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文學報8月好書榜
    來源:文學報(微信公眾號) |   2020年08月03日09:46

    虛構

    《我會在六月六十日回來》《夜行貨車》《2019年中國女性文學選》《怪誕故事集》《找不到工作的一年:續橫道世之介》《小行星掉在下午》

    非虛構

    《斑斕志》《小獵犬號航海記》《顯微鏡下的成都》《阿爾伯特·卡恩的理想國:黑白時代的彩色世界史》《人文草木:16種植物的起源、馴化與崇拜》《把世界裝進火柴盒》

    虛構作品

    《我會在六月六十日回來》

    [法]馬塞爾·埃梅/著,李玉民/譯

    樂府文化·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李凌俊:

    埃梅的這套短篇小說集是我七月的睡前讀物,這些小故事亦真亦幻,讓人分不清究竟是夢境還是現實。

    埃梅的腦洞或許是他區別于其他作家的一大顯著特征,他的故事之林由現實的種籽萌發,在生活的土壤里,最后開出的是無數色彩絢麗奇異的花朵。但埃梅畢竟還是接續了法國經典文學的傳統,他善于發現生活的荒誕不經,腦洞大開的講述里還是有渾然天成的喜劇因素和社會諷喻,故事離奇卻又符合生活的邏輯,諷刺中有溫情,批判背后是悲憫。

    經過幾十年歲月更迭,這些作品涉及的社會問題和人的困境依舊沒有過時之感。埃梅始終主張作家的任務是“作為時代的良心”,從這套小說集看,他做到了。

    《夜行貨車》

    陳映真/著

    理想國·九州出版社

    在他的文字里,我們能實實在在感受到他“為受侮辱的人重新找回尊嚴”的努力。

    傅小平:

    陳映真曾感嘆,他之所以寫作,是要解決他思想上所苦惱所痛感的問題。這是他的由衷之嘆,卻會讓我們先入為主認為,他的小說是他思想的圖解。實際上,讀他的小說是不怎么感受到思想的,他的思想深埋在流暢美好的文字背后。彌漫于他小說字里行間的那種觀察與關切,卻總是先于所謂思想,讓我們深有觸動。他寫《夜行貨車》的時候,中國臺灣正經歷和如今大陸相似的發展歷程,顯而易見的當下性,也使得我們更會產生共鳴,這其中也必然包含了感動之情。

    在他的文字里,我們能實實在在感受到他“為受侮辱的人重新找回尊嚴”的努力,他書寫世界,并反求諸己、袒露自我的真誠。無論是文學名家,還是普通讀者,讀他的小說都會心有所動,甚或是感動落淚,大概就因為他對這個世界愛得真實,愛得深沉吧。

    《2019年中國女性文學選》

    張莉/編 清華大學出版社

    張瀅瑩:每篇與每篇之間會陷入長長的沉默,她們的發問,往往只有歲月能夠回答。

    很喜歡張莉談這本集子緣起時的一段話,大致意思是女性之間有著很難言說的親近感,有時候很多場景自己目見了,也在記憶中保存了,卻不知道為什么存著。她說很多年后才意識到,那些場景是講述也是呼喊,是呼喊也是尋找。

    收在集中的20個故事,是20位女作家去年的作品,有對于自我身份的辨識,對當下女性社會地位的探究,也有很多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和男作家筆下的確鑿相比,女作家仿佛天生就善于描摹那種也許經常在你我生活中反復出現,卻向來難于吐露和陳述的情緒。在短篇小說的篇幅里,這些情緒錯雜交織,懵懂的問,深思后的答,種種皆是屬于女性、和只有女性才能完全理解的人生。

    《怪誕故事集》

    [波蘭] 奧爾加·托卡爾丘克 / 著

    李怡楠 / 譯 浙江文藝出版社

    此書原版出版于2018年,這次中文讀者比英文讀者更快閱讀到它。

    鄭周明:

    記得閱讀《太古和其他的時間》時,帶來一段在時間中冥想沉靜的閱讀感受,如果想更全面感受托卡爾丘克的文學特征,那么這本新出的包含十個短篇的《怪誕故事集》是很好的進入文本。這十個頗為怪誕的故事,提供了一種破碎世界拼湊出魔鏡的感受,不僅有古老的傳說想象,也有科幻色彩的預言。

    在去年的諾獎演講中,托卡爾丘克提到了家中那臺老舊的收音機以及母親對思念的理解,和小說集中母親留下的各種《罐頭》互相觀看,會發現托卡爾丘克的想象力來源,以及堅信世界上有無數個外在“我”的觀念。就像魔幻現實主義源自于現實經驗,所謂的怪誕也來自于現實給出的答案,托卡爾丘克用十個故事上演了一部類似網飛出品的短片集,穿越中西,穿越過去和未來,在驚奇驚艷背后,還有一個精致細膩、我們從未領略過的微物世界。

