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兒童時期的閱讀,無需過多設限
    來源:文匯報 | 王希明  2020年10月09日08:27
    關鍵詞:兒童閱讀

    總有家長糾結孩子讀什么,如何為孩子的閱讀素材把關。其實我想說,兒童時期的閱讀,自由而不設限可能更重要。

    小學低年級的女兒有一段時間捧上了《世說新語》和《巴黎圣母院》這樣的“大部頭”。這一度讓我擔心,這些略有晦澀的書會影響孩子的閱讀興趣嗎?為此我特地提醒她,《世說新語》只看白話解釋就可以了,甚至在她看《巴黎圣母院》以前,我還緊趕慢趕地“審核”了一遍愛斯梅拉達和弗比斯幽會那節,掃了一遍,感覺還在可接受的范圍內,于是也就放心讓她讀了。

    閱讀有兩種狀態:自由閱讀與受控的閱讀。前者是不設限的,后者是設限的。不論對于哪個階段的孩子,相對自由的閱讀值得提倡,特別是對低學齡的孩子更是如此。及至高年級,閱讀也是需要引導,閱讀趣味需要培養,而非一味地限制。

    這種相對自由的閱讀,首先是學科領域的不設限

    兒童時期,孩子總是對一切充滿好奇,學齡乃至學齡前的兒童需要對這個世界有更多認知,這個時期如果能讓他們在閱讀時廣泛涉獵各方面內容,其實就相當于讓他們向所有的領域伸出觸角去碰觸和試探,讓他們有機會弄清自己在哪些方面有興趣、有天賦。這對確立未來的發展方向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對于低學齡的孩子,除了閱讀家長和老師都比較重視的童話故事,還應該廣泛閱讀各種科普類的讀物,如果有興趣的話,還可以閱讀更多更深刻的讀物。

    即使孩子長大了,博覽也有助于幫助他們形成自己扎實的知識底座,為將來專門的研究打下基礎。隨著科學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不同學科之間相互交叉、融合、滲透的趨向越來越明顯,所以哪怕已經有了明確的專業方向,也不能畫地為牢,自我設限,而要有意識地鼓勵他們更多一些跨界的閱讀。

    其次,閱讀的相對自由,還在于內容“有用”“無用”的不設限

    一提到孩子的閱讀,家長的第一反應往往就是要讀“好”書。

    到底什么是“好”書?

    基本的要求是內容健康,對孩子有用。這也是家長關注的焦點。流行的兒童讀物健康度如何,其中的某些內容是否適合孩子很容易引起爭議。

    實際上,社會廣闊,生活復雜。把孩子養在玻璃罩里會使他們失去辨識能力。孩子不會那么容易就被毒害,家長對書籍的把關可以相對寬松些。只要孩子閱讀的書籍主體上是正向的,即便其中偶爾夾雜一些家長認為不合適的、甚至是偶有一些負面的內容也沒有必要太過緊張,只要不太過分,少量接觸也許會有利于孩子免疫力的提高。更何況,在孩子獲取信息的途徑中,讀書并不是唯一的甚至也不是主要的一個,想要嚴防死守事實上也做不到。

    與其對閱讀內容百般挑剔,家長還不如花更多時間與孩子共讀,通過共讀,既能夠在遇到一些家長認為不太適合孩子閱讀的內容時,能夠及時“處理”,當然這里的“處理” 不是一味地說好或者不好,而是及時引導。

    保證了內容的健康,接下來還要考慮內容的高下。一般認為,閱讀應該首選經過時間檢驗的經典名著。但是因為很多名著討論的是關于人性、關于整個人類的宏大話題,讀來比較嚴肅,甚至非常艱深,因此未必適合低學齡的孩子。反倒是有些通俗讀物,會受到孩子的歡迎。還有些流行的讀物,雖然在家長看來沒有營養,但是卻能作為話題,幫助孩子們社交,孩子想要讀,也應該支持。

    至于閱讀的書籍對孩子是否有用,大可不必太過較真。一本好書往往可以幫助打開讀者的視野,完善讀者的心靈,啟發讀者的思維方式,這些都是無形之中進行的。一本表面上無用的書,可能實際上是有用的。一本現在看上去無用的書,可能在未來會顯出價值。如果所有閱讀都純粹出于學習需要,甚至是出于提高成績的直接目的,那么這種功利的閱讀有可能讓讀書變成一種痛苦的體驗,久而久之會毀壞孩子讀書的興趣。

