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壯邊疆:用網文反映青年世界的真實五味
在“孤島”趴窩——這是月壯邊疆的網絡小說《不負韶光》第一章的題目。
“除非誰想清心寡欲上來這孤島修行,不然,甭管老的少的,搬到這都會因為無聊、郁悶而死機!”夏棘青沖進自己的新房,甩上門,重重敲打他的機械鍵盤。
不到一分鐘得到響應的回帖,讓他漸漸變得目瞪口呆!感覺牙根、手指更加癢癢起來:
“我們不可能喜歡這個‘孤島’!”“我就不贊成搬進這來!”“我不會跟著爸媽遷到這‘孤島’!”“這里,不應該是個孤島……”
自2019年2月起,有著上海基層黨群事務宣傳工作經歷的青年作家月壯邊疆(岳敏),把她的所見所聞、近7年工作中積累的案例寫進了作品中。
故事的主人公、歸國青年僑眷夏棘青離開舊城區,和高考落榜女孩、外鄉大學生、本土年輕民警一起遷聚在新開發的東江新城。
新區相對滯后的公建配套建設和服務資源短缺,令百姓的生活有些不便從而引發了一系列民生問題。夏棘青以“毛毛蟲”的網名在網絡上發文抱怨,一時間成了“網絡刺頭”,他的網絡空間成為影響、聚集市民消極情緒的負面平臺,很快引起了當地政府的關注。
各級政府與黨組織面對這一情況,尊重民需、克難求進,一方面積極整合資源加速城區配套建設、創新基層治理形式、豐富服務群眾方法,另一方面帶動各方力量熱情關懷、積極引導以夏棘青為代表的社區新青年,幫助他們轉變被動、消極思維,帶動其積極投身基層治理、創新網絡公益服務。
最終使夏棘青他們尋找到適于自己特長的崗位,成為網絡信息技術的積極運用者、時代文明的先鋒力量,展現不負黨政陽光、不負青春韶光的人生風采。
《不負韶光》在連尚文學逐浪網的標簽是“青春勵志”,選擇寫這樣類型的網文,對月壯邊疆無疑具有很大的挑戰性。“玄幻滿屏、一家獨大”,這是早期網文寫作給人的印象。近些年來,一批反映創新創業、社區治理、精準扶貧等眾多領域的現實題材作品脫穎而出,關注時代與社會、關注人類與自然,讓自己的作品更“接地氣”,更有“煙火氣”的網絡作家有了更多的自覺,月壯邊疆便是其中的一員。可以說,如何寫好現實題材,寫好青春勵志題材,月壯邊疆通過她的網絡文學創作在做著積極的探索和嘗試。《不負韶光》日前入選中國作家協會2020年網絡文學重點扶持作品。《中國青年作家報》記者為此采訪了小說的作者月壯邊疆。
問:是什么機緣讓你從事了基層黨群工作?在社區工作中,特別是與“新青年”的交流中,他們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月壯邊疆:我之前任一企業的人力資源經理。2012年,隨家庭轉遷至城郊大型綜合新興社區。因為生育與照顧家庭的需要,我希望就近工作,這時恰逢有一社區工作者結構優化的良機,我得以進入上海高校社會科學院掛牌的特大城市治理協同創新中心寶山站,在此擔任黨群事務宣傳工作。
作為駐地人員,我多次參與上海市、外省區文明委的基層社會治理考察,協助復旦、同濟、上海大學等多所高校開展基層社會治理項目調研,使我對黨的十八大、十九大連續提出的基層社會治理創新與深化有了清晰的認識,我也開始主動關注居民心態轉變與自治服務行為變化。
我所居住的新興城區,像其他逐漸壯大的社區一樣,已導入數十萬的居民。在這一進程中,我留意和觀察新興城區每一天的變化,進行了長達七八年的原始素材收集、寫作、整理與積累。
我生活與工作的區域里,青年人來自四面八方,像作品中描寫的高考落榜女孩兒新小孜、心系家鄉發展的本土民警譚鳴聲、高校網絡創客季陶然、喜歡網淘的少數民族大學生蘇香、外省市來學習技術的熊家兄弟、合作創業的同學饒琳娜等年輕人,在社區生活或參與調研活動的過程中都能找到他們的原型,他們無論是來自海外,還是本鄉原土,雖然成長背景各有不同、個性鮮明,但和他們在一起工作和生活,讓人內心充實又能夠不斷接收到青年世界的真實五味。
問:這幾年現實題材越來越得到網絡文學平臺和作者的重視,優秀作品得到社會廣泛稱贊。但網絡小說畢竟有自身的特點,在你的創作中,是如何避免過度依賴“穿越、重生、金手指、開掛”等套路,又讓各個年齡層次的網友找到自己喜歡點的?
