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數字時代的新文科通識教育
    來源:中國社科報 | 嚴程  2020年09月05日07:08

    “新文科”理念的提出,不僅面向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專業建設,也為長期以來受到高等教育界關注的通識教育指出新的發展方向。具有中國特色的高等教育建設實踐,必須著力探索一條兼顧文化自信和時代要求的通識教育之路?!靶挛目啤敝靶隆?,包含通識教育理念一貫秉承的融合交叉主張,同時又解除了傳統文科僅僅作為人文素質課程輸出者的困惑?!皩鹘y文科進行學科重組、文理交叉,把新技術融入哲學、文學、語言等諸如此類的課程中”的指導思想,使新文科得以重新審視自身在數字化浪潮中的定位,真正做到以“人”的培養為核心目標。

    消除隔閡與成見

    傳統人文社科領域并非鐵板一塊,經典的文學、歷史、哲學、藝術和新興的政治學、教育學、新聞傳播學、社會學等學科,各有其歷史傳承或發展脈絡。然而,從新興人文學科的成長路徑可看出,這些后起之秀往往是傳統人文領域與自然科學結合的結果。無論是定性、定量的研究方法,還是依托新技術、新媒體的人才培養模式,都有賴于科技的新發展。顯然,在數字化時代即將甚至已然到來的今天,僅靠個別學科點對點的接觸與結合,已不能滿足新形勢下社會建設對于人才的需求,也無法解決數字化浪潮中個人發展所面臨的專業瓶頸。在這一背景下,新文科應運而生,同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一樣,為高等教育的專業單元整合提出可行的思路。

    事實上,從通識教育的角度而言,新文科的提法較之借鑒西方的學科體系天然具有文化自信的基礎?!抖Y記·學記》中提出的理想“大學之道”,即有“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一說,將“通達”視為培養能夠“化民易俗”之人才的最高標準,置于研經治學的能力之上。可見,這一融合理念能夠給予新時代人才的,不僅是不同學科領域的專業知識和視野,更是人文精神與家國情懷。因此,重新實踐《論語》中所說的“博我以文”的育人主張,有助于未來學者更好地傳播中國思想、傳承傳統經典、發出中國聲音。

    然而,新文科不能流于表面,更需警惕古代“道統”學術體系忽視“技”“藝”“數”等能力的前車之鑒。原本作為“六藝”存在的“禮、樂、射、御、書、數”,在后世越發功利的官僚培養體系中被簡化為迎合科舉的狹窄甚至單一科目,不但使全面發展的“通人”逐漸消失,而且客觀上限制了古代數理科學的發展,甚至付出了整個學術體系遭到置換的代價。如果將新文科視為移植西方教育體制之后的再一次重大學科改革,那么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時代的這次嘗試,應該且必須著眼于特殊的時代背景,為數字時代的文科基礎建設、教學研究和輸出范式探索新的可能,展示哲學社會科學與新一輪產業技術革命交叉融合所產生的新變化。

    服務人文素質教育

    可以預見,在新文科的背景下,人文學科必將輸出兼具思考深度和學養厚度的通識教育課程。這一期待要求從事通識教育工作的人文學者不但需對大文科有更深入和廣泛的理解,還要真切關注理、工、農、醫等各個學科領域的進展與需求,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內在訴求與動力。具體而言,傳統人文所必需的文、史、哲自不必說,國際視野所要求的人文地理、國際政治及語言素養也很早就進入大學教育的視野;致力于提供研究方法和解決現實問題的法學、管理學、社會學則亟待走出學科框架,與呼喚理論方法和實踐對象的統計、計算和人工智能相碰撞;天然具備交叉屬性的心理學、經濟學、計算語言學等門類,顯然更不必囿于學科壁壘和唯論文論的僵化思路,大可解脫束縛,投身學科融合的教育實踐。

    以清華大學為例,近年來不斷完善“以通識教育為基礎、通專融合”的辦學思路,積極探索通識教育的創新實踐。在三百余門通識課程和豐富的文化素質講座之外,清華大學又于2018年秋季學期首開通識寫作課,為所有學科門類的學生提供說理性寫作教學,并給予每位學生個性化寫作指導。目前在崗的寫作課教師,都具備豐富的文理學科背景和較好的人文素養,在教學實踐中不以單純傳授人文知識為目的,而是提供兼具人文內涵和理性思維的寫作指導,與新文科推行的交叉融合主張不謀而合。在拔尖人才培養方面,“錢學森力學班”這樣的特色班級甚至要求本科生每學期必選一門人文專業“硬課”而非“讀寫認證”類通識課程,這在提高理工科學生人文專業能力的同時,也對文科專業課老師提出了新的挑戰。應對這種挑戰的最好方法不是將某些課程或教師劃入“通識教育”行列,令其專為其他學科服務,而是在“新文科”理念的號召下調動盡可能多的人文學者重審傳統學科壁壘,認識數字時代專業流動的可能性,接納并參與其中,面向需求而非面向專業傳道授業。

