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懷與守望 訪兒童文學研究專家張利芹
在中國兒童文學史上,作家楊紅櫻是一個獨特存在。她創作的兒童文學作品總銷量已超過2億萬冊。2000年8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女生日記》,是楊紅櫻的成名作。時至今日,這部記錄少女成長的日記,創下印刷上百次、銷量超過500萬冊的出版奇跡,被譽為“現代女孩子的成長啟示錄”。作為兒童文學經典,這部作品具有哪些閱讀價值與啟示?日前,就楊紅櫻的兒童文學創作,《金融時報》記者專訪了兒童文學研究專家張利芹。
《女生日記》封面
營造詩意的成長世界
《金融時報》記者:作為講述成長與青春期的兒童文學作品,《女生日記》的寫作形式有何特點?傳達了何種理念?
張利芹:《女生日記》采用了直抵孩子內心深處的日記體形式,真實而生動地描繪了冉冬陽從小女孩成長為少女的生理、心理微妙的變化,把女孩子渴望長大又害怕長大的矛盾心理刻畫得入木三分,整部作品閃爍著平等、博愛、個性發展的人道主義光輝。楊紅櫻充滿人性關懷的書寫和對孩子的真誠態度體現在字里行間。《女生日記》給予讀者的感悟和啟迪既有審美的,也有理性層次上的。該書在關注成長和表現成長的同時,更能潛移默化地引領成長,幫助孩子度過這段由童年期走向青春期的敏感而重要的時光。
《金融時報》記者:《女生日記》細致描繪了女性在青春期的成長與變化,體現了作者了什么樣的寫作態度?
張利芹:《女生日記》是一首關愛女性生命成長的圣歌。青春期與更年期是女性一生中最重要的兩個階段,楊紅櫻著眼于青春期身體發育變化對兒童的心靈激蕩,在作品中表達出對生命之美的深情禮贊。進入青春期的女孩子,處于生長發育高峰期,自我審視意識逐漸濃厚,對身體變化的隱秘好奇、對長大成人的期盼與惶惑,需要更多的寬慰、理解和疏導,如果沒有合理渠道引導她們,她們很可能會迷失。作為成人,應該從各個方面和角度去審視和關懷處于青春發育期的孩子們。當看到身邊的女兒即將告別童年,由小女孩成長為少女,楊紅櫻憑借女性的敏感和母性的寬厚,擔當起了守望和關懷之責。面對成長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和困擾,楊紅櫻本著對生命的尊重、體察和理解,以積極、客觀和科學的態度,幫助初入青春期的孩子解疑釋惑,并給予最有力的鼓舞和最溫暖的扶持。從羅老師的一堂生理衛生課到生日的時候聽母親講述生產的情形;從第一次穿胸衣的難為情到坦然面對臉上接二連三冒出的青春痘;從對發脹的身體帶來的不安到對漸現的女性優美曲線的欣賞……成長中的女孩們從最初的好奇不解、矛盾羞澀到對生命的憧憬與感動,經歷著化蛹為蝶的艱難與美麗。楊紅櫻是懂孩子的,她站在人性角度,深入他們的精神世界和情感空間,營造著美麗而又詩意的少女成長世界,用文字喚醒女孩最初的生命意識。
向善向美的價值導向
《金融時報》記者:《女生日記》中記錄了成人對兒童的種種關懷與二者之間的互動,在這本書中,作者是如何引導價值觀的?
