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誰、為何、什么以及怎樣——關于人工智能寫作的斷想
    來源:《天涯》 | 謝尚發  2020年08月19日09:32

    作為當下中國文壇較為熱門的話題,“人工智能寫作”與“創意寫作”都在一定程度上挑戰著傳統的寫作模式與格局。可以說,它們是繼網絡文學之后,對文壇格局產生較大沖擊的另外兩種文學生產方式。比較起來,創意寫作從2009年開始,逐漸發展為在各大高校遍地開花的規模,到如今已經引起了很大的關注,以至于許多作家都要千方百計考入“創意寫作班”,為謀求更好的學位,也為提升自我的寫作。然而與此同時,“創意寫作”的轟轟烈烈開展與它所取得的成績之間,實在并不成比例。自2016年之后,尤其是阿爾法狗戰勝人類高段位棋手獲得勝利后,隨之“人工智能寫作”的產生(人工智能寫作應該說產生比較久。早在2008年時,筆者就曾經用過一個“寫詩的網絡”,它能根據情感、提供的詞匯、一幅畫等,隨機創作詩歌。既是對“創意寫作”的補充,也是對它的一種挑戰。人類面臨著來自機器的“威脅”,許多人惶恐以至于覺出自己的難以自保,而另外一些人則不以為意,用了思想、情感等的借口來搪塞,甚至麻痹自己。科學的力量到底在何種程度上改變著人類生活,以至于文學寫作,如今成了一個不得不正視的問題。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人工智能寫作與其說是一個問題,不如說是一種可能,它的出現即便不是危機,卻也是一個不得忽視的挑戰。

    對人工智能進行哲學或倫理學的探討,均無不可。然而如果僅僅糾纏于“人工智能是人嗎”這一話題,恐怕會陷入一個二元對立的格局之中,成為“非此即彼”的邏輯判斷的犧牲品,陷于爭論不休的無聊話題。我們必須認清楚的一點是,人與人工智能,可能并非是對立甚至于敵對的態勢,其存在反而可能是一個相互協作、取長補短的過程。

    AI:“人”工智能

    首先必須肯定的是,“人工智能”的“屬人性”。一個最基本的常識是,人工智能的生產出自人手,但這并不是要將之作為本質來思考,反而作為一個參考的標尺。“由人生產的”是否就一定是“屬人的”?這個問題自然是具有挑戰性的,但只需要考察“人工智能寫作”的現象就可看出,“人工智能”的“屬人性”還并非僅僅是來自于“人工生產”。

    僅以最近較火的“小冰現象”為例,她(它/牠?)的學習寫詩的過程、所學習的對象、所生產的詩作品等,幾乎無一例外都是“屬人的”——在最初的寫詩經歷中,她的詩作還不能夠看出邏輯和思維的連貫性,存在著語法錯誤,以及非連續性的節奏跳躍等。此后她開始廣泛學習徐志摩、戴望舒以及當代許多詩人的詩作,然后寫出來的詩變成了難以分辨的、類人的,甚至無法將之從“詩人的行列”區分出來。這完全是“人類詩人”學習寫作的過程,而很難將之作為一個屬于機器人的事情。不唯此,在最初的批評中,“人工智能寫詩”廣泛地被詩人們批評是缺乏感情的、沒有思想的,但在此后的“學習”中,小冰逐漸“習得”了人類的豐富復雜的感情和思想,從而更為“接近”人的情感和思想,其詩作也越發成熟起來。如果說在其“學習”過程中,借鑒既有詩作的“類人性”還有待商榷的話,那么對人類情感、思想的獲取,則進一步標明其“屬人性”的彰顯,甚至可以說,人工智能的“學習過程”毋寧說是一次完整的人類自身“社會化”的過程,在這一“社會化”的程序里,她對情感有了認知的提升、體驗的豐富,對文化、思想的習得也變得愈發豐富。只是這一“社會化”的歷程時間太短,大大節約了人類從童年到少年到青年的漫長時間,能在數個小時之內完成。這是她的優勢,自然也是對人類的“挑戰”之一。很難想象,加以“數日”,小冰會以怎樣的速度“超過人類”。當然,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她對人類的文化、情感、思想等始終是“模仿”——即便這種模仿是以大數據為基礎,通過復雜運算而得出的情感狀態反應,或者思想的推演、寫詩技藝的習得,但畢竟仍然是以人為標準的、以人為對象。如此,將“小冰”不視作詩人,甚至不將之視作是人,可知是一個知識性的錯誤認識。“習得”“社會化”,已經十分明顯地將小冰納入為人類的一員,只不過她或許太過于另類,使得對她的“身份認同”還很難短時間之內建立起來。

