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學》漢文版2020年第7期|羊角巖:你是一束逝去的光芒(節選)
1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2月17日晚上7點多鐘,武漢市第三醫院光谷院區重癥室的護士長蔡利萍接到老公劉智明病危的通知,這才停下手頭工作,打車匆匆趕到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并在醫院大門外徘徊等候,每一秒鐘都像一個世紀那樣漫長。大門外的燈光投射出那種蒼白的凄清。蔡利萍被蕭瑟的寒風吹得哆嗦著,嘴唇烏紫,但她顧不了這些,她全部的心思都在ICU病房中的劉智明那里。
劉智明是首批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武昌醫院的黨委副書記、院長。大疫暴發,他身先士卒,沖在防疫一線。他的妻子蔡利萍也一直戰斗在火線上,夫妻倆是一對奮勇的抗“疫”伉儷。作為重癥室護士長,她這些日子也已經親睹了多位患者被新冠病毒奪去生命,太了解新冠病毒的詭異、兇殘。現在她的一顆心正在經受著煎熬,但是她沒有放棄劉智明一定會醒來的信心,她知道醫生和專家們正在奮力搶救。她默默地祈禱著,智明,我一定要你醒來,你一定不能丟下我和一雙兒女啊。
命運總是不如人意。次日上午10:54,劉智明的心臟還是停止了跳動。
一輛黑色殯葬車從醫院開出來,剛出大門,蔡利萍發瘋似的朝殯葬車撲了過去,她要攔住這輛殯葬車,攔住劉智明漸行漸遠的靈魂。我們聽到她撕心裂肺的哭喊。
她的同事上前抱住了她,但她仍然奮不顧身地掙扎著,往殯葬車遠去的方向追趕……
這段蔡利萍追趕殯葬車的16秒短視頻在網上瘋傳,千百萬人關注到這個悲慟瞬間。一支含淚的歌,頓時在我的心頭回蕩……
你是一束逝去的光芒,
把疫魔籠罩下的人間照亮。
不知道你要去向哪里,
在那里是否能夠靜靜地康養。
你是與他并肩的戰士,
眼看他倒下在你身旁。
不知道他要去向哪里,
你的腳步竟追不回他偉岸的倔強。
回來吧親人,
再看一眼防護服包裹著的愛妻,
回來吧親人,
再吻一吻兒女熟睡的可愛臉龐。
千萬人的目光,
銘刻這個永遠的悲愴。
2
時光跨入2020年的門檻以來,新冠肺炎就像一個蠻橫闖入的幽靈,引發了人們的猜想。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在醫界朋友眾多,自然也是聽到了關于新冠肺炎的信息,但是當時的說法是輕癥多,重癥少,傳播強度低于SARS,還沒有發現“人傳人”。
盡管如此,作為醫學博士的劉智明還是沒有掉以輕心,而是對新冠病毒保持著應有的警覺。他在武昌醫院的例行辦公會上發表講話,要求全院啟動二級防護,即所有的醫護人員都要戴口罩,做好個人防護,確保醫護人員不感染。他還囑咐負責后勤保障的同志,要對防疫保障物資進行清點,做到心中有數,缺少防疫物資,盡快打報告找上面多要點兒。
1月中旬,武昌醫院開始收治發熱病人,并有重癥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入住ICU。
對于新冠病毒的脾性,那時劉智明真的還不清楚——整個中國醫學界都還處于爭議之中。劉智明想到自己作為院長的責任,他想,我必須搞清楚,否則敵暗我明,太過被動。劉智明對黨委書記王力霞說了自己的想法,他要親自去ICU病房察看、調研。
劉智明說,一場戰役要獲取勝利,最需要的是準確的情報,你就讓我去當一名靠前偵察的“偵察兵”吧。
王力霞感動地說,那你千萬要做好個人防護。
一位三甲醫院的院長,工作多么繁忙,每天僅僅是開會都要占用不少時間,他要想不去ICU調研,本可以有一萬個理由不去;要想去,則只需要一個決心。如果他不去ICU調研,可能他今天還好好地活著……
當劉智明出現在重癥室前線的時候,醫護人員們都非常感動,受到鼓舞。
武昌醫院重癥室已經有了5例由新冠病毒導致的重癥患者。當時疾控部門的檢測標準也還沒有出臺,只能通過看CT片來辨別病癥。劉智明調看了幾位病人的片子,他看到他們的肺部呈現一種毛玻璃樣的病變,成了白肺,而這跟其他已知的肺病癥狀是完全不一樣的。
隨后,他進入ICU病房,分別察看了幾位病人,了解他們的癥狀。他用很有親和力的語調,詢問患者的感受,探尋其發病機理。有一位七十多歲的老年病人,耳朵有點背,聽不太清劉智明說話,劉智明便湊近了他的耳朵,稍許放大了聲音:“我是院長劉智明,您這病是怎么起病的?……”
這位老人近期很少出家門,他的感染途徑一時無法確定,這讓劉智明一時陷入了困惑……
他聽取了重癥室主任對治療方案的匯報,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也許,劉智明就是在考察ICU病人的時候被感染的,而病毒發作是有潛伏期的……
3
1月20日晚8點多鐘,忙碌了一天的劉智明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中。路上,他接了一個電話:“劉院長嗎?我是區衛健委辦公室的值班人員……剛剛國家首席疾控專家鐘南山在武漢考察后宣布新冠病毒可能存在‘人傳人’,請您明天上午9點鐘到區衛健委參加緊急會議。”
“人傳人”,那就面臨著一場疫情大暴發,防疫工作必須強化和升級。劉智明心里頓時感到一種壯懷激烈。
回到家里,妻子迎上來,接過他的外套給他掛到衣架上,關切地說,累壞了吧?