    《找不到工作的一年:續橫道世之介》

    [日]吉田修一/著

    覃思遠/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

    袁歡:

    吉田修一依然擅長喚起共情,表現日常瑣碎中的物哀之美。

    18歲從小縣城長崎到東京求學,在24歲這一年,橫道世之介畢業了,卻遇上了“就業冰河期”,所以也沒能順利找到一份安穩的工作,但他和一些同樣面臨人生困境的人,建立起新的聯系,這些聯系看起來微不足道,卻成為青春時期閃耀的記憶。

    書里的小諸這么形容橫道世之介:你呢,什么時候看來都一無是處,所以看著你,我就覺得,現在起步,怎么都不算晚。世之介一個有點憨直、樂觀、單純的普通男孩,似乎從來沒有適應長大成人,他總是以一種獨特的奇妙力量溫暖著身邊的人。

    吉田修一依然擅長喚起共情,表現日常瑣碎中的物哀之美。文字有著強烈的影像感,如描寫世之介在求職途中閃了腰的片段,如果聯想到前作的同名電影主人公高良健吾,便要忍不住跟著會心一笑。

    《小行星掉在下午》

    沈大成/著

    理想國·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沈大成應該是個腦洞較大的人,這些腦洞有些輕逸,有些隨性,所以自然也就顯得有趣。

    何晶:

    小行星為什么掉在下午?這是個概率事件,或者毋寧說,是個意外事件。所以這本小說里的故事,仿佛都帶著一些意外的氣質,里面的人物乃至其行為邏輯,都有一點不確定性。沈大成應該對人類的工作,或者說人類的勞動有多種好奇,好奇于在這個宇宙中,人的行動觸角能夠探伸到何種深度。于是視線飛躍這個星球,窺見宇宙的每一顆小塵埃。

    非虛構作品

    《斑斕志》

    張煒/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

    張瀅瑩:

    蘇軾大概是那類怎么寫,比寫什么更重要的寫作對象。

    張煒寫關于蘇軾的書,據說前后跨度超過十年。蘇軾難寫,是因為難以出新,知名度高,著述眾多,可以說,一百個人心里有一百個蘇東坡,寫他,若不是作家自身有豐沛內心和萬千氣象,其實很容易露短。讀《斑斕志》,是為了讀站在歷史煙塵背后的蘇軾,更為了讀站在筆墨人物背后的張煒。讀到很多地方,不自覺地就笑了——撫掌擊節那種。比如張煒說,因為任性、恃才,蘇軾晚年也有自省,但是自省不等于改變,這種曉悟源自血脈和文化的基因,他變不了。書生意氣常被解讀成一種拘囿,但在對的人身上閃現時,又何其珍貴,何其可愛。

    張煒未必是最精確描述蘇軾生平的作家,卻一定是最懂他的人(至少之一)。在綿實文字中,思緒如肆意汪洋般鋪展。從寫作角度上,與其說《斑斕志》是一本完備的人物傳,也許更恰切的描述是:這是一次作家以蘇軾之名在實相與虛相之間的穿梭往返,為古亦為今。

    《小獵犬號航海記》

    [英]查爾斯·達爾文/著

    陳紅/譯 譯林出版社

    傅小平:

    達爾文作為生物學家,怎能寫得這般文采斐然?

    孤陋寡聞如我,只知有《物種起源》,不知有《小獵犬號航海記》。讀到這本被達爾文稱之為他的“第一個學術孩子”的書后,卻不由感嘆他觀察之細致入微,思考之深邃獨到,敘述之生動有趣。達爾文作為生物學家,怎能寫得這般文采斐然?想來是他接受的通識教育,加之他別具一格的寫作理念:“我從未受過文體的訓練,我寫作時,只是先把材料在腦子里盡量理清,然后用我能夠隨手拈來的普通語言表達出來而已。”

    如果用心玩味,他這番夫子自道,對寫作者是大有啟發的。何況達爾文歷時五年科學考察寫成的這本“航海記”,記述了很多當時饒有趣味的風土人情,我們讀它,誠可謂是對“逝去的世紀”的致敬。

    《顯微鏡下的成都》

    王笛/著

    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王笛像一個說書人平易近人地講述,告訴我們市井的精神。

    鄭周明:

    曾經我們的歷史研究事無巨細地了解帝王將相的一舉一動,對那些宮廷闈事、明爭暗斗了如指掌,他們當然比一個普通人對歷史更有影響,但那些占總人口99%以上的這些小人物,他們每天也在創造歷史。