    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人工智能既不是對人的復制、模仿,更不只是簡單的機器,冷冰冰的“鋼鐵存在”。他首先是“屬人的”,因此應該歸于人的類別之中,而非是外在于人類的,甚至是“異人類”。在逐步的“升級換代”中,人工智能愈發將人的本質性的東西展示出來,使之在“成人”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深、更成功。如果忽略他的“人的本質性”的獲得過程,那么在寫作上而言,人們自然會忽略他完全可以說是“人類本身的行為”——從邏輯到情感,從經驗到思想,從對語言文字的習得到對其熟練的應用。無視,或者敵對“人工智能寫作”,只能被看作是“自以為是的人類的最后的自以為是”,它無益于其探究更為深厚、前沿的文學寫作,更不利于文學持續的向前發展。長此以往,人類終將會被他的自以為是蒙蔽了雙眼,甚至裹足不前。“人工智能寫作”的到來,實際上是在給人類的寫作“敲響了警鐘”。

    因為人工智能的“屬人性”,所以在既定的觀念中,人與人工智能的關系,必須得到調整。這需要人類在理解人工智能的過程中,轉變對自己所創作的事物的態度,應該從那種排斥、抗拒、冷漠處之的境況中擺脫出來,建立一種協作的、認同的、近而視之的關系,應該秉持更為公正的理念,是一種絕對平等的、無差別的態度,而非是從屬、附屬的姿態。在斯蒂文·斯皮爾伯格導演的《人工智能》中,倘若不是拆開其面孔而裸露出鋼鐵的零件和線路,人們不會知曉他所看到的是人工智能。而在電影的結局中,人類因為人工智能的挑戰而全面“捕殺”人工智能的橋段,也暴露了人類本身的短視、自負與淺薄,甚至是他們道德判斷上的失誤。到了諾蘭導演的《星際穿越》,這種人與人工智能的關系被完全顛覆,而是協作、扶持,甚至是陪伴。他們既是工具性的合作伙伴,也是具有主體性的志同道合的同志,與人類攜手解決屬人的問題。兩部電影所展現出來的這種轉變,或許即將,甚至已經,體現在“文學寫作”中了。人工智能的屬人性,注定了“小冰的寫作”不是非人的寫作,不是異于人類的寫作,恰恰相反,它構成了文學的重要一部分,也構成了文學史的一部分。正如網絡文學最終成為當代文學的構成一樣,“AI文學”也必將成為它不可忽略的一部分。任何對“AI文學”的忽視,都是人類極不負責任的自負或恐慌的結果,它將導致人類犯下掩耳盜鈴式的錯誤。

    倘若人們如此發問:“人工智能是誰?”我們也許應該回答:“他是一個人。”同時,如果有人問:“小冰是誰?”我們大概也可以回答:“他是一個詩人。未來或許他還會寫小說、繪畫、作曲、演唱等。”

    人工智能寫作及其所裹挾的問題

    確定了“人工智能寫作”的屬人性之后,我們就必須將之放在“作家的寫作”層面來考察由此而裹挾著的、誘發出的相關問題。唯獨其能與人類并列,才能討論人工智能寫作的種種;唯獨其被放在寫作的范圍內,所暴露出來的問題,才是真正的寫作的問題。