月壯邊疆:從小喜歡閱讀的我,從網文平臺建立伊始閱讀線上小說,一段時間后,發現“穿越、重生、開掛”等網文有長處、有優點、能吸引人,但不能滿足當代讀者完整的閱讀需要。我們需要真實的現實題材元素去面向讀者特別是青年讀者,展示大家生活中的積極事物,讓大家看到現時代的我們可以、也需要做些什么。正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形成明確的愿望——我要寫現實題材小說,寫能夠反映基層人們生活真滋味的小說。
受大眾歡迎、高市場認可度的網絡小說需要情感豐富、跌宕起伏、大爽小爽不斷,“重生、開掛”是人們心理中的某種需要與期待。這是現實題材小說中相對比較難以平衡的“坎點”,我第一部網絡小說沒有把握好網文的特色需求,結果市場認可度不佳。
2018年,我有幸到魯迅文學院網絡文學作家培訓班學習,獲得不少老師與專家的指導,不僅寫作意識得到系統化提升,寫作思維得到豐富與拓展,而且與網絡知名作家們的交流過程中,使我對于更合理的運用素材、貼合市場需求去構思具備網絡特征的小說有了更清晰的意識。
為彌補短板,我在后續創作過程中,結合專家與編輯老師們分析指點,參考網文界前輩們好的寫作手法,結合魯院同學們給予的意見,對小說進行不斷修改和優化。我在《不負韶光》中融入了大量年輕人喜歡的愛情、職業元素,基層黨組織負責人、中老年志愿者的形象也相當活潑、可愛。
細讀時,大家能發現主角“年輕毛毛蟲們”的“蝶變”,配角們的思想意識的轉變,甚至“壞人”的翻轉,實際是另一重意義上的“重生、開掛”。我希望通過這樣不斷地嘗試,展現不同年齡層的人與年輕人開展的多角度互動。
問:從題目抓眼球到黃金前三章,從搜索書名到讓讀者點進去,你有哪些網絡小說的寫作經驗可以與青年寫作者分享?
月壯邊疆:《不負韶光》曾經的名字曾預設為“蟲蟲蝶變進行時”,后來得到網站編輯老師們的意見,反復思考小說主題與素材相關,再結合特具時代意義的“亮點”修改確定。黃金前三章我更是修改了多次,后來形成習慣,按整體大綱、沿脈絡去捕捉每個章節的核心點,再用讀者喜聞樂觀的小短語展現出來。
我個人的網絡小說寫作,是一個交流學習、反復推敲與優化的過程。近兩部小說無論大綱還是正文都至少修改過數次。沿著預定大綱向前推進時,我時常會得到專家老師點評、閱讀不同類型的優秀作品、聽取不同作家的建議,發現情節設定不合理、素材運用不恰當、構思存在缺漏、人物思想變化軌跡不明顯等問題。那么很可能要倒回前面,“一遍遍梳理”著修改。
連續兩年,連尚文學以“新中國成立70周年”“新時代的中國”為主題的兩屆網絡文學現實題材主題征文大賽,一直分設完結、未完結作品兩個類型,從開賽伊始,就不斷滾動展示優秀網文作家的出色作品,今年又特設“戰疫”專題。這些作品讓不同行業的專家型作者有機會盡情發揮、展現不同地域的發展邁進、展示不同從業者的特色風采。同時,連尚文學積極推送作者參加各類網絡文學交流展示與培訓活動,不斷提升作者的寫作能力與責任意識,幫助作者把握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