    吸收數字時代新通識

    從新文科自身的主體性問題上來看,通識教育絕不僅僅是人文領域的單向輸出,更應是未來人文學者探索新視角、新方法、新范式的重要機遇。

    全球化時代的新視角,一方面來自于人文領域跨文化、跨語際的頻繁交流,另一方面也受到技術革命跨學科、跨行業飛速發展的影響。當下,即使是一位古典學的研究者,也很難不注意自己所關注的文本、語言、時代之外的新知與新見。這些新知與新見可能來自不同地區的新發現,使用不同語種表述,甚或成為不同領域的研究對象。以“家族志”研究為例,這一傳統歷史領域的專門研究,如今已為社會學、生命科學乃至視覺傳達領域所關注,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因此,未來人才所需的廣闊視野使多學科通識背景成為必需的起跑線。這里的“多學科”不僅指向新文科內部,也包含任何可能的交叉學科。

    新視角帶來的新方法,同樣正以驚人的速度影響數字時代的人文學術。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概念為例,這些詞匯十年前還只是出現在科幻電影和計算機學科的高精尖研究報告中,數年間已滲透至自然科學甚至人文社科領域,對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產生巨大影響。這時,傳統人文學科皓首窮經的時間成本為新技術所大大縮短,各種數據、算法、工具層出不窮,從最基礎的數據庫應用到頂尖的機器學習,無論學習者還是研究者都將從中受益。如2018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基于大數據技術的古代文學經典文本分析與研究”及其子課題“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古典詩歌分析系統構建”,將古典詩詞與當代數字技術相融合,為傳統經典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視角。在這樣的培養和研究環境中,即使是古典文學專業的學生,也必然感受到數字化通識學習的動力與壓力。

    新的表達與輸出范式似乎不會那么快地顛覆傳統,但種種跡象表明,這一改變已悄然而至。最直觀的體現可以從文字表述說起。一方面,不能熟練掌握規范有效的學院式寫作和表達成為制約當代人才培養的短板,亟待通過訓練加以補足;另一方面,仍有很多無法也不必使用長篇文字來表述的成果,可以通過可視化的方法呈現,甚至可訴諸注重操作和互動的線上體驗來分享。傳統人文學科以論文為標準的評價體系,難以涵蓋數據庫、應用平臺甚至知識圖譜等人文研究與探索取得的成果,而“新文科”的提出及早些時候破除“四唯”的發展理念,則為這一通路掃清了障礙。在信息化時代,對未來創新型人才而言,能夠用最適合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或呈現自己的發現,必然是十分重要的一課。這一課不僅來自寫作,也可能來自統計、藝術、媒體甚或體育等通識課程。

    新文科才剛剛開始,但通識教育已討論了近百年之久,然而二者似乎具有天然的相關性,并在數字化、信息化的今天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早在20世紀40年代,梁思成就提出“文理分家會導致人的片面發展,只有技術沒有人文思想的是空心人,只有人文素養而沒有現實技術的是邊緣人”的觀點,支持文理通識。在當下學科發展的語境中回顧這句話,仍然具有現實啟示——培養時代所需的高素質創新人才,首先仍要“育人”。對“大家”與“通人”的期待,應從培育兼具人文思想、家國情懷與現實技術、前瞻視野的復合型新學人開始。

    (作者單位:清華大學人文學院)?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色多多|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直接| 国产精品videossex另类| 国产国产精品人在线视| 国产伦子系列麻豆精品| 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 国产午夜无码精品免费看 | 亚洲精品麻豆av| 亚洲综合精品成人| 嫖妓丰满肥熟妇在线精品|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区午夜不卡| 国产在热线精品视频国产一二| 久久久这里有精品| 精品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 99热婷婷国产精品综合|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 国产精品玩偶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精品| 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观看| 99re在线精品视频免费| 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男同| 亚洲综合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A级精品国产片在线观看|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百度| 欧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青青青国产精品视频| 免费无码精品黄AV电影| 老色鬼在线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日韩精品| 国产精品大白天新婚身材|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蜜臀|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久久99热精品免费观看动漫|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狠狠爱浪潮|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二区| 久久久国产精品网站|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水牛影视| 国产国产精品人在线视| 久99频这里只精品23热视频| 日韩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