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字令·搬 ——異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采風有感
苗族女孩吉雪(右)和堂妹在安置點的小區里玩耍(2018年4月22日攝)。在2018年的易地扶貧搬遷中,家住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巖臘鄉龍潭村格沙苗寨的6歲女孩吉雪,與家人一起從缺水、耕地少、海拔高的格沙苗寨搬遷至50公里外的西秀區工業園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彩虹社區。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貴州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要求,在省委、省政府的統籌下,貴州開展了歷史上規模空前的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成功探索“六個堅持”(堅持省級統貸統還,堅持以自然村寨整體搬遷為主,堅持城鎮化集中安置,堅持以縣為單位集中建設,堅持讓貧困戶不因搬遷而負債,堅持以產定搬、以崗定搬)“五個體系”(狠抓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狠抓培訓和就業服務體系建設、狠抓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狠抓社區治理體系建設、狠抓基層黨建體系建設)等行之有效的貴州模式,在全國搬遷規模最大、人數最多,近200萬群眾搬出貧困大山,迎來嶄新人生,貴州城鄉格局、生產力布局發生深刻變化……
搬,/搬出大山窮根斷,/去追夢,/圓夢有明天 。//搬,/扶老攜幼出深山,/新起點,/前路天地寬。//搬,/新社區里新家安,/盡歡顏,/心里似蜜甜。//搬,/小康路上努力趕,/再就業,/創業在車間。//搬,/學校建在社區邊,/學有成,/阻斷代際線。//搬,/適應時代轉觀念,/勇向前,/一片晴朗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