段美麗的傳說,使得沂蒙這幅壯麗的畫卷更顯出鐘靈毓秀的光芒。
乘車來到距離鎮政府最近的獐子崮,此時已是傍晚,最后一抹夕陽映紅了周圍的風景。站在獐子崮下向西眺望,可以看到山脊很長的龍須崮。龍須崮位于岱崮鎮駐地坡里村西5.8公里處,海拔707.1米。1933年9月,在中共新泰縣委領導下,該縣早期革命者、共產黨員李陽谷、崔憲武、婁家骃等人率領100余人,登上了龍須崮,打響了沂蒙武裝革命的第一槍。1943年11月和1947年6月,在南北岱崮上還先后發生了兩次岱崮保衛戰,涌現出了兩個“英雄岱崮連”。“崮鄉”是美麗的,“崮鄉”的人民是勇敢的。
向崮頂攀登,一束清輝吸引了我的目光。循著光輝望去,在東南方向的天空,一輪銀缽玉盤般的明月高懸其上,俯瞰著寂靜的大地。在明月的映照下,高聳入云的樹木、玲瓏的柿果逐漸清晰起來。深秋的鄉村,山巒起伏,涼意很濃。那份涼意從身體漫過,不由令人深深地吸了口冷氣,空氣中竟然有幾分暗香,沁人心脾,這可是在城里享受不到的。
第二天早上,我又來到云龍崮和封山。云龍崮上的游道已經開發得很好,山下有一道山門,可以通過小型汽車。在戰亂年代,幾乎所有的山崮都曾經安扎過當地群眾躲避匪患的營寨。云龍崮崮頂的巨大石塊上,至今仍留有幾個巨型碾盤樣的凹溝,據說是當年為囤糧建倉墩而開鑿的痕跡。跨過這些古老的遺跡,站在崮頂遠眺,但見碧崮層層,村落點點,炊煙裊裊,溪水閃爍;新建的樓房,蜿蜒如帶的柏油馬路,展示著新時代的文明與和諧,嶄新的小鎮風貌融入秀美的景色之中,宛如一幅清秀淡雅的水墨畫。
封山是岱崮林木最為茂密的一個山頭,平日里,蔥郁的茂林豐草把封山裝扮得像一位精心梳妝的少女,點綴著附近峻峭的山崮。一年一度金秋月,封山紅葉紅漫山,此時正是封山最美的時候。面對漫山遍野的紅葉,我不由得在半山腰駐足停留,慢慢欣賞著岱崮這道美麗的風景。
在岱崮,正是那些各種形態的崮,為其增添了古樸、厚重、寧靜與神秘之感。散落在這片土地上的崮,不單是雄偉壯麗的風景,它們更像沂蒙山區挺起的脊梁,是堅忍頑強的民族精神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