    總而言之,對于低學齡的孩子,首先要考慮的應該是培養閱讀習慣,保護閱讀興趣。因此,最好不要過多限制,規定他們必須完成家長、老師指定的書目。即使有這樣的閱讀任務,也應該搭配他們喜歡的書籍。強迫讀很容易引起抗拒感。讀書是樂事,不能變成負擔。

    再次,相對自由的閱讀意味著對閱讀的形式不做過多限制

    傳統意義上的閱讀一般是指紙質的以文字為主要信息載體的書籍。而當今讀書的形式趨向多樣化,電子閱讀、網絡閱讀、聽書等等顛覆了傳統的閱讀方式。在這樣一個時代,孩子會不會因沉溺于網絡閱讀、讀圖、碎片化的閱讀而浪費寶貴的時間?

    在我看來,形式其實沒有那么重要,承載的內容質量如何才最關鍵。不管是漫畫還是網絡連載小說,也都存在使讀者受益的精品。微信、微博中短平快的信息,也未必沒有價值。上個世紀,家長也曾擔心孩子沉溺于金庸的武俠小說,瓊瑤的言情小說,以及舶來的動漫。現在看來,這些也并沒有毀掉一代人,反而成為那一代人共有的文化記憶。說到沉溺,其實任何東西過度沉迷影響了正常的學習與生活都是有害的,不獨閱讀如此。只要孩子沒有超過應有的度,家長就大可不必擔心。

    最后是閱讀方法的不設限

    傳統的讀書方法,重視把書讀透,強調 “不動筆墨不讀書” “好書不厭百回讀”,甚至有的要求抄寫乃至背誦。這就是精讀的方法。而有的書,只需要瀏覽一遍,大致知道內容。這就是泛讀。在網絡上查找資料,一目十行地看,見到重要的才停下來讀,這就是跳讀。要專精必須精讀,而要博學則只能泛讀跳讀。

    博學與專精難免矛盾,因為人的時間和精力總是有限的。要真正解決這一沖突,準確判斷讀書時該用精讀、泛讀、跳讀中的哪一種,這就需要孩子隨著年齡增長,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一旦孩子明白自己未來的方向,就可以圍繞這一方向,進行有選擇的閱讀,同時也就能準確判斷出一本書對于自己的價值如何。比如一個立志研究量子力學的孩子,看到一套托爾斯泰的 《戰爭與和平》,就知道自己只需要了解梗概,甚至可以不讀。當然,如果拿到一本霍金的《時間簡史》,那就非精讀不可了。

    在孩子培養閱讀習慣的過程中,課文的學習主要是精讀,而課外閱讀應該以泛讀甚至跳讀為主,等到發現自己特別感興趣或者對自己特別重要的書籍,再進行精讀。現實生活中,有時候家長對孩子的閱讀方法干預過多,總覺得孩子讀得粗,態度不認真。甚至有的家長會強制孩子每本書都要做摘錄,寫讀書筆記。這其實是混淆精讀與泛讀的做法。可以試著只對少數書作出要求,對其他的書多給孩子一些自由,允許他們根據閱讀的內容自由切換閱讀的方法,這樣既能培養精讀習慣,又能培養泛讀、跳讀能力,也有助于維持孩子的閱讀興趣。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以上說的幾種“不設限”都是相對的,絕對不設限的閱讀是不存在的,特別是對于低學齡兒童,閱讀基本是在家長和老師的指導下進行的,閱讀的內容本身就經過挑選。但是理想狀態的閱讀,應該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家長和老師不斷放手,由設限轉向不設限,由他人設限轉向孩子自我挑選、自我辨別、自我設限,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最終落成自己理性大廈的動態發展過程。

    (作者為復旦大學附屬中學語文高級教師)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 三级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99久久久国产精品小说| 青青热久久久久综合精品|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亚洲小说| 国产精品久久99| 99re6热视频精品免费观看|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麻豆| 精品美女在线观看| 九九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涩爱|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88L|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 亚洲一区精品视频在线| 久久久精品中文字幕麻豆发布|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有码| 四虎国产精品成人免费久久| 无码人妻精品一二三区免费|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福利69堂| 亚洲精品线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91老司机深夜福利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美女bbbb精品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综合网| 亚洲精品无码国产片|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网站|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HDAV| 久久青草精品38国产免费| 国产亚洲精品一品区99热| 久久这里有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这里只有精99品| 精品人妻伦一二三区久久 |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国产| 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国产精品| 国产色无码精品视频免费|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有码视频| 97久久综合精品久久久综合|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视www| 大陆精大陆国产国语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