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時節懷故人》
作者:羅孚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2020年06月 ISBN:9787108064622
話說金庸
香江有個查大俠
香港有一種特產,既是許多人熟悉的,又是許多人說不出來的。如果考考他們或她們,十有八九要答不出正確的答案,一定要追問:“說吧,你說出來吧!”
我說,那是俠客。
你會說,這是瞎扯。俠客是古代的事物,說得準確一點,是古代的人物。不是一兩千年前,也至少是一兩百年前的了,怎么可能是香港這個現代國際大都市的產物,而且是特產?
是特產,因為只是香港才有,而香港也只有一兩名。還能不特?
一名是金大俠,或查大俠;一名是梁大俠(沒有陳大俠)。金大俠是金庸,也就是查大俠查良鏞;梁大俠是梁羽生,沒有人叫他陳大俠,盡管梁羽生原名陳文統,正如金庸原名查良鏞。
他們之所以成為“大俠”,只因為他們有大著,寫了大量的武俠小說。并不是因為他們“以武犯禁”,有一身武功,人在江湖,到處行俠仗義,路見不平,就拔刀相助。他們其實都不會弄刀舞劍,只懂得舞文弄墨,這一點是許多人都知道的。
明知道他們不會武功,但他們寫出來的武功卻是人人愛看,而且看得入迷,廢寢忘食。明知道那是假的,看得比真的還要認真。
他們就是這樣以假哄人,編造假的武功,加上形形色色的包裝,騙了許多讀者,或騙了許多人成為讀者。
他們不僅騙孩子,厲害之處更在于騙大人(武俠小說被大數學家華羅庚稱為“成人童話”,他老先生就是這樣的“成人”)。最厲害的是能騙那些身居高峰以至巔峰的大人。華羅庚就是學術高峰上的大人,類似而更高更大的,到美國去問一下就知道。鄧小平就是政治巔峰上的大人,他也是金庸的讀者。廖承志這一級的就不用說了。查良鏞這一生的命是夠好的,就是沒有得到毛澤東的青睞,要不然,能被請入中南海深宮里作客,和毛主席大談韋小寶,豈非人間佳話?這樣,他就是會遍了三代元首——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的三朝元老了。
這就十拿九穩,可以當上香港的特首了吧,專門導演武俠片的張徹,列舉了查良鏞的八大優點,可任特區行政長官。其實,八德怎及這三朝(朝見)?
而三朝的要害又在一俠。盡管人人都知道武俠小說是以假騙人的,但人人甘心受騙,還要夸他們騙得好,騙得妙,更希望他們多多益善地善哄善騙。不知道現在江澤民對武俠的興趣如何?沒有聽見在他看到查良鏞時,曾經念“吟到恩仇心事涌,
江湖俠骨已無多”,或者念“亦狂亦俠亦溫文”,這些龔定庵的詩句他總記得,龔定庵是和他們揚州打過交道的人啊!
查良鏞不見得狂,也不見得俠,但是溫文。他雖不俠,卻是造俠者。怪就怪在香港的人,把造俠者就直截了當地當作“俠”,稱為“大俠”,而對之膜拜了。查良鏞和梁羽生就是這樣坐上大俠的大位的,頗有點人在江湖,黃袍加身,身不由己的味道,真是強加!
還有更怪的,是香港人談到正事,談到政事,也往往要引用金庸武俠小說中的人和事來做教訓,仿佛那些武俠小說,都是現代社會的《資治通鑒》。不是開玩笑,他們是談得很正經的。這使人想到,查大俠真是治港的“真命天子”。這使人不敢去想《紅樓夢》里的那兩句話:“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難道我們的時代,我們的社會都是“假作真”的?
愿查大俠、梁大俠有以教我!
一九九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