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
五千年,對于這個星球的生命歷程來說,不過滄海一粟,可與個體僅僅數十載的光陰相比,卻是長河漫漫。我,站在這河岸邊,聆聽那只屬于中華歷史的陣陣波濤,想要遇見自亙古傳來的文明。
如果把時間比作一本書,那件件國寶珍藏定然是一個個精美絕倫的書簽。
去年季夏,我去了北京的故宮博物館,想去尋找中華文化的前世今生。
提起故宮博物院,許多人第一反應可能會想到書畫之寶--清明上河圖,或是法帖之寶--平復帖,又或是青銅之寶--酗亞方樽……但事實上,當我仔細的欣賞過每一件文物后,印象最深的是一幅《韓熙載夜宴圖》。
走過人山人海的主廳,來到兩側人跡罕至的小展廳,我駐足在角落里的一幅長長的畫卷前。
該幅無款,前隔水存殘題“熙載風流清曠,為天官侍郎,……”20字,引首有“夜宴圖”三大字。全卷五段,每一段上都是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姿態,不同的場面。其中還有各式各樣的收藏印。整幅作品線條遒勁流暢,工整精細,構圖富有想象力。即使我不太懂得欣賞書畫,卻也看到了它的藝術價值。
“這個啊,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畫家顧閎中的繪畫作品。畫家與韓熙載同樣了解南唐的處境,理解主人公大勢已去的苦衷,于是站在韓熙載的角度描繪了他在夜宴的背景下沉郁寡歡的神態,細化了主人公在當時復雜的形態下做著激烈的心理斗爭……”旁邊一個蒼老而有力的聲音打斷了我的思緒。
瞧模樣,來人大概耳順之年,眼睛在看到那幅畫時迸發出耀眼的光芒,點亮了昏暗的展廳。我不發一言,認真地聽著,思緒跟著他的聲音又飄到了畫中。
“關于這幅畫的歷史,民間有兩種說法。韓熙載出身貴族,才華橫溢。他本該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卻生不逢時,為了保全自身,他裝作沉迷行樂的紈绔子弟。即使如此,后主李煜仍不相信,派顧閎中前往把宴會場面畫下來。這才有了驚世之作。”聲音頓了頓,老人見我沒什么反應,他笑了笑又說:“這樣高超的畫技,在當下都很少見,何況在當時呢!僅憑此,足以見得我們中華文化的魅力啊!”老人感慨道。臉上流露出滿滿的自豪感來。
“老爺爺,此話怎講?”我不太懂,為什么僅僅一幅畫,就能看出中華文化的魅力呢?
“小姑娘,你知道中華文明上下流傳五千年吧?”老人盯著那幅《韓熙載夜宴圖》,語氣中帶著對后輩的慈愛。
沒等我回答,他又繼續說:“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可事實上,中國是歷史文化流傳最早的國家。當我們的先賢們,能用詩詞歌賦來表達喜怒哀樂的時候,有的國家,甚至還處在原始社會。你看這幅圖,它問世時,別的國家的文化可能才剛剛起步。而且,中華文化不僅傳承悠久,還博大精深啊!單從《韓熙載夜宴圖》就可見一般了。”
聽了老人的一番話,我明白了。卻又不禁回想:是什么讓中國能有這么深厚的底蘊呢?是了,文化的力量。
分裂的歐陸,貌合神離的印度,這個世界存在著太多分崩離析的文化,它們也曾有過大一統,卻驟起時光的道路上分道揚鑣,使得國家的文化傳承斷斷續續。我們的信仰就是自己的文化和歷史。植物死了,把它的生命留在土壤里;詩人離去,把他的生命留在詩句里。我慶幸,我們的文化能在時間長河的沖洗下,越來越璀璨。我欣喜,《韓熙載夜宴圖》能抵御住歲月的侵蝕,讓世人看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我相信,那些像《韓熙載夜宴圖》一樣的“書簽”,將會永遠留存,它們的歷史經久不衰,永存華夏子孫的心間,并將代代相傳。
流光一瞬,華表千年。
姓名:郭吉寧
年齡:16歲
性別:女
學校:遼寧省鐵嶺市昌圖縣昌圖鎮實驗中學九年二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