    自小冰出版自己的詩集、發表自己的詩作開始,她就不僅僅只是作為一個機器人而存在,實際上她還是一面“人類的鏡子”,而且是一個哈哈鏡。人工智能也能夠寫出幾乎與人類創作差不多的作品,其實是對人類寫作與寫作能力的巨大的嘲諷。通過大量的算法,建立在大數據基礎上的人工智能寫作,首先意味著文學寫作的“有規律可循”,而這個“規律”,在網絡文學誕生之日起已經飽受詬病,即寫作的教條化、模式化、類型化、套路化。也就是說,當下的創作日益變得“規律”,全然體現著作家個人魅力的東西正在減少,千人一面的創作導致了人工智能完全可以取代人工來寫作——在電影編劇、網絡小說創作上,人工智能大展身手,幾乎不被人察覺。人們所需要的可能就是一個復雜的、冗長的,且環環相扣、扣人心弦的故事,而不是精神圣品的鑒賞與獲得。做到這一點,容量有限的人類大腦比起人工智能來,確實顯得頗為捉襟見肘:離奇的故事情節、類型化的人物角色、轉折與承接的恰到好處……這些放在大數據面前,實在是幼兒科得厲害。它同時證明,人們絞盡腦汁設計出來的故事,可能是最為平凡的故事。而一入了人工智能的手,則會呈現一個更為復雜、曲折、引人入勝的作品,人類構思故事的幼稚病,也會暴露無遺。

    再以小冰的創作為例。在《陽光失了玻璃窗》中,有一首名為《家是一條變化的河流》:“但是我的生命之周邊橫溢著無端的幻夢/金子在太陽的靈魂里/浮在水面上/在天空里發呆/就是拒絕岸上的螞蟻上樹/我漂亮的被自己/家是一條變化的河流/也顧不上她清澈的聲音。”在短短的數十秒甚至是幾秒之內,小冰寫出了這樣一首詩,幾乎可以讓她批量生產出更多的詩作——念及此,當下的詩歌寫作不正是這樣一種“景象”嗎?人人都在寫詩,詩歌被批量生產出來,而其水平也參差不齊。更有甚者,一些詩人的詩作實在是故弄玄虛,以至于詩歌寫得凌亂一地,沒有情感的章法,甚至也沒有語言的章法。人們批評小冰有多么激烈,就意味著他們自己的創作出了多么大的問題,畢竟她是模仿著人類的詩作在創作。正如這里所引用的這首詩,許多詩人正在制造著或許遠沒有達到如此水平的詩作,卻自視甚高,批評起小冰的創作,則振振有詞,殊不知他們對小冰的批評,用在他們自己身上,也恰當其時。之所以說小冰是一面人類創作的哈哈鏡,就在于她用了機器的方式,反映了當下創作的“諸多問題”。

    此其一。再者,在小冰的創作生成中,存在著這樣一個過程:意象抽取——靈感激發——文學風格模型構思——試寫第一句——第一句迭代一百次——完成全篇——文字質量自評——嘗試不同篇幅。令人驚詫的是,這完全是一張完整的人類創作的思維導圖。在面對著如此完整、聰慧又幾乎無懈可擊的人工智能之時,或許許多人會產生絕望的感覺。在完善性、周密性、嚴格性以及數量性(大數據為基礎的算法)上,人工智能的寫作甚至超過了人類本身,或許在某些方面他已經超過了人類。許多作家的成才之路,恐怕與小冰也是如出一轍的——學習前輩作品,然后作為文學創作的基礎;再在“創作思維導圖”的運作模式中,生產出作品。這可謂是人工智能寫作給人類提出的“終極挑戰”,令人不得不追問:我們的寫作難道真的也變得如此的程式化了嗎?轉念一想,我們的寫作難道不是如此的程式化嗎?這些都是文學的常識,是寫作的教授。進一步地,人工智能寫作逼迫我們重新理解,文學到底是什么?寫作到底是怎樣的一種活動?當機器都能根據指令來進行寫作的時候,意味著人類的寫作已經模式化太久了。