張利芹:長久以來,人們往往習慣于把兒童當做父母附屬物,很難把他們當做一個有著獨立情感的“人”看待。面對童年期的孩子,用絕對的權威、武斷的方式解決成長過程中的問題與矛盾;用最美好語言禮贊童年美好,卻忽略了童年生命中應給予的深層次的成長關懷。而在《女生日記》一書中,孩子們享受到了人性關懷帶來的陽光般的溫情:羅老師寫給學生的充滿鼓勵的期末寄語卡、舒老師對口吃的馬加表現出的耐心與寬容、冉冬陽的媽媽幫女兒尋找到的快樂的理由……有這樣多的心靈導師保駕護航,成長的路上怎能不陽光燦爛?在許多孩子為生日互贈禮物、開派對慶祝時,冉冬陽送給媽媽十二朵粉紅康乃馨表達了感恩;當不少家長為自己已經亮起紅燈的婚姻遮遮掩掩、欲離還休之時,莫欣兒、吳緬表現出令人寬慰的理解與尊重。楊紅櫻就這樣不動聲色地將成人的情感價值觀融入兒童世界,追求著成人與兒童之間的相互贈予,幫助孩子在內心深處樹立起對人生、對愛情、對婚姻的審美態度。小說既肯定了童年生命的價值,又實現了對成人文化的引導與塑造。沒有刻意教化,沒有深奧哲理,楊紅櫻的真誠讓孩子觸摸到了一個真善美的情感世界,在不經意間,理想的人生觀、價值觀的種子已悄然植入了孩子們心田。
探尋人性價值
《金融時報》記者:楊紅櫻在《女生日記》中塑造了哪些有特色的人物?
張利芹:真正的兒童文學不僅僅在于對兒童的理解與尊重,更重要的是要探尋和發現兒童生命中珍貴的人性價值,從他們的原初生命狀態中肯定他們自身存在的價值,以保持和豐富整個人性中的可貴品質。《女生日記》具有的與讀者共享的文學質地,正是作品中對人性美的藝術弘揚。書中善解人意、情感豐富的冉冬陽,雖然不是很漂亮,但卻是一個因為可愛而美麗的女生,她的可愛表現在對家人的體貼照顧、對需要幫助的人傾囊相助、對弱勢人群的尊重與關心;生活在單親家庭中的女孩梅小雅,勇挑生活重擔,傳達著堅強與自信;有見解、有責任心的男孩吳緬,樂于助人、知錯就改,處處彰顯出小男子漢的品質……作品中傳達的這些細微而深刻的人性之美,飄散著脈脈溫情,滋潤著一代又一代少兒讀者的心靈。
《女生日記》立體地展現了冉冬陽由一個女孩成長為少女的生命旅程,有困惑與迷茫,也有堅定與美麗,猶如山澗流淌的清泉,流暢明麗的語言和感人至深的故事,深深打動了千萬讀者的心靈。推開少女世界的大門,絢麗多姿的青春年華正慢慢走來,女主人公經歷的,正是一個破繭成蝶的過程。沖破繭的束縛,等待她的就是蝴蝶的婀娜,而敏感期教育中播種的優質種子,一定會燦爛她們成長的天空。
《金融時報》記者:作為兒童文學作品,《女生日記》具有哪些意義?優秀的兒童文學應該傳達什么樣的精神?
張利芹:作為原創兒童文學的一面大旗,楊紅櫻在作品中對于女孩成長為少女的心理發掘在兒童文學中具有填補空白的價值,她的劃時代意義是不容否認的。當代兒童文學界對女孩成長的純粹書寫,特別是對女孩成長為少女的階段鮮有問津,即使有也仍是東方式的、傳統式的,對于少女本身身體和精神的成長,缺乏主體性認知,不是視而不見,就是輕描淡寫。《女生日記》呈現著少女們主動思索的豐富情感和充盈的心靈世界,讓我們聽到了少女的聲音,以及她們內心的渴望之聲和她們成長中的悲喜。《女生日記》以藝術品質和關注生命意識的表達,如冬陽春雨,溫暖滋潤著生命的成長,這是童年期有效閱讀中有價值有分量的一本書。當時光漸行漸遠,站在成長的彼岸回望這段敏感而重要的階段,《女生日記》將一直會是一生中溫暖的底色,慰藉著少女的青春記憶,生命的成長也因而愈顯充盈美麗、圣潔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