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子坪的盛夏
棲居在城里,遇到連日放晴、太陽朗照的夏日,盡管會開著空調來打發(fā)生活、工作的每一天,但難免會徒增一種悶熱、倦燥的感覺。故而,近年來盛夏里每到周末的日子,我都養(yǎng)成了驅車到鄉(xiāng)下走走的習慣。
今年8月中旬,我與家人從湖南懷化市麻陽苗鄉(xiāng)縣城驅車來到海拔800米高的堯市鎮(zhèn)柑子坪村,就收獲了一種既在鄉(xiāng)村納涼避暑又在鄉(xiāng)間領略風情的喜悅。
車子從堯市集鎮(zhèn)進入柑子坪村,8公里的硬化公路時曲時彎,迤邐蜿蜒。盡管陽光從上空直射下來,但一會兒,就會有從密林樹蔭處蕩漾出來的山風。山風拂窗迎面而來,稀釋陽光裹著的熱浪。
一路時高時平時低地前行,車子經過山谷處的村落,沿著溪流往下駛進柑子坪一組時,陽光還沒有照進這里的空間。山風習習吹來,涌遍周身,讓人頓感一陣陣清涼。
村組是一個依山臨水的地方,四周群山環(huán)繞,山上樹木蔥蘢,像披上了一件剪裁有致、合身得體的翠綠衣裳,讓風兒滌蕩得起起伏伏、搖曳生姿。坐落在這里的人家多為劉姓,房屋以木質結構的吊腳樓為主,屋頂蓋著的還是黑烏烏的土燒泥瓦。屋子旁邊都是竹籬笆圍著的菜園,菜園也同時連接著水泥硬化的曬谷坪,平攤的幾張竹曬簟晾曬著包谷、稻谷、辣椒等,時不時有雀鳥前來啄食撒歡。
村子不大,我們花了不到兩個小時就幾乎走遍了這里的每戶人家。在村里,我們遇到了一位95歲的高壽老人——劉巖保。從談話中得知,老人家8歲開始干農活,40歲才成家,盡管妻子病故多年,唯一的兒子也已失偶,但爺兒倆習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把守著自家的責任田地耕耘生活。交談中,老人絲毫沒有流露出對生活坎坷、命運多舛的怨艾,只是連聲地稱贊共產黨的好,現在日子的甜,說現在每月政府會發(fā)放老齡補貼、養(yǎng)老金,家里的土產也能變賣些錢,生病住院還能報銷。我仔細端詳了他的臉,悉心撫摸了他的手,看到他滄桑的皮膚里隱含的是骨頭的硬,佝僂的身子里支撐的是活著的樂。
告別老人,我們來到村子里一家名為“金新隆水果專業(yè)合作社”的果園。但見一輛來自河南的冷藏運輸車在裝載剛剛采摘下來的黃桃,有五六位村民正忙著分揀、裝袋、打包。一條機耕道從果園平斜而上,將那一畦畦、一層層的黃桃園勾勒出一幅美麗的畫面。引領我們的果園主人劉昌元,指指這塊,指指那片,不時招呼我們:看上哪個,就摘哪個,個個都熟得正是時候。我順手摘下一個黃桃,用山泉水洗了洗貼附在果皮上的細毛兒,放在嘴里咬上一口,一種清甜、濃香、肉潤的感覺頓時充滿唇齒、溢進肺腑。在正熱的當兒吃一個黃桃,解渴又涼身。主人進一步介紹,這種黃桃因為種植于高山,晝夜溫差大容易涵養(yǎng)糖汁,加之土質為紅壤土,施的是有機肥,綠色生態(tài)無污染,不但果形好看,而且果肉好吃。我們不禁頷首翹指點贊。
在果園主人家屋外的空坪閑聊,時時都有一股股自然風透進身心,苦夏的感覺也煙消云散。
主人很是熱情,我們加了他的微信,購買了幾箱黃桃裝車回家。臨別時他還用袋子給我們送上了好幾斤零散黃桃,我們連聲道謝。
回來的路上,太陽快要落山了,又是一陣涼風。一種溫馨、一份鄉(xiāng)情伴隨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