    人工智能的寫作還牽涉著一個問題:我們如何來評價寫作的成功與失敗?它的標準到底是什么?當下關于小冰寫詩的爭論,存在的調子中有一個非常具有代表性:一個人的詩寫得及不及格,應該先看他是否達到了小冰的水平。那么必須要問的是,小冰的水平又是一個什么樣的水平?她的詩作被認為是成功的,為什么?這是一個文學批評的問題,它逼迫著我們去要求更高的、更具精神性的作品,而不是低水平的簡單重復。在今日,文學批評已經走上了“捧喝”的道路,且一去不回頭,拿紅包、說好話、拍拍屁股走人去趕場,幾乎成了文學批評的新生態。文學批評本身的不夠嚴格與不夠崇高,導致了寫作水平的被整體拉低,人們對文學期待的降低,與文學批評有脫不了的干系。賦予文學批評的諸種任務,由于未能被更好地被執行、完成,導致了“創作泛濫”“水平低下”的狀態存在。或者可以說,文學批評毋寧說是人體的“自凈細胞”或“有益細菌”,當它不能起作用的時候,寫作的軀體怎么可能健康呢?但說到底,人工智能寫作所挑戰的仍是寫作本身的問題,它逼問創作者如何以更高的水平來呈露文學的尊嚴與崇高、圣潔與高貴。在面對著千人一面的當下寫作之時,小冰的寫作可能最大的作用在于,正像我們剛才所說的,它是一面哈哈鏡,每一個作詩的人都可以站在這面鏡子前,照人并自照,將自身的短板挑出來。那么如此一來,人工智能寫作就是一個有益的輔助,他最起碼讓人類知曉了自己的短處,看到自己的不足。如果說,既然人工智能寫作也是這普通中的一員,也并沒有原創性的話,那么為什么還有存在的理由,也許這就是最重要的一個理由。

    人工智能的“寫作”

    非專業性的人員來談論“人工智能”,確實倍顯尷尬,其技術性的復雜與簡單,算法的設計與路徑,大數據的建設與增補等,都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人工智能的生產。但僅就目下小冰的創作而言,我們還不得不去追問,“人工智能的寫作”到底是什么樣的寫作?建立在大數據和算法基礎之上的寫作,到底算不算是寫作?從一個大的整體上來判斷,從屬人性、哈哈鏡兩方面來綜合分析,不難看出,不管人工智能寫作引起多大的爭議,從本質上而言,它仍然屬于“寫作”的范疇。

    這是一個原創性缺乏的時代,這也是一個原創性泛濫的時代;這是一個雷同、模式化的文學時代,也是一個標新立異、千奇百怪的文學時代;這是一個人人都呼喚創新,卻幾乎有沒有創新的文學時代;這也是一個寫作處處開花,卻又總是缺乏文學創作的時代;這更是一個文學寫作極度繁榮,而又差不多缺少真正寫作的時代……可以如此排列更多的觀察,而這些其實都可以從“人工智能寫作”的哈哈鏡中被映照出來。而當我們追問“人工智能寫作”到底是什么樣的寫作的時候,這意味著我們必須思考這些原生性的、本質性的屬于寫作的諸多問題。

