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文學報童書好書榜:有千百條繁花小徑,從童心通往故鄉
9月童書榜:
《童年中國書系》《不愛說話的十一歲》《皺紋》《205號教室》《阿尼家的秘密》《中華民族神話與傳說》《熊貓王》(排名不分先后)
《童年中國書系》
《童年中國書系》(第一輯、第二輯)
翌平 / 主編
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
推薦人 | 陸梅:給孩子的寫作,童年所在就是故鄉,故鄉是身體的,也是心靈的,是你走過的道路,也是時間和命運。
這是一套冰心獎獲獎作家張潔、高凱、張玉清等創作的以“童年和故鄉”為主題、寫給孩子也適合親子共讀的散文,已推出兩輯二十本,第三輯正編輯中。以這套書系為范本,看看什么是好散文,給孩子看的散文該有怎樣的面目,有一定示范意義。
什么是好散文?每個寫作者都有自己的體會。一篇好散文,無關短長,有時是肺腑之言,有時是靈魂的呼告,有時欲語還休,有時小徑通幽,有時蕩氣回腸,有時微語低茫……無論怎樣一種打開方式,我以為,好的散文都能夠照見山河和眾生,有生命和生機,有文學的內宇宙和對這個世界的想象與建構。
李陀、北島選編的《給孩子的散文》里,兩位有一個觀點:“讀散文就像穿越田野、無邊無際,遍地花開。合上書打開書,我們眼前會展開更廣闊的世界?!闭f的正是這個意思。所以給孩子的散文,要說該有怎樣的面目,其實是涵括在好散文里的。我們對散文的追求,首要的,是要“有我”,要能表達作者的真人、真性情。往往好的散文寫作者不都是專門的散文家,但也許是文章家,是博學的雜家,故能常寫常新。一個寫字的人,若能懂得計較辭章,能在筆墨里照見自己,又有能力與古人對坐而審視今朝,是值得慎待的。
回頭看這一套《童年中國書系》,就我讀到的第一輯十本而言,確然感受到了作家們的一個個“自己”——把自己交付出去的那樣一種真摯和飽滿,這是這套書最動人的部分。反過來也給了我們一個提醒:其實不必擔心孩子們沒興趣父輩們的童年和故鄉,對寫作者來說,怎樣捧出一顆真摯飽滿的心才更重要。而我也從該書系的策劃里尋摸到一種指引:給孩子的寫作,童年所在就是故鄉,故鄉是身體的,也是心靈的,是你走過的道路,也是時間和命運。
《不愛說話的十一歲》
[菲] 艾琳·恩瑞達·凱莉 / 著
程婧波 / 譯
文匯出版社
推薦人 | 陸梅:每一個孩子的長大,都是在觀望自己、傾聽自己、打開自己的跋涉里清醒的。
確實是被這個書名和書封上的一句話打動:“孩子到了有心事的年紀,只需要傾聽、傾聽和傾聽”?!x完這小說,我腦海里翻出的是另一句:有些孤單需要自己去承擔,有些掙扎也得經歷了才有機會釋懷,這就是成長本身啊。在這個小說里,一個是膽小內向,只愿和寵物豚鼠說話的男孩;一個是依賴助聽器、把自己封閉起來的聾啞女孩;以及惹是生非、喜歡吹牛的校園霸王和神叨古怪、深信直覺的通靈少女,因為一場“意外”,也是一次“宇宙的安排”,四個孩子的命運交織在一起。小說細節紛呈,對話幽默,情節曲折,為紐伯瑞兒童文學獎金獎作品。
讀這個故事,很多成長小說的元素紛沓而來:交友障礙,學業困擾,校園霸凌,家庭隔閡……每一個孩子的長大,都是在觀望自己、傾聽自己、打開自己的跋涉里清醒的。
《皺紋》
[法] JR / 著
真真 / 譯
后浪丨湖南美術出版社
推薦人 | 李凌?。?/span>老去不可避免,皺紋自有它的美,正視、聆聽、理解皺紋的主人們的故事、激動和歡笑,是我們走近長輩的橋梁,更是必修的人生課題。
這是一本給孩子,更可以給大人閱讀的繪本。“城市皺紋”是法國藝術家JR的藝術項目,他在上海、哈瓦那、洛杉磯、柏林、伊斯坦布爾、卡塔赫納六個城市拍攝下眾多老人的面孔,這些巨幅照片被醒目地張貼在街頭——城市的歷史和老人們曾經歷的滄桑形成呼應。
在許多人恐懼衰老,試圖借助相機濾鏡、PS,乃至醫美挽留青春的今天,JR坦然地將皺紋的細節呈現在街頭和紙面,或許他試圖告訴人們,老去不可避免,皺紋自有它的美,正視、聆聽、理解皺紋的主人們的故事、激動和歡笑,是我們走近長輩的橋梁,更是必修的人生課題。
《205號教室》
[日] 大石真 、 [日] 西村敏雄 / 著
田秀娟 / 譯
接力出版社
推薦人 | 張瀅瑩:他沒有因為故事人物和閱讀者是孩子而特地扮演兒童的腔調,我們卻通過這一雙溫和的眼睛,看到了仁愛和對孩子最大的善意。
