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和他的魚網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穎兒的祖父老周一根筋地就認準這個理。
在老周心里,惟有眷戀的,是故鄉的那一灣綠水,山里人稱海,外鄉人習慣稱它白水河海子,也叫八光海子。
老周和他老伴,老兩口仍居住在那棟老屋里。老屋子的房梁上,一張木船、兩塊槳,有一網,那網,像白色蚊紗帳,與電影銀幕一般大小,上面布滿了灰塵,蜘蛛網。穎兒常來到老屋,靜靜地站在堂屋中央,抬起頭,望著那船、那網、那槳,愣著,出奇地、努力地想,祖父老周用網捕魚的模樣。
老周告訴穎兒,他總是在月明星稀的晚上,帶上罾網,輕輕地搖著小船,悄無聲息,駛出故鄉的小碼頭。
來到湖中心地帶的一座小島。老周泊好船,用兩根稍細彈性好竹桿,架起個十字架,十字架兩頭用繩索系緊網的四只角,再用一根稍粗的竹桿,和一根繩子配合來控制網的升降和擺動。就成了一種捕魚的工具,人們叫它罾網。
那時,老周就是一位老練漁夫,朝網里轍下些魚料,每隔一會兒,老周一只手要狠勁兒地慢慢搬起竹桿,另一只手拽著罾繩,那網就慢慢地先浮出水面,出水的罾網仿佛一朵白云,那些小魚兒就在白云里頭翻筋斗。這時,老周心里非常滿足。
黎明的唇咬破夜的星空,家鄉老幼,剛從睡夢中醒來時,老周頭戴斗笠,披著蓑衣,搖著小船,迎著朝霞,滿載而歸。
老周的大半生,守望著那故鄉那片海子,用他那勤勞的雙手,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用罾網扳魚,扳出一家人的溫飽,扳出了兒女走出大山的希望,扳出了故鄉一道獨特的風景,也扳出了故鄉游子心中最美的鄉愁。
作者:周穎 、11歲、女、 貴州省黔西南州義龍新區德臥中心小學四年級(3))
指導老師:劉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