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狄更斯:醒世小說家與“理想現實主義”
    來源:文藝報 | 俞耕耘  2020年09月07日08:19
    關鍵詞:狄更斯

    狄更斯與他筆下那個灰蒙蒙、黑糊糊,每個毛孔都散發罪惡的19世紀英國資本主義社會,是否已經遠去?答案是,他的主題關切、典型形象不但沒有老舊,反而延伸在如今消費社會的每個細胞里。因為人們與他人和世界的關系,依舊沒太多“長進”,還是基于金錢關系的表達。狄更斯的遺產就像品種齊全的礦藏,讓后輩作家可以反復開采。底層寫作、黑幕小說、歷史書寫、階層分析、兩性婚戀、成長小說,這些類型幾乎包孕了現實主義所能探索的方方面面、邊邊角角。換言之,狄更斯和巴爾扎克一樣,都屬于“提供世界”的作家。而20世紀以來的后輩大師們,則逐漸遠離了對宏大、全面和體系化書寫的熱衷。他們不是轉向內在性的意識探索,就是對差異化、個體化生存抱有更大興趣。如果說狄更斯這樣的現實主義大師提供了一個世界,那么現代主義、后現代主義則更多是體會、解釋這個世界。

    狄更斯的現實主義究竟是何種層面的現實?它是反映論、再現論還是鏡子論的延續嗎?我們從《艱難時世》這部作品里,似乎能揣摩到作家的態度。小說里那個扼殺一切幻想的葛擂硬,用一套“事實哲學”禁錮殘害子女,還辦了一所學校,毒害更多學生。他認為世界只有事實,生活只有實際,除了事實之外,不要教給男孩和女孩任何東西。根除一切想象、情感和幻想,有用性才是惟一根本,任何與事實抵觸的東西都應被消滅。

    拋開作家身份,我更愿意用“社會觀察家”、“情感教育家”看待狄更斯的潛在貢獻。狄更斯和那些感傷主義、浪漫主義小說家,最大的不同是他寫的幾乎全是“有婚無戀”。無論是《艱難時世》里50歲的龐得貝娶20歲的露意莎,還是《董貝父子》里董貝續娶伊迪絲,究其本質都是金錢買賣和人身依附。金錢和年輕美貌是看似“公平”的資源互換、理想交易。這不僅在維多利亞時代,即使如今,依舊是廣泛的現實。我們與龐得貝的虛偽相比,或許不過半斤八兩。區別只是,我們能用“自由選擇”和“主動追求”的幌子掩飾動機上的虛偽。狄更斯看破人性“古今一也”,令后人也可檢視自我。他的文學洞察和恩格斯有關家庭、婚姻和私有制的論文一樣深刻。

    有意味的是,作家在作品中經常關注“兒童教育”。然而,這些所謂教育大多是毒害、摧殘和施虐。董貝把兒子交給皮普欽夫人,生性敏感脆弱的小保羅終被摧殘夭折。這大抵和葛擂硬把兒子搞廢、將女兒露意莎洗腦成“空心傀儡”一樣,是奴役壓制、奠定威權的隱秘手段?!镀D難時世》有系統化批判的全局視野,這是孤立的散點式譏諷所不及的。葛擂硬和龐得貝,一個在意識形態,一個在物質生產;一個在教育,一個在實業。他們在經濟和政治上形成利益勾結的同盟。家庭、學校、工廠和議會生活高度同構,徹底形成“焦煤鎮”摧殘人性的“工業世界”。這種嘲諷深入到資本主義意識層面,是認識論的批判。從源頭上培養資本家的馴順奴隸,控制其思維方式,用機械論取代生機論,用實利的金錢關系取代情感關系,是狄更斯抽象概括后的文學表達。

    由此可見,作家對機械的、無生命、無情感的現實極端憎惡。換言之,他筆下的“現實”不只是事實,而是具有符號化提煉、觀念化重塑,以及整體性象征。你會發現狄更斯與契訶夫的互通。那就是在現實上的夸張變形,基于固有輪廓的“漫畫”塑造。與“套中人”一樣,狄更斯的葛擂硬也有一整套凸顯性格的“行為設計”。他的口袋里經常裝著尺子、天平和乘法表,隨時準備對任何事物量一量。在他看來,世上一切問題,都是數字和計算問題。這就是我們老生常談的“典型化”。事實上,現實人物并不會出現這些極致的夸大。

