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勝男:在時代的長河中,以故事為船
《燕云臺》是我創作的“宋遼夏三部曲”中的一部——遼國篇。為什么是遼?為什么是蕭燕燕?這大概是每一個打開《燕云臺》的讀者對我所創作的故事背景以及選人角度最初的疑惑。
網絡小說寫歷史題材,往往習慣于這樣的歷史書寫:以大一統王朝為背景,寫爭權、反腐、改革派與保守派的權力博弈等。這個類型出了許多精品,但我想,是否可以走另一條路呢?
我想看到另一種歷史小說,更想知道在某個“大變局”面前,身處其中的人會怎么想,會怎么選擇。站在歷史和命運的十字路口,怎樣做出正確的選擇,找到出路?
從《羋月傳》開始就有人問我,為什么是羋月?秦一統天下,此前許多網絡作家更愿意站在秦國立場上去思考,而有意無意地輕視和貶低其他的立場或觀點。但歷史是復雜的。秦以法家一統天下,而漢初尚黃老之術,到漢武時獨尊儒術,而在此后的數千年中,那些消失的王朝,仍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不斷讓后來者有所受益的文化。現在重看春秋戰國有什么意義?在地球村的時代,如何理解他人,如何解決爭端,歷史值得學習。有時候,這個世界上重要的不是怎樣去沖突、對立,而是努力實現多元與共融,這是我在創作中試圖去思考的。
《羋月傳》提供了戰國的一角,而以《燕云臺》為開端的宋遼夏系列小說,切入了當時時代的另一面。我原本想以北宋作為切入點只寫一部,但隨著資料挖掘的不斷深入,我發現寫到北宋,就必須要寫到遼國,寫到西夏,他們對北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從而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時代。所以我的計劃變成了宋遼夏各寫一本書,分別以遼的眼光看宋、夏,夏的眼光看宋、遼,宋的眼光看遼、夏,那段歷史就在小說中變得豐盈了。事實上,對于歷史題材的網絡小說創作而言,僅僅只有一個故事是遠遠不夠的,對于歷史的觸摸,也不僅僅只是一時一地一域的限定,而應該站在大歷史大視野的格局中重新看待那個時代的風起云涌。
所以我選擇在宋遼夏之間不斷轉移視角,理解他們共存的狀態,而不是簡單地表現誰對誰錯,誰是好人、誰是壞人,誰成功、誰失敗。我覺得這是有意義的,也是對歷史負責的態度。歷史長河中留下來的一切,都構成了歷史的一部分。
不管是寫春秋戰國,還是寫宋遼夏,都不只是一個“好人壞人”的故事,而是那個時代的人們,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以自己的理想與信念一個個試錯踩雷,最終走出或悲壯或豪邁的步伐。在小說中,歷史有很多空白可以填補,作家是摸著石頭過河,但并非盲目,先人們在歷史上每一個十字路口的試錯和選擇,都是我們在歷史長河中的路標和指示牌。歷史是一面鏡子,可以照見彼此,也能夠透過塵埃讓生活在此刻的人整飭衣冠。
這面鏡子,我希望它不只是冰涼的反射,更能擁有溫情的光澤,亦能從各個角度,反射出歷史的群像。寫作一部有溫度的歷史小說,當然不可避免地要寫一個主角,但主角更像是一艘船,載著時代與故事向前走。也因為有了這個個體的愛恨情仇,讀者才愿意耐下心來,去關心那個離此時此刻很遙遠的時代。
這艘船,可以是一位女性,當然也可以是男性。比起后天賦予的性別壁壘,我更在意的是,誰能夠承載起航行的責任,將讀者帶到真正的歷史鏡像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