劉智明說,我還好,你呢,身體感覺如何?
蔡利萍去年11月份做了一個頸椎手術,脖子上還留有一道明顯的疤痕,原本是準備休養三個月,2月底再回單位去上班的,目前還有整整一個月時間。而且她還在琢磨著想調一個輕閑點兒的崗位,以便更好地照顧家人。她以微笑回答老公的關切,說,我脖子、肩膀還有點兒疼痛感,沒事,恢復總是需要一個過程。
劉智明對她說了新冠病毒“人傳人”的最新信息,蔡利萍不安地說,老公,你可要當心啊。
“咳,咳……”劉智明干咳了幾聲。
蔡利萍前幾天感冒過,吃了幾餐抗病毒的藥,好了,所以她這會兒皺了皺眉頭,問老公,不會是我把感冒傳染給你了吧?不要緊吧?
劉智明笑道,你看我這么強壯的身體,有什么要緊的?
的確,劉智明一米八以上的個頭兒,平時喜歡打籃球和跑步,身體真是杠杠的,咳嗽幾聲算啥呢?但是,這時劉智明心里卻冒出幾分擔憂:不會是感染新冠肺炎了吧?應該不會的。萬一……他不敢往下想了。
但是,他不想對蔡利萍說這話,擔心她和一雙兒女恐慌。
這天晚上,劉智明為了給妻子兒女一個安全距離,沒有回到他跟蔡利萍的主臥,而是一個人在客廳的沙發上和衣而眠。蔡利萍叫醒他,你回主臥去睡吧。
他假裝翻了一下身,說,你讓我就在沙發上睡一回吧,我太累了。
次日,他很早就出門了。他本想去吻一吻熟睡中的妻子和兒女們,但是他擔心交叉感染,克制住了。他輕腳輕手地穿衣,穿鞋,帶上了房門……
他和妻子蔡利萍都沒有想到的是,這天早上離家后,他再也沒有回到這個溫馨的家中,再也沒有見到他的妻子和兒女。
4
21日上午9點整,劉智明趕到區衛健委參加緊急會議。
會議的議題很簡單,就是宣布新冠肺炎“人傳人”,疫情洶涌,很多不可預料。進入戰時狀態,武昌醫院(西區)被征用為首批定點醫院之一,立即進行院感改造,準備300張病床收治病人。
開完會,劉智明迅速趕回武昌醫院辦公室,召開緊急班子會議,傳達了區衛健委會議精神。散會后,劉智明親自起草院感改造方案。
我們稍稍了解一下武昌醫院的情況。簡單地說,武昌醫院原來是鐵路職工醫院,已有百年歷史,2004年移交給武漢市衛生局,更名為武昌醫院。2009年武昌醫院和武漢市頤和醫院實施資源整合,體量進一步變大。2014年被省衛計委評定為三級綜合醫療機構。2017年成為武漢科技大學附屬醫院第八臨床學院。經過一個多世紀的建設與發展,武昌醫院成為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等于一體的公立三級綜合醫院,分為東區、西區、南湖三個院區。
劉智明約于2008年從武漢市三醫院調到武昌醫院擔任院長職務,也就是說,十多年來,他主持完成了與武漢市頤和醫院的合并、達標三級醫院、掛牌武漢科技大學附屬醫院三件大事,全力推進了武昌醫院的跨越式成長,功莫大焉。難怪他曾榮獲“武昌英才”“武漢市人民政府博士資助人選”“武漢市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選”等重要榮譽。
武昌醫院西區現有病床260張,在職職工1011名,其中博導、教授等高級技術職稱人員101人。設有內科、疼痛科、神經內科、消化內科、心理治療科、口腔科、呼吸內科、普外科、胸外科、腦神經外科、眼科等五十幾個科室。分工細致,科室齊全。
這次院感改造的目標,就是暫停并打亂這些原有的科室,全部改造為傳染病區。所有的醫護人員不管你原來是外科的、眼科的,還是婦科的,都得服從統一調配,全部歸入傳染病治療系列。所有的病床全部用于收治傳染病,不夠300張床位則通過把能調出來的房間全部調出來加裝病床,再不夠數量就把后勤科的倉庫也調出來加裝病床。所有的設備全部用于診治傳染病,幾百名正在本院住院的病人要轉移到東區、南湖區,并進入相對應的科室,工作量十分龐大,尤其要說服病人理解支持;而東區、南湖區的病床也遠遠不夠,也要立即采購病床和物資加以裝備……