    在我看來,狄更斯將人物性格“集群化”、“陣營化”與“結構化”,成為其寫作的一種慣性。他的長篇作品幾乎都有對立的兩套人物序列,分別歸屬兩個價值世界。狄更斯幾乎把窮困貧弱的底層平民同美與善天然聯系在一起;而上層豪紳和大資產階級,基本都成了罪惡丑陋的濃縮。換言之,作品中的人性沖突常有超穩定性,它的流動和變易性則往往被壓抑?!哆h大前程》里的匹普或許是人性歷經墮落、受到沖擊、回歸醒悟的“成長變化”,但這種書寫在狄更斯那里并非主流。

    《遠大前程》是狄更斯晚期最為成熟的作品之一。這種成熟究其本質更加復雜深沉。作家用一種反題反語說明主人公匹普躋身上層夢的破滅。匹普的理想竟然靠罪犯的贊助扶持。罪犯報答匹普的方式是用金錢包裝這位“恩主”。主人公的紳士前程、逐愛之旅都建立在這編織的幻象上。匹普和姐夫喬的關系是小說里罕有的真摯情感:他們既如父子兄弟,又像師徒朋友。迷失背離,最終知返,讓小說窺探到社會現實對人心的塑造,可能是滌蕩,也可能是污化。

    作家讓我們意識到,底層小人物不止是單向度的被壓迫,還有一種意欲躋身上層,渴望“被同化”的“自我憎恨”。人物幻滅,或許是現實主義“落地”和“戳破”的兩大興趣。司湯達《紅與黑》、巴爾扎克《幻滅》,皆如此。甚至它還延伸到菲茨杰拉德的“美國夢”破碎。那么,狄更斯的不同在于何處?我想,在于他的通俗小說家作派。在狄更斯那個年代,小說家并沒什么嚴肅和通俗的分別。所謂通俗文學和純文學,不過是晚近批評家的發明。那么,狄更斯的通俗氣息在哪里呢?在于他有大多數連載作家的“習慣”:善于傾聽,接收反饋,改變原有計劃。

    《遠大前程》的原有結局與如今完全不同,場景更為凄涼。狄更斯在聽從學者的建議后,把結尾改得易被讀者接受。他是“聽人勸,吃飽飯”的作家。這或許是如今“嚴肅作家”最不屑的行為:一個大作家怎么能迎合取悅讀者?然而,狄更斯在悲劇性、殘酷性的主調上,并沒有偏離妥協。匹普和艾絲黛拉的青春已經葬送于郝薇香的報復心理,他們始終未能結合,只留下人生的殘景:滄桑的匹普再見寡居的艾絲黛拉,在晨霧中走出廢墟。我們要從反面看狄更斯給我們的教諭。他顯然把接受心理、讀者反應納入到創作疆域里?;蛟S在他看來,從個體私人情感上升到情感共同體的歷程,是作家獲得不朽的要素。

    “孤兒的成長”是作家最用心經營的題材。這與狄更斯創作內蘊的自傳性密不可分。在他那些第一人稱作品里,大多有自己成長的創傷經歷。狄更斯父親約翰供職海軍軍需處,常年債臺高筑,無力償還,終于入獄。這拖累妻子住進監獄,狄更斯也早早當起了鞋油作坊的童工。這種童年可謂“不是孤兒,勝似孤兒”。家貧輟學雖屬不幸,但也給未來文豪無限廣闊的空間,他以社會為大學,以閱歷為師。他15歲進律師事務所成為學徒,勤學速記,成為審案記錄員。隨后的記者生涯為他走向寫作做了奠基準備。他夜以繼日的勤奮自學,天才的觀察彌補了不足四年的受教育水平。《大衛·科波菲爾》正是作家對自己人生藝術性的悲辛總結。“在所有我寫的書里,我最喜歡這一本……我和許多疼愛孩子的父母一樣,在我內心深處有一個孩子最得寵,他的名字就是《大衛·科波菲爾》?!?/p>

    這個名字的縮寫D.C正是作家名字縮寫C.D的倒置。與《匹克威克外傳》這類早期作品多以松散的故事連綴不同,《大衛·科波菲爾》更注重結構布局和技巧經營。這是作家走向自覺圓熟的標志。狄更斯的“經驗化想象”成為創作的金法則。所謂經驗與想象糅合為一,是以實事為骨,重塑虛構“肉身”的藝術。作家把自己想象成孤兒大衛,幼年經歷基本投射在大衛身上。他還把父母形象分散移植在米考伯夫婦身上。從而,小說既有筆筆到肉的紀實,依稀可辨的原型底子,又有戲劇化、傳奇性的跳脫。狄更斯實現了兒童視角和“移情投射”的統一,同情和自憐兩種態度的合一。“一位作者當他頭腦里生出的無數人物永遠向他告別的時候,怎樣覺得好像把自己身體的一部分投進了那朦朧的世界?!?/p>

