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位作家詩人摘拿大獎 “花茂杯·第三屆山花文學雙年獎”在貴州遵義舉行
8月28日至29日,黔北大地迎來文學盛事,由遵義市播州區政府、《山花》雜志社主辦,遵義市播州區委宣傳部、遵義播州文旅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承辦的“花茂杯·第三屆山花文學雙年獎”頒獎活動暨文學采風活動,在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舉行,王祥夫、張銳強、東君、韓東、李修文、姚輝等10位作家(詩人)獲獎。
頒獎現場
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紅色文化傳承,以及富集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資源,助推播州區快速發展。作家歐陽黔森以該區花茂村的脫貧攻堅工作為主題,創作了報告文學《花繁葉茂,傾聽花開的聲音》,并改編為電視連續劇《花繁葉茂》,今年5月在央視1套黃金時間熱播,讓更多人了解花茂在脫貧攻堅戰中取得的成就,成為文學創作與地方發展相互促進的一個典范。基于此,本屆“山花文學雙年獎”落地播州,冠名“花茂杯”,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據貴州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山花》主編李寂蕩介紹,貴州省作協下屬的《山花》創刊至今已70年,是貴州歷史最悠久的雜志,也是目前貴州唯一公開發行的純文學期刊,在全國文學界具有較高的影響力,已成為貴州的一張文化名片。該雜志多次在貴州省新聞出版局的期刊綜合質量評估中名列第一,并與“中國天眼”“多彩貴州”等一起被評為“2018年貴州文化產業十佳品牌”。《山花》的辦刊水準,得到了文學名家們的廣泛認可。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著名作家邱華棟認為,“一個作家在《山花》上發表過作品,那他(她)一定是一個好作家”。《小說選刊》主編徐坤也指出,“一個地方有了一本著名的文學刊物,就相當于那個地方的文化有了靈魂。《山花》就是貴州文化的一個魂”。
《山花》雜志已成為多彩貴州文化名片
近年來,貴州省作協對文學刊物發展高度重視,制定了《貴州省文學工作和作協工作三年行動計劃》,大力實施文學刊物品牌升級行動,推動刊物提升質量,推出了一大批優秀的文學作品。開設“山花文學雙年獎”,鼓勵《山花》雜志上的優秀作家、作品,旨在表彰在《山花》發表的優秀作品以及在《山花》發表作品的優秀作家,是貴州推動刊物發展,進一步提升《山花》知名度、影響力,助推文學事業進步的重要舉措。
山花文學“雙年獎”海報
此前,《山花》的“雙年獎”已舉辦過兩屆,均與貴陽市文聯聯辦,2016年的首屆“雙年獎”僅針對小說,從2018年第二屆“雙年獎”開始,拓展為綜合性文學獎項,涵蓋小說、散文、詩歌、評論等文學樣式。《山花》“雙年獎”舉辦以來,在國內文學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一些省區還出臺了相應的獎勵政策,其當地作家獲得“山花文學雙年獎”,可獲得相應的獎勵,如廣西壯族自治區就有相關規定,廣西作家若獲得“山花文學雙年獎”,可獲3萬元獎勵。
貴州省作家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高宏致辭
本屆“花茂杯?第三屆山花文學雙年獎”所評選出來的作品,都是曾發表在《山花》雜志上的佳作。經過認真評審,評委會評選出10名獲獎者,包含特別貢獻獎1名、詩歌成就獎1名、小說獎4名、散文獎3名、詩歌獎1名,來自上海、浙江、山東、山西、湖北、貴州等地的曾在《山花》發表作品的10位作家(詩人)分獲該獎項:王祥夫獲特別貢獻獎,朵漁獲詩歌成就獎,尤鳳偉的《老屋》、張銳強的《海棠花下的鄧麗君》、東君的《卡夫卡家的訪客》、倪湛舸的《微云衰草》獲小說獎,黃德海的“詩文間讀”專欄文章、韓東的《寫作、創作、工作》、李修文的《七杯烈酒》獲散文獎,姚輝的《風云間》獲詩歌獎。
頒獎典禮前,參與“花茂杯·第三屆山花文學雙年獎”頒獎活動的20多名作家、詩人,走進播州區太陽坪、花茂村、茍壩會議會址等地采風。太陽坪的風能發電和民族風情,花茂村的鄉愁小道、陶藝博物館,茍壩會議會址的紅色經典節目和長征精神,給作家、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豐富了作家、詩人的創作視野和題材。(文、圖/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陸青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