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外國文學跨學科研究高端論壇”舉行
9月19日,中國高校外國文學跨學科研究委員會主辦的2020年中國外國文學跨學科研究高端論壇舉行。會議采用線上直播方式進行,11名專家作主旨發言,與全國各地1.5萬余名外國文學研究學者、教師和學生在云端相聚,共享學術盛宴。
中國高校外語學科發展聯盟秘書長、外國文學跨學科研究委員會主任委員李維屏教授致論壇開幕辭。他認為,在新時代背景下,深入開展外國文學跨學科研究的呼聲日益高漲,跨學科研究是當前我國高校推進學科融合、文理交叉和特色發展的一條值得探索的路徑,也是外國文學研究在專業化和多元化進程中學術發展的必然趨勢。李維屏教授指出,這種從文內審美批評向文外跨界研究的深刻演變需要我們及時轉變觀念,不斷拓展視野,更新知識,從容面對學術理念的變化和研究方法的調整。
上海交通大學王寧教授從“世界主義”這個跨越學科界限的理論概念和批評話語出發,從文學和文化維度闡釋世界主義及其對中國的意義。南開大學王立新教授從區域文化研究視角出發,提出跨學科研究是比較文學研究的重要方法,并提醒研究者不應為跨學科而跨學科。北京外國語大學張劍教授以艾略特的批評文獻為例,分析詩歌與傳記和歷史的關系,指出跨學科是文學研究的必然趨勢,但要注意邊界,最終要落實到文學文本的解析中。上海交通大學彭青龍教授在科技人文命運共同體的語境下,分析文學創作和文學研究的科技轉向,探討量子思維對比較文學和評價文學的啟發。杭州師范大學周敏教授探討了德里羅《地下世界》中以“垃圾”為對象和媒介的藝術創作所表征的“垃圾”美學,以此揭示晚期資本主義階段過度消費的異化作用,構建出對抗全球消費的反敘事。
南京大學王守仁教授認為,外國文學的跨學科特征呈現多樣化與多元化態勢,并在理論與實踐上提供了諸多跨學科研究的方法與路徑。浙江大學吳笛教授探討了《雙城記》中的法律書寫,并指出文學作品除審美價值外,還具有文獻價值和認知功能。南京大學楊金才教授立足英美文學課程體系現狀以及學生的教學期待,對照新《國標》,對在“新文科”背景下推動英美文學的教學與研究提出了建設性建議。上海師范大學朱振武教授高度凝練了文學研究的五大關系維度,明確指出文學研究者既要“走進去”也要“走出來”。中國人民大學郭英劍教授從實際案例出發,研究碩博士論文的創新性,為青年學子在論文選題方面提供了啟發。上海外國語大學王臘寶教授從數學、認知以及敘事與約束編程等多元化視角下探討了闡釋經典文學作品的可能性。
跨學科研究委員會秘書長、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院長王欣教授在閉幕總結時認為,專家們的發言宏觀與微觀相結合,內容涵蓋了理論探索、具體文本的案例分析以及外國文學的研究與教學,就文學研究應該怎么跨、可以跨哪些學科等問題給出了精彩的回答。
本次論壇由上海外國語大學王嵐教授主持,上海外國語大學喬國強教授、華中師范大學蘇暉教授、杭州師范大學殷企平教授和上海外國語大學張和龍教授分別主持了主旨發言并進行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