    人道主義和寬恕博愛成為作家創作的內在倫理。和《雙城記》里搭救情敵,不惜犧牲的情節類似,《大衛·科波菲爾》中哈姆冒死去救誘拐自己妻子的斯蒂福,雙雙淹死。這種不可思議的“以德報怨”,或許是狄更斯“理想現實主義”、“浪漫現實主義”的特異性。米考伯的樂天通達,貝西姨奶奶“永不卑賤,永不虛偽,永不殘忍”的勸導,都成了小說的觀念輸出。在我看來,這種“不止現實”的現實主義,把應然的價值懸于已然的世界之上,說明作家對文學訓誡、凈化功用,始終懷有信念。

    狄更斯讓人生所有經歷都“各盡其用”,把經驗素材發揮到極致。他長期在監獄、法院、媒體等環境中,搜集尋訪的見聞、軼事與黑幕,使其對社會時代的認知,深入到骨髓和血管里。善惡的分化對立表面看是作家為了小說沖突更加激烈集中、人物場景更加典型,采取的簡化手段。但它還有一個深層根源:維多利亞時代英國社會本身的分裂,貧富的極端分化。一面是殖民擴張掠奪海外財富,一面是工商寡頭盤剝,造成無數城市貧民。貧民窟成了《霧都孤兒》里的都市“異托邦”,完全是邊緣化的“他者空間”。狄更斯用骯臟小巷組成的“迷宮”來形容這種都市景象?!鹅F都孤兒》把貧窮和罪惡劃歸起來,“窮本身是一種罪”這種荒謬邏輯是小說的根基。“貧民習藝所”代表的救濟機制,讓人聯想到福柯所描摹的收容所本質:以慈善外衣剝削,以救濟之名規訓。狄更斯寫出了貧民的真實處境,他們不過是在死亡和死緩間做出選擇(“待在習藝所里緩慢的餓死”與不進習藝所“立即餓死”)。

    社會現實促使狄更斯用強有力的“對立性”,概括社會矛盾的復雜性。同情和批判是現實主義內蘊的兩種情感態度。狄更斯的超越處是他介入并改造社會的文學信念。描寫現實、批判現實只是第一步,作家相信文學還能走第二步,那就是“反作用”于社會,倒逼改革。僅這一點,就堪稱偉大。馬克思曾說,資本主義社會所創造的財富超過以往所有社會財富的總和。他對狄更斯這類英國杰出現代小說家,也有類似銳評:“(他們)在自己的卓越的描寫生動的書籍中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會真理,比一切職業政客、政論家和道德家所揭示的加在一起還要多。”

    狄更斯和他的小說世界讓人重思傳統現實主義與各種現代主義、后現代主義的關系。它們并不能用表面與深刻、老舊與先進來界定區分,它們只是不同創作心理和志趣的分別。我們不應忽視,時代特征對作家心理類型的潛在塑形。狄更斯的寫作就像產業革命下的機器化大生產一樣,有著廣角記錄般的恢弘感,整體性環境往往占據極重要地位。而如今的作家,大多更像工作室里的設計師,只在微觀視角里把握屬于自己的精細,對社會的整全深廣保持了一種退守和讓渡。狄更斯是和巴爾扎克一樣“重現人間”的作家,他們的雄心和天才,未來也難有復現之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日韩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综合网|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国产成人综合色视频精品| 天天综合亚洲色在线精品| 在线精品91青草国产在线观看 | 国产产无码乱码精品久久鸭| 国产成人精品999在线| 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99久久|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狼色在线| 香蕉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宅男自 | 麻豆精品不卡国产免费看|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丫丫|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动图|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亚洲乱人伦精品图片| 99热这里只有精品66| 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九九亚洲精品| 国产精品线在线精品国语| 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观看| 亚洲一二成人精品区|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无码免费不卡| 国产乱码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国产成人青青热久免费精品| 日韩精品视频观看| 热99re久久免费视精品频软件|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在线播放| 热久久精品免费视频|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老鸦窝|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AV三区|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人妻少妇精品久久久久久 |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