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重讀的價值引領:怎樣再讀高爾基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揚學術民主、藝術民主,提升文藝原創力,推動藝術創新,這就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規定了性質、任務、內涵。用這一文藝思想重新審視高爾基研究的歷程,會從中發現高爾基研究的規律、走向,揭示出以往高爾基研究中特點與不足,確定經典重讀的價值取向和審美需求,而這正是高爾基研究新的理論價值所在。
第一,從比較文學中國學派的向度,建構中國高爾基研究的創新學術體系。
中國高爾基研究百年歷程中美學批評和創作批評的實踐特質,重在指陳高爾基研究中歷史的、人民的、藝術的、美學的標準。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比較文學的影響研究,基本是俄國高爾基研究對中國高爾基研究的單向輻射。這里值得一提的是,20世紀80年代在大連舉行的高爾基學術討論會,曾被譽為“我國高爾基研究的一個新的起點”,“把對高爾基的研究推向了一個新階段”。樓適夷先生以親身經歷和體會講述了高爾基著作對我國解放前各個時期文藝思想的影響,他在20年代后期剛接觸高爾基作品時的感覺是:“好像殘冬將盡,望見一只報春的燕子,使人產生了新的希望,感到一種對生活斗爭的激情和鼓舞力量。”戈寶權先生作了《高爾基與中國》的大會發言。他回憶了在蘇聯親眼見到高爾基的情況,詳細闡述了高爾基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高爾基著作在中國的翻譯、介紹情況,并熱情贊揚高爾基是中國人民的忠實朋友。陳冰夷、葉水夫、草嬰、孫繩武等知名人士出席了會議。討論中大家的思想是相當解放的,各種不同的意見得到了比較充分的交流。當下中國高爾基研究的一個重要維度是:把中國學者的高爾基研究對世界文學、特別是俄國文學的影響和意義作為審視的角度,審視中國高爾基研究的世界性價值。
第二,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反對庸俗習氣。
歌唱祖國、禮贊英雄從來都是社會主義文藝創作的永恒主題。高爾基學術研究史,是一部尊重人、熱愛人、呼喚人的尊嚴,為“大寫的人”而執著奮斗的美的歷程。從這一意義上說,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必將對未來的高爾基研究起到進一步的指導作用。
呼喚時代英雄,表現新生活的本質,是高爾基創作的審美追求。高爾基典型論的基礎是對于人的本質的社會性、階級性、歷史性的認識。與傳統現實主義強調環境的制約性不同,高爾基認為“各人決定各人的命運”,文學的使命不僅在于使人看到自己生活得好與不好,更應使人意識到自己對命運應負的責任。高爾基本人的創作就是一個向平庸挑戰的斗士的歷程;高爾基在一系列雜文中針對小市民習氣所做的激烈批判也顯示了高爾基不斷向上的美學追求。
眾所周知,中國文學傳統具有堅忍不拔、積極入世、昂揚向上、憂國憂民的民族精神。中國文學應該弘揚這種民族精神,才不至于使其湮沒在西方文化語境中。在這方面高爾基無疑是一個先驅者和探索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內涵、藝術價值作為追求,讓目光再廣大一些、再深遠一些,向著人類最先進的方面注目,向著人類精神世界的最深處探尋”。堅決反對是非不分、善惡不辨,以丑為美;堅決反對搜奇獵艷、一味媚俗、低級趣味,把作品當作追逐利益的搖錢樹,當作感官刺激的搖頭丸。高爾基研究中近一個世紀的實踐也驗證了這一文藝思想的正確導向性。
第三,堅定文化自信,寫好中國故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藝創作不僅要有當代生活的底蘊,而且要有文化傳統的血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題中應有之義。只有眼睛向著人類最先進的方面注目,同時真誠直面當下中國人的生存現實,我們才能為人類提供中國經驗,我們的文藝才能為世界貢獻特殊的聲響和色彩。
因此,應當注重中國作家在接受高爾基的影響中,怎樣創作出具有中國民族精神的作品,而這一點,是以往中國高爾基研究中所缺失的和不被重視的。當前的高爾基研究正在把中國現當代作家如何通過創作發散高爾基的創作思想和美學主張作為研究的問題域,向著人類精神世界的最深處探尋。中國高爾基研究的實踐品格和理論創新,正在成為新時代高爾基研究的美學原則,可以看出,中國高爾基研究正在走向新的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