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作家協會召開全省新時代鄉村題材創作會議
近期,陜西作協召開“全省新時代鄉村題材創作會議”。省作協主席賈平凹,省委宣傳部文藝處處長眭俊,省作協黨組成員、文學院常務副院長李鎖成,副主席冷夢出席會議。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省電影局局長王吉德作書面講話。會上賈平凹主席傳達了7月15日全國新時代鄉村題材創作會議精神,冷夢、周瑄璞、侯波、邢小俊、弋舟、李震、田波等7位作家、評論家、影視創作者先后在會上發言。會議由省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閻安主持。
王吉德在講話中強調,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要深刻認識新時代鄉村題材創作的重大意義,把筆端指向鄉村,讓鄉村群眾既當“劇作者”,也做“劇中人”,通過廣袤鄉村翻天覆地的變化,重新認識鄉村,創作優秀作品。要充分認識陜西新時代農村已經發生和正在發生的歷史巨變,從新時代陜西農村的風云激蕩中找到源頭活水。要潛心創作新時代鄉村題材的精品力作,以勇立潮頭、爭當時代弄潮兒的志向氣魄,全身心投入到新時代鄉村題材創作當中,創作一批與時代相稱的抗鼎之作,傳承彰顯“文學陜軍”優良傳統,做大做強“文學陜軍”品牌。
省作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錢遠剛高度重視,會后就全面貫徹全國新時代鄉村題材創作會議精神和王吉德同志講話精神提出要求,要提高政治站位,按照省委關于做大做強“文學陜軍”品牌,扎實推動“文學陜軍再進軍”的部署,大力繁榮新時代鄉村題材創作。要引導廣大作家發揚傳統,守正創新,錘煉“四力”,努力創作新時代“創業史”。要加強組織引領,陜西作協下一步將啟動“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大型采訪活動,瞄準重大主題制定創作計劃,幫助相關作家深入基層一線采訪創作。
7位作家從自身多年創作實踐出發,分享自己對新時代鄉村題材文學創作的思考。“作家要寫出‘接地氣’的好作品,必須有深刻的生活體驗以及生命體驗。”作為一名生長于城市的作家,冷夢結合自己青年時期的生活和基層一線掛職經歷向大家闡述深入生活的重要性。
作家周瑄璞認為,鄉村是文學創作的源頭。她包羅萬象,“有純樸善良、踏實肯干、熱情樂觀的人們,也有懶漢滑頭、奸佞小人、雞鳴狗盜,人性有多么復雜,這里就多么豐富,生活有多么廣闊,這里就多么深厚”。
作家邢小俊說,中國社會發展中的深刻變革為報告文學創作提供了非常廣大的空間和機會,作家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加大“現實題材”創作,創作出更多反映時代深度與時代精神的優秀作品。
作家侯波談到,只有來自最基層的素材加上作家個人獨到的觀察和真實體驗,才能創作出更加真實,更能打動人的作品。他提到,作家應該有憂國憂民的情懷和視文學為神圣事業的使命感,才能把根扎進土地深處,寫出更為接底氣、更為積極向上的作品。
作家弋舟結合自身在創作中的思考,提醒作家要警惕創作慣性導致的文學創新不足。“對于鄉土題材的書寫,是當代中國文學最醒目的成就。”“更是我們陜西作家的重要標記,是我們全部的經驗,是我們的情感所系,是我們的本能,也是我們的特征與優勢。但是,正因為這個標記對我們如此顯豁,那種慣性之下思想的守舊與創造力的匱乏,才對我們構成了更為嚴峻的考驗。”
青年導演田波認為,“不管創作什么題材,作者一定是有感而發,一個藝術家,最大的悲哀就是情感的枯竭,他對周遭的事物的變化都熟視無睹,變得麻木,那么這個藝術家的生命也就終結了。”
“鄉村延續著活態的、流動的、還在發展中的文化”,評論家李震認為,中國鄉村社會經歷的兩次文化裂變為鄉村文學敘事帶來了巨大的變化,“鄉村敘事的支點已不再是傳統與現代、城市與鄉村、新與舊的沖突。”因此,作家需要在具體寫作實踐中不斷去探索。
省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閻安在總結發言時指出,此次會議是中作協新時代鄉村題材創作會議精神的再傳達再動員會,向全省文學創作者指明了創作方向,對推動陜西鄉村題材創作具有重大意義。各級作協要認真學習領會,發揚陜西優良的創作傳統,結合新時代鄉村多元、復雜的新特點,改革發展展現出的新風貌,“鄉村振興”題材的新優勢,繼續做好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創作出更多的精品力作,為“文學陜軍”再進軍貢獻力量。
各地市、行業作協主要負責人、來自全省各地的作家、評論家代表等45人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