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區健康師定期進社區
“我要提個意見。”正在上海殷行市民健康促進中心鍛煉的張繼明笑著說,“希望這里法定節假日也能開放,前幾天放假在家不能來急死了。”自2018年5月啟用以來,上海首家全民健身與健康融合的社區型市民健身中心——殷行市民健康促進中心廣受社區居民喜愛,被稱作家門口的健身會所。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民小康。”近年來,為了滿足人民群眾對科學鍛煉和增強體質的需求,上海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探索讓更多高品質的健康服務資源嵌入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
如今,健身會所不僅硬件過硬,師資軟件也不遜色。由上海體育學院專家團隊組成的社區健康師定期走進社區,指導居民怎么吃、怎么練、怎么防、怎么調,推動“運動讓身心更健康”理念深入人心。
從風吹日曬到安全舒適:健身會所開到家門口
今年70歲的張繼明和老伴風雨無阻,幾乎天天來到家門口的健身會所鍛煉。“我體重減了五六斤,腰圍小了一圈;老伴的腰椎間盤突出問題也好多了。”老兩口對這里贊不絕口,“好!是真的好!環境好,服務好。我在網上寫好幾篇點評了。”
張繼明所在的上海殷行街道,老齡化程度超過40%。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社區老年人對更加安全舒適的健身環境和科學專業的健康指導有了更高需求。
“過去我都是在外面跑步,受天氣影響比較大。”說起以前的鍛煉條件,張繼明對記者說,“我老伴在外面跳舞也是風吹日曬,夏天太熱了。”
“一樓500平方米的空間是專為老年人服務的樂活空間。”在殷行市民健康促進中心,上海市楊浦區體育局局長呂曉鈞告訴記者,“這里所有的地面處理都是按照養老規格做的。從空間設計、器材標準到課程設置、健身指導,我們對健身的各個方面都進行了變革和升級,通過適當運動和娛樂活動來延緩衰老、充實老人們的生活。”
樂活空間采用以暖色調為主的裝修風格,健身器材的顏色和外形均與普通健身房略有不同。據尚體健康科技負責人介紹,中心的健身器材專為老年人量身定制,包括心肺功能增強、等速肌力訓練、微循環促進等專業設備。此外還設有針對心血管問題、便秘、腰椎間盤突出等問題的運動專區,為老年人群常見慢病提供運動解決方案。
從服務冠軍到服務百姓:運動專家到社區當起教練
“我每天應該跑多長時間”“飯后多長時間可以運動”“提高力量應該怎么練”……受聘擔任社區健康師以來,上海體育學院體育教育訓練學院院長高炳宏每周都會在楊浦區的不同社區解答居民關于健身、健康的各類問題。
全民健身有了好的硬件條件,還離不開科學的鍛煉指導。上海市楊浦區與上海體育學院聯手啟動的創新型社會服務項目——社區健康師,給體能訓練專家、運動心理專家包括奧運冠軍們搭建了一個走進社區的平臺,讓更多居民有機會得到全國頂尖專家對運動營養、科學健身、傷病防護、心理調適等方面的科學指導,推動體育領域的專業資源面向社會開放,實現全民共享。
從服務冠軍到服務百姓,高炳宏發現,居民在鍛煉中確實有一些誤區,非常需要科學的鍛煉指導。7月20日,家住上海楊浦區大橋街道的王大媽在活動現場咨詢:“老師,有很多人跟我講,現在我體重大,不能運動去減肥,容易腿受傷,應該吃減肥藥,吃一些減肥的代餐品。”
“讓您這樣做顯然是忽略了科學性的問題。”高炳宏給王大媽解釋,“您選擇游泳、自行車這樣的運動,就不會像跑步那樣對踝關節、膝關節造成比較大的沖擊。控制飲食不是不吃飯,而是讓攝入的能量小于消耗的能量。代餐食品很多都是人工合成的物質,不宜長期服用,還是建議多吃自然食品。”
針對大家普遍關心的減重、減脂、康復等內容以及老人、上班族、殘疾人等不同群體的健身需求,社區健康師已經開發了老年人跌倒預防、舞蹈促進身心健康、辦公室健身等運動健康課程。居民在家門口就可以免費享受到頂尖專家帶來的權威指導。
張繼明豎起大拇指點贊:“不懂的我就找他們。有老師在,我們放心。”
從強身健體到身心一統:心理“感冒”有了專業調適
“父母要如何與青春期特別易怒又很犟的孩子相處”“有個同事對自己有偏見,有時想打招呼但是對方扭頭或表現出難看的臉色,我該怎么辦”……
“人際關系、親密關系、同事關系是我們收集到的問題中最多的幾類。”作為社區健康師的重要成員,上海體育學院心理學院副院長王小春的微信里有27個群,“每天我們都會在群里收集問題,對比較集中的問題給予解答。”
社區健康師不僅關心怎么吃、怎么練、怎么防,同樣注重怎么調,因為心理健康已經成為現代人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世界衛生組織給健康下的定義是“不僅是軀體沒有疾病,還要具備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有道德”。
在社區與居民接觸中,王小春發現,大家雖然都很關注心理健康,但真正了解的知識又非常有限。她舉例道:“打噴嚏、流鼻涕是感冒的癥狀,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識。但對心理‘感冒’,很多人并不知道當我有什么樣的心理感受、出現什么樣的行為時,需要進行心理調適,或者應該去看心理醫生。”
有些心理疏導就是社區里不經意間的一次聊天。6月10日,80多歲的張奶奶來到上海楊浦濱江的首場“健康科普集市”,向上海體育學院心理學院碩士研究生楊揚傾訴:“想幫孫子找工作,卻又幫不上忙。”同樣作為畢業生的楊揚,給老人詳細解釋了年輕一輩的想法,也開解她:“您有好心情,孫子才能更加信心滿滿地去找工作。”張奶奶緊皺的眉頭慢慢舒展開,還留下楊揚的手機號,不時打來電話關心她的生活,也會聊聊生活中的煩惱。
有些心理篩查就發生在社區的活動室。王小春告訴記者,在不久前的一次社區活動中,健康師就篩查出一名中年男性可能患有焦慮癥,并提醒家人陪同就醫以獲取更專業的治療。
早期發現和及時干預對心理問題的治療至關重要。“面對面咨詢時,很多人并不愿意自我展示和自我剖析,還是傾向自我包裹和自我封閉。”王小春說,“我們把服務、課程送到老百姓身邊,在課程互動中就可以完成一些初步的心理評估,既普及健康知識,又能及早發現問題。”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