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學現實題材創作的思考
經政府倡導、文學賽事推介和公共輿論的積極引導,我國現實題材網絡創作增長迅速,出現了一批主題格調健康、藝術質量上乘、社會效益凸顯的現實題材佳作。《浩蕩》《大國重工》《網絡英雄傳》《朝陽警事》《明月度關山》《天下網安:縛蒼龍》……這類取材現實、承接市井地氣和時代精神的作品受到廣泛好評。在網文IP改編的現實題材影視劇方面,涌現出《大江大河》《都挺好》《親愛的,熱愛的》《隱秘的角落》等多部現象級作品。從“文”到“藝”、從“藝”到“娛”、從“娛”到“產”,由網絡小說創作引發的現實題材熱,已經跨界引爆了網絡文化和大眾娛樂的現實題材回歸。
現實題材升溫,對長期以來幻想小說一家獨大,網絡創作遠離現實,促進網絡文學關注時代、關注社會、關注普通人的生活,補上“宅”“玄”“空”造成的網絡文學短板,無疑有著矯治積弊的作用,它讓網絡文學多了一些人間煙火氣與時代親和力。但從實際效果看,現實題材的網文作品在讀者中占據的喜好指數與市場份額還十分有限,有的甚至處于“主流叫好”而“讀者不叫座”的“落地尷尬”中。究其原因當然不在“現實題材”本身,而在“怎樣書寫”現實題材上。一些現實題材網絡作品雖然寫的是現實生活,卻僅僅把現實作為文學的“打卡地”和“留言板”,停留在書寫生活皮相、“為現實趕場”階段,其內在精神與真正的現實是隔膜的、游離的,造成了藝術感召力缺失,這樣的現實題材作品與現實主義精神其實是“脫榫”的。
要打開現實題材高調入場與“精神合榫”的迷局,以現實題材創作彰顯網絡文學的現實主義精神,需要確立起幾個基本的文學觀念。
一是從題材選擇走向“價值及物”。現實題材不等于現實主義精神,網絡作家選擇現實題材不只是找到了生活素材,有了可寫的對象,而是選擇一種價值立場,一種評判生活的責任和干預生活的“及物沖動”。真正的現實主義文學是由正確的價值觀統攝的良知與悲憫、關愛與真誠,體現的是創作者的情懷與信仰,而不是一種外在于生命的技能活動、一種謀生的“趕場”。網絡創作回歸現實需要以正確的立場評價現實以“賦能”生活,發現日常生活中的真善美,為社會的進步承擔文學應有的責任。
二是從“在場秀”站位走向體驗式書寫。創作現實題材僅有作者的在場站位是不夠的,還需要有對于書寫對象的“過命性”體驗,即如高曉聲當年所說的:“半生生活活生生,動筆未免先動情”,或者像張賢亮在《綠化樹》的“序”中所言,讓自己“在清水里泡三次,在血水里浴三次,在堿水里煮三次”。沒有邁過生活體驗這道“鐵門檻”,沒有承受過生命的沉重與苦痛,沒有與生活真相相匹配的倫理與美學,筆下的所謂“現實題材”終歸會隔著一層。那些“在場”卻不“在地”的現實題材作品其實是一種“偽現實主義”寫作。例如,有的網絡小說描述的生活狀貌能讓我們窺見當下社會元素和個人生活的“圈層”,卻無法感受到生活背后的時代傳響和歷史脈動,只能給人以“站在橋上看風景”之感;有的作品迎合市場熱點,有職場奮斗、無私奉獻等“正能量”外衣包裹,但由于缺少對真實生活的感受和洞察,那些現實的故事和空洞的激情淪為“踏空”的現實敘事,實質仍是空洞蒼白的快餐式消費品;還有的網絡作品聚焦現代都市或青春校園,卻側重展現“小時代”的奢華、“叢林法則”的爭斗或“霸道總裁式”的愛情生活,陷入了消費青春的拜金主義等等。這些作品雖為現實題材,卻偏離了現實主義精神,或許寫出了生活的“剖面”,卻難以讓人感受到嵌入生命體察、浸染靈魂底色、“咬出個人牙印”的那種刺痛心扉,或“深文隱蔚”、啟人深思的更綿遠的東西,在精神力度上似乎總缺點什么。
三是從生活鏡像走向藝術審美。現實題材創作不是寫生活日志,而是“創作”文學,而文學是離不開藝術、離不開審美的。作家要寫出的是“人與現實之間的審美關系”,而不僅僅是描摹式的“鏡像”關系,他需要用文學的“強光”照亮現實和現實中的人心,作品不僅要有“爽感”,還得有美感。因而,現實題材創作的終極指向并不是題材上的自洽和自證,而是現實主義精神的審美表達,否則只能是“現實的空轉”。檢驗一個現實題材作品是不是表達了現實主義精神有兩條相互關聯的標準:一是看作品是否蘊含著以人民、人生和人性的力量彰顯時代精神,體現出推動人類社會歷史進步的正面價值,二是其藝術的感召力能否成為獨一無二的審美標識。前者側重內容層面的意義賦值,后者則以風格化表達贏得閱讀的適恰性和審美快感,實現這二者的結合就能使作品產生打動人心的藝術力量,形成思想精深、藝術精湛的感人魅力。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現實主義的文學精神,網絡現實題材創作就需要與這樣的現實主義精神“合榫”。有的作品以生活的“零距離”描寫凡人瑣事,但不是去寫生活的“一地雞毛”,而是通過人物的工作經歷表現社會變革的艱難歷程,透過平凡人物的英雄夢傳遞出時代變化的大圖景,如《上海繁華》《中國鐵路人》;有的作品把個人命運與歷史變革融為一體,以小見大,呈現出一個立體而鮮活的時代畫卷,如《大江東去》《浩蕩》;還有作品以逼真的生活細節、鮮活的故事、跌宕的愛恨情仇,讓勵志的精神舒展人物命運,回旋著奮發有為的生命傳響如《網絡英雄傳》《寫給鼴鼠先生的情書》……這些現實題材作品貼近生活,貼近時代,也貼近讀者心靈,正在于作者善于讓“生活”走進“文學”,由“現實”走向“藝術”。由是,生活鏡像便走向了藝術審美,達成現實題材創作與現實主義文學的“精神合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