劉智明覺得開始咳嗽、發熱、呼吸不暢。在這關鍵時刻,真是要命。感冒,還是感染?他也疑惑,但不能確定,也許真的只是前幾天妻子給傳染的感冒。這時他正在指揮一場院感改造的戰爭,他是將軍,是總指揮,哪能停下來呢?如果他停下來,院感改造的進程絕對會耽誤,會打亂仗,因為沒有人比他更清楚武昌醫院的醫生、護士、設備、物資等各方面的情況。
以為多半就是病毒性感冒,但劉智明仍然保持著警覺,要求自己必須保持與所有醫護人員的社交距離,適當隔離。他關起門,在自己辦公室的電腦上起草文件,盡可能通過電話遙控指揮相關人員,發布命令,督辦相關事項。
下午4點鐘,西區全體醫護人員召開緊急大會,劉智明戴著口罩,登臺宣布院感改造方案,并要求全體人員,不清楚的可以詢問,但是必須無條件服從安排……他宣讀完方案時,感覺一口氣差點兒沒有喘過來,呼吸困難……
有醫護人員也擔心,提出了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如何保證醫護安全?“我們會請來權威的院感專家來醫院規劃,保證‘三區兩通道’的科學設置,一定安排好職工的工作和生活,不能讓任何一個人在這場戰役中感染和犧牲。”劉智明的話擲地有聲。
院感改造,像一臺機器進入了高速運轉的狀態。劉智明則回到辦公室,坐鎮指揮,一個電話接著一個電話地打進來,他迅速果斷地給予回復,解決一個又一個難題。
夜晚,他就住在辦公室里。雖有一張沙發可以和衣而臥,但是,院感改造正在進行中,深夜也不斷有人打電話向他請示工作,他連續兩整夜都沒有合眼。“一張床位就是一條命,能多一張就能多救一條命!”劉智明結合醫院實際,帶領職工騰挪改造、反復設計,硬生生從“巴掌大”的西院區里騰出了504張床位,比上級要求增加了近七成,并且如期投入使用。
感染病人像潮水般涌進來,院感改造還沒有結束時,所有的病床卻早已滿員,還有好多病人想入院一時沒有病床,而發熱門診的大廳里,熙熙攘攘的都是人。“一床難求”,讓劉智明無比焦慮。作為院長,無法滿足所有病人的需求,他臉上無光,但是,此時他已再也承受不住新冠病毒的攻打……
蔡利萍曾打電話關切地問他情況怎樣?
他硬扛著說,還好,我沒事,你放心吧。
那就好。蔡利萍卻說,老公,我們三醫院也剛被征用為定點醫院,你說,我這當護士長的在這種情況下還待在家里養病,也說不過去吧,我也得回醫院上前線了。
劉智明說,可你還有一個月假期呢。
蔡利萍說,遇上這種重大疫情了嘛,有什么辦法。你處處當先進,我也不甘落后嘛。
劉智明稱贊說,你這個想法很好啊。這時候各定點醫院缺的就是人手,我們醫院的醫護人員都連續上班好幾周沒休息了。你回去上班,我支持。可兩個孩子怎么辦呢?
蔡利萍說,我也糾結呀。后天就過大年了,我們一家人今年肯定不能在一起吃團年飯了。不過你放心,我們女兒劉洋都是大學生了,她會做簡單的飯菜,能照顧好自己和她弟弟,不會餓著的。
劉智明說,只能這樣了,大家都克服困難吧。
戰時狀態,蔡利萍也收拾了簡單的行李,重返三醫院重癥室,走上了“硝煙彌漫”的戰場。
24日下午,干咳、發熱、呼吸困難的劉智明決定再忙也要去做個檢查了。一查CT,他的肺已明顯感染。核酸檢測,次日出的結果,是弱陽性。盡管他多么不愿意離開工作崗位……他向黨委書記王力霞報告了病情,她嚇了一跳:趕快住院。
王力霞親自安排了他的病房,并囑咐接診他的主任醫師,一定要全力以赴,把劉院長治好。
她還安慰劉智明說,你身體底子好,又還年輕,一定能扛過去的。
劉智明即使在病床上躺下,依然不停地接打電話,詢問病人的收治情況,解決醫護人員遇到的困難,協調矛盾沖突,反復叮囑院內感染防控要做到位。他在同事群里發言表示歉疚:“唉,干著急,幫不上忙。若是別的病我一定挺住和大家一起并肩戰斗。”
劉智明還鄭重留下醫療囑托:“如果萬一……我不要插管搶救。”這是因為插管是一個危險動作,最容易迸發氣溶膠。他絕對不允許因為自己的病情而讓醫護人員受到感染和損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