205號教室是學校里一個被遺忘的地下室,卻被四個男孩視作童年時期最寶貴的財富——這里是他們共同的秘密,是一段純真友誼的見證。秘密固然是一個講述童年故事的很好入口,但我們已見過太多糾纏于“新”和“奇”的秘密敘事,以至于看到故事中有個秘密,竟然也有了某種思維套路——大石真并沒有讓我們如愿。相較于講述一個肥皂泡式的“真空童年”,他所嘗試的是讓孩子體會和理解深刻而復雜的現實生活。因此故事里的孩子會感受到日本經濟泡沫時期的喧囂,也沒有逃過現實落差中的家庭困境;生命有時很長,有時卻格外短暫,無論是大人或小孩,都需要在傷心的淚水淌完之后繼續生活……這部小說曾被改編成電影,想來應該是日系生活片那種質地清淡的影調。這個作品最珍貴的地方,也就在這種于清淺間敘述人生的語調——他沒有因為故事人物和閱讀者是孩子而特地扮演兒童的腔調,我們卻通過這一雙溫和的眼睛,看到了仁愛和對孩子最大的善意。
《阿尼家的秘密》
[奧]克里斯蒂娜·涅斯特林格/著
黃華丹/譯
浙江文藝出版社
推薦人 | 張瀅瑩:在原本的家庭結構因為父母離異而分崩離析時,他們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許多家庭,并不能如愿地完整走到最后。當父母沒法再在一起生活時,人們會說:為了孩子還是湊合一下吧;要么說:趁早離了,別以為孩子在爭吵的環境下能好好成長……在種種“被代表”中,其實很少有人真正去問一句,孩子,你是怎么想的?《阿尼家的秘密》就講了這樣一個故事。這也是奧地利作家涅斯特林格現實題材兒童小說系列中的一種。在《小偵探達尼爾》和《邋遢大王賈斯》之外,關于阿尼家的秘密由三個15歲、13歲和7歲的孩子的分別敘述所構成。在原本的家庭結構因為父母離異而分崩離析時,他們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讀完這本書的孩子會發現,原來有些事并不是那么可怕,世界還是一樣在轉,爸媽還是一樣愛你——只是換了一種方式。如果說在此之外這本書還有什么特別的話,大概是涅斯特林格特別簡明暢達又妙趣橫生的講故事方式。作為國際安徒生獎和林格倫文學獎的獲得者,她可是最知道怎么和孩子講故事的那一個人。
《中華民族神話與傳說》
蕭兵 / 著
雪魚 / 繪
譯林出版社
推薦人 | 鄭周明:不同民族的神話傳說已經成為了我們多民族的共同記憶,在這套書里,讀者可以看到它們的本來面目一一隱藏在瑰麗雄奇的文獻記載背后,拼湊出華夏民族對宇宙世界的一個完整共同想象體。
如今講中國神話故事的書很多了,特別是針對兒童讀者的改寫普及類的文本,不免也有遺漏許多關鍵信息的缺憾,記得很久以前接觸過一套“大家小書”系列叢書,參與的學人有費孝通、沈從文、顧頡剛等名家,薄薄一本給讀者一個專業知識入門?!吨腥A民族神話與傳說》也有這樣的感覺,來自神話學學者蕭兵的文字匯集了不同民族的神話傳說源流,這些故事已經成為了我們多民族的共同記憶,在這套書里,讀者可以看到它們的本來面目一一隱藏在瑰麗雄奇的文獻記載背后,拼湊出華夏民族對宇宙世界的一個完整共同想象體。
讀原文記載的意義也由此突顯,比如古苗人的“盤古分天地”可以如此歌謠耐讀,古夷人的“后羿射日”講述了一個神圣圖騰也會異化的辯證思考,古羌人記載的“精衛填?!庇邢让癫珦艉@说恼鞣馄?。作者以精簡的正文與延伸閱讀解釋來為讀者呈現神話故事背后的豐富性,而插畫家雪魚繪制的插圖與文物上的畫像圖,打開了更多想象空間,比如雷神駕車出行那一幅,簡直憨態可掬。
《熊貓王》
蔣林 /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推薦人 | 何晶:人似乎天生愛與動物相伴。大約因為它們與人們內心都隱秘著的那個“兒童”相類,懵懂卻清澈,好奇也自由。
人似乎天生愛與動物相伴。大約因為它們與人們內心都隱秘著的那個“兒童”相類,懵懂卻清澈,好奇也自由。所以兒童文學里常有陪伴著小主公一起遠行、冒險、穿梭的動物們,共同面對眼前展開的那一片未知的世界。
蔣林的《熊貓王》里,8歲丁默生和1歲的熊貓貝貝,在夜晚的深山相遇相識。彼此陪伴十年后,五個來自外國的非法捕獵者讓他們的世界面臨著危機。于是,一場智慧的、勇氣的、同樣也是愛的保護戰開始了,人與動物的生命共振由此發生。愛,戰勝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