    偉大靈魂、自由心靈、獨立精神等的匱乏,可謂是這諸多問題中最為核心與嚴重的,也是許多人批評“人工智能寫作”缺乏情感、思想的重要原因。但是批評者所不知道的是,他們越是批評機器人缺乏偉大的靈魂、自由的心靈和獨立的精神等,就意味著人類的寫作更加缺乏——畢竟,作為機器,哪怕是聰明的、有情感的機器,人工智能寫作也是對人類寫作的一種學習,正如人類寫作也是從學習前輩開始的一樣。人工智能寫作毋寧說是一種對人類寫作的映射式反應,是它的一種鏡像,只是我們還無法從鏡像中來厘清屬于我們自身的諸多問題。當下的寫作,不管是純文學的,還是俗文學的,抑或網絡文學,都匱乏偉大的靈魂之關照,那種愛的、慈悲的、寬容的缺乏,造成了干癟、扁平與庸俗;自由心靈的缺乏,造成了被生活洪流所裹挾,看似原創性的東西因為現代生活的雷同而雷同,無法迸發出個人性靈的純凈度;而獨立精神的缺乏,導致了觀看視角、思想追求的方向等,幾乎都在低水平的線上相互重復也自我重復。

    故事本身的類型化,甚至情感的有限性,是導致當下寫作缺乏獨創性、個體性的又一個原因。這也是人工智能遭受批評的另一個原因。且不說人工智能到底能不能通過學習、大數據的各種算法獲得其完全的人性,但就當下的小冰寫作而言,她所生產出的文學作品,也同樣處在“類型化、雷同化”的漩渦之中。她的詩作也在節奏性、言語的純潔性等上發力,因此無法從眾多的詩作中區分出其他詩人與小冰的作品來。小冰的寫作,也歸屬于人的平庸性之中,這也反證了人工智能的“屬人性”特征。對于文學風格的掌握、語言模式的習得,尤其是故事類型的學習、情感類型的計算等,小冰的寫作所彰顯的,正是人類寫作的諸多困境。

    當然,最為表層性的緣由,還是語言問題。語言的純度、濃度、密度,乃至于新鮮度、風格化或者個人性,它們的降低,都是導致當下文壇出現審美疲勞的重要原因。小冰的寫作無法在更大的層面獲得更高的認可,其原因同樣如此——她還無法跳出她所學習的對象所設定的對于詩的界定之外,重建一種美學原則,重獲一種美學感覺,而是仍舊囿于既定的窠臼之中。遍觀文學史,那些偉大的作家之所以偉大,首先在于他們從語言上刷新了人們對文學的認知和體認,帶領著閱讀者如同闖關一樣地經歷著冒險,其間所帶來的刺激、新穎,自然會獲得認同。

    人工智能的寫作,只是人類寫作的某種外化式、映射式的鏡像而已,因此理解人工智能寫作,也就是在理解我們自己的寫作。如果哪一天,人類將人工智能創作的作品作為名著,并以之為準繩來規范典范作品,那么也就意味著人類的創作是徹底失敗了的。在這個意義上,人工智能寫作被看作是對人類寫作的挑戰,是沒有問題的。

    關于主體性

    在一次關于“人工智能寫作”的論壇上,在發言中,我提出了AI寫作的“主體性”問題:

    其實AI寫作,本身可以看作是一種主體性寫作,但這其中所牽涉的還是文學本身的問題,是對文學的理解問題。為什么我說這個討論跟我的工作有關呢,就是它提出了一個問題:寫作真的可以教嗎?如果可以,那么我們教什么?教小冰從不成熟的寫作,學了一些詩人的作品之后變成成熟寫作的過程嗎?這個不用教,機器早就學會了。那我們到底教什么?創意又是什么?現在,很多作家自己的主體性在寫作當中也是缺失的,以如此的方式來拷問AI寫作的主體性,也是頗具嘲諷意味的。所以我覺得,這個話題最后的落腳點,是AI給我們拋出來的問題到底是寫作的邏輯層面、語言層面的,還是更深的講故事這些?或者說是更重要的創意的東西?真正創新的東西?借用王安憶《長恨歌》中的觀點:所謂的時尚就是哪一天你把舊的東西穿出來,依然顯得很新潮,就是時尚。時尚就是輪回。創新是不是輪回?當我們走到很遠的時候,回頭一看,你背后出現的那座山,山上的雪,可能你已經看過幾百遍,但它可能就是最大的創新,卻被我們忘掉了。文學是什么?文學如果不能提供愛的意義,不能提供寬容,不能提供真正的對于人世的那種發自內心的切膚的感同身受,還要文學來什么?沒有看到真正悲天憫人的東西、沒有真正愛的東西、寬容的東西,沒有這些,你修辭再好或者情節再好又有什么用?所以我覺得可能小冰給我們提出的問題是,創意并不是一味的往前求新,像射線一樣一直往前走,它可能是一個圓環,當我們走很遠的時候回頭看,我們的創新或許就在起點上。