    在學者王笛的視野里,三十年來不斷書寫四川地區具有歷史文化現象的街頭、茶館、袍哥、麻將以及圍繞此活動的各類人物。在大歷史的動蕩中,民間的韌性和精神由此浮現。我們經常將茶館、麻將當作成都生活的一種精神代表,那種慵懶悠閑的心態不僅存在于當下,在百年前戰爭四起時也是如此,之后在中國逐漸接觸“現代生活”初期,還有人斷言茶館這個傳統事物將會消亡,但恰恰相反,茶館承擔了豐富的社會功能也有很強的適應性。借助各種檔案、口述史、地方志、竹枝詞等資料,王笛像一個說書人平易近人地講述,告訴我們市井的精神,告訴我們街頭可以如此寄托想象,而這不僅是歷史現象,也是當下城市的問題。

    《阿爾伯特·卡恩的理想國:黑白時代的彩色世界史》

    [英]大衛·奧庫夫納/著

    楊凌峰/譯 金城出版社

    李凌俊:

    觀看這部影像集,不會有翻檢故紙堆的陳舊之感。

    1907年6月,發明家奧古斯特和盧米埃爾兄弟首次向公眾展示被他們稱為“玻璃干板彩色正片”的攝影成像工藝。1908年,法國銀行家阿爾伯特·卡恩耗費巨資,派遣大量攝影師去往世界各地五十多個國家,用這種彩色攝影技術拍攝了七萬多張照片和長達一百多小時的電影膠片,這個被稱為“星球檔案”的計劃為二十世紀初的黑白世界留下了一段瑰麗的歷史。

    觀看這部影像集,不會有翻檢故紙堆的陳舊之感。因為彩色玻璃片需要長時間曝光才能成像,被拍攝的主體需要在鏡頭前保持幾分鐘的靜止,他們凝視著陌生的機器,少有笑容,即便是孩童也神情肅穆,這種平靜恒久的美,讓人想起本雅明強調的機械復制技術興起前藝術品自帶的“靈暈”。

    《人文草木:16種植物的起源、馴化與崇拜》

    蘇生文、趙爽/著

    領讀文化·天津人民出版社

    袁歡:

    原本以為是一本嚴肅的科普作品,但讀起來一點不會枯燥,兼具故事性和知識性。

    書里展現了蘋果、桃、玫瑰、蘭花等16種日常可見的植物,通常會從一個有名的典故講起,如特洛伊戰爭的“金蘋果”如何跌落到現實的盤中;從《玫瑰圣經》出發認識已經消失的古典玫瑰……代表著地理大發現后人類對于植物的再發現與再運用,同時植物也暗暗影響著人類的文明。本書的書寫于人文氣息中帶著草木韻味,兩位作者以趣味的方式講清楚這些植物的“起源、馴化與崇拜”之旅,同時讓讀者在“識草木之名”的過程中了解植物的歷史與文化。

    《把世界裝進火柴盒》

    [英]西蒙·加菲爾德/著

    陳鑫媛/譯 未讀·貴州人民出版社

    原來世界上真的有人為了這寫了一本書!

    張瀅瑩:

    小時候背《核舟記》背得深惡痛絕,長大后真正看到核雕藝術,才驚覺當年怎么就錯誤理解了那么精妙的描述?然后真的來了這么一本書,考據世界上許多微縮藝術品的來歷,它們是如何由個人愛好成長為公眾觀摩贊嘆的藝術品的過程,更重要的是——為什么我們會對微縮以后的物件如此沉迷?

    書里說,制作微縮的過程,滿足了很多人的關于“人類征服世界”的欲望。想起陪著孩子做模型,最后孩子跑了,自己卻沉迷其中的經歷,好像也不是那么輕易能用征服欲來解釋的。更像那么回事的是:我也不會造房子啊,造個樂高屋子假裝自己有建筑方面的天賦,滿足和夸獎一下自己,好像也挺不錯。話說在看書之前,一直以為跳蚤馬戲團只是小說里的故事情節……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精品蜜桃| 久久精品亚洲男人的天堂| 国产精品ⅴ无码大片在线看|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香蕉|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经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久中文字幕 | 精品午夜福利1000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 国内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99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播放| 91精品国产免费久久久久久青草| 无码日韩人妻精品久久蜜桃|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视频入口一区| 日批日出水久久亚洲精品tv| 国产欧美精品123区发布| 热久久视久久精品18| 久久精品国产2020| 91精品91久久久久久| 蜜国产精品jk白丝AV网站|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精品1| 国产精品无码素人福利|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站| 最新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思思re热免费精品视频66| 精品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91免费福利精品国产|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精品| 亚洲乱人伦精品图片| 四虎精品视频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99re66热这里只有精品首页| 99国产精品热久久久久久| 99re视频精品全部免费| 精品偷自拍另类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专区不卡| 亚洲精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精品黑人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