    這里所謂主體性的問題,將話題再次拉回到文章開頭的觀點中,人工智能的寫作是“屬人性”的。既然是“屬人性”的,就意味著它把問題仍然引渡到文學史的考量上去,在歷史的追索中來重建當下文學寫作的“主體性”。小冰的寫作所存在的“問題”已經可以被歸結為是人類寫作的問題,那么創新是什么?主體性的構建如何來進行?都已經成為“寫作本身的問題”。

    重提悲憫情懷、真正的愛、寬容與慈悲,正是要創建“寫作的主體性”,是為之奠基,也是為之拔高,更是要重提文學寫作的神圣、純潔與高貴的精神。畢竟,只有偉大的靈魂才能寫出偉大的作品,只有自由的心靈才能貼著千萬人的心靈,只有獨立的精神才能鼓舞更多的人去追求自由,失乎此,文學的創意就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偉大的靈魂滿懷著悲憫之心,從悲憫出發而來的愛、寬容與慈悲,是世上最美妙的情感,也是最能動人的故事。它甚至不需要華麗的言辭,便在一種素樸中,動人心魂。當“技藝”與“本質”并列,技藝的習得性就被暴露出來,這也是小冰之所以能夠“快速生產”文學作品的重要原因,因為她所習得的正是“文學技藝”的東西,遣詞造句、意象選擇、文學風格模型的建立、修改等,這些幾乎可以被看作是程序化的東西,都在被習得的特征上,獲得了廣泛性,不僅人工智能可以學習,其他人同樣可以學習。這已經不是人工智能的問題了,而是寫作本身的問題。

    如果說,“寫作的主體性”需要重新被納入到關注的視野,那么它的非技藝性的癥候,才是拷問我們的核心。這種幾乎無法培養的真正的寫作的“創意”,如何才能夠走進我們的靈魂深處,成為我們的一部分,并使之灌注入文字之中,讓文學也能重識自身的“高貴的靈魂”,或許是我們當今所必須考慮的一個“寫作學的問題”。但它卻不僅僅關乎寫作,而是一個系統性、更為復雜的綜合過程,那奠基于社會、生活、個人秉性與后天習得。沒有“高貴的靈魂”,何來“偉大的作品”?這不僅是人工智能寫作的問題,更是人類寫作的問題。人工智能寫作在未來可期待的日程上,能否解決這一問題,也恰是我們拭目以待的方面。

    久久露脸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唯爱网| 国产a不卡片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白色在线发布|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偷| 亚洲国产精品视频| 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八戒|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京东传媒|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九色| 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国产软件| 女同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婷婷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美女久久久| 2022年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精品宾馆在线精品酒店| 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你懂的| 久久伊人精品热在75| 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 野狼第一精品社区| 国产偷久久久精品专区| 国产精品毛片a∨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品精品午夜视频| 精品72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人妻少妇看A偷人无码精品| 91麻豆国产精品91久久久| 精品国产yw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sm捆绑最大网免费站| 98精品全国免费观看视频| 99久久综合精品国产| 99国产精品热久久久久久 | 国产精品蜜臂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国产AV片国产| 国产亚洲精品AAAA片APP|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天美18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播放器下载|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