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實推進藝術學理論學科建設
2020年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宣布將原隸屬于文學門類中一級學科的藝術學升格為獨立學科門類的第十年。值此契機,深圳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于6月2日舉辦了“藝術學升門十年:未來的展望”網絡學術論壇,邀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七屆藝術學理論學科評議組召集人和成員,共同回顧藝術學理論學科十年發展歷程,暢談學科的未來發展前景。
認清學科現狀,把握時代趨勢
藝術學理論是藝術學升門后新設立的一級學科,其前身是作為理論學科的藝術學二級學科。南京藝術學院研究院夏燕靖教授認為,藝術學理論學科經歷了一條從“自發”走向“自覺”的學術史路徑。歷時80余年,藝術學理論在不斷修正與完善中從“潛學科”成為“顯學科”,已得到整個學界的廣泛認可和認同,具有完備和系統的評價體系。
據統計,截至去年年底,藝術學理論學科已擁有碩士學位授權點64個、博士學位授權點23個、博士后流動站16個,從業專職師資約1000人,已經涵蓋全科藝術院校及研究機構、單科藝術學校、理工科大學、綜合大學及師范院校四種形態,初步形成了基礎理論藝術學和應用理論藝術學兩個學科系列。在人才培養上,藝術學理論學科制定和實施了人才培養方案、編制了核心課程體系。這些課程一方面著眼于夯實學科基礎,強基固本;另一方面依托學位授權點學科環境需要并面向行業需求,拓展應用空間。
與此同時,藝術學理論學還存在學科點多而不精、分布不均勻、專業期刊數量無法滿足師生要求等問題。例如藝術學理論博士點在華南地區布局仍屬空白,相比藝術學其他一級學科或二級學科,藝術學理論還沒有一個與這個學科相對應的專門期刊。這些都與藝術學理論學科起步時間晚、學科共識及認同度存在缺陷有關。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王一川教授認為,藝術學理論學科已初步長成為小樹林,尚待未來長粗、長高、長大,直到成長為枝繁葉茂的參天巨樹林。
對于藝術學理論的現狀,南京大學藝術學院周憲教授表示,藝術學理論學科總體還相對滯后,積累比較薄弱,學科影響比較小。雖然旗幟已經舉起來了,隊伍組起來,體制建起來,戲唱起來了,但是現在真的要來思考這個學科未來。目前,藝術學理論學科還存在許多難題,尤其是這一學科在國外沒有可以直接參照的經驗和模式,國內許多共識還未達成,這些都需要進一步探索。
但是我們也要看到,藝術學理論學科正面臨著重大的時代機遇。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研究院王廷信教授認為,藝術學升門給藝術學理論學科搭建了更高級別的平臺。無論是國家對藝術的重視、藝術在國民生活中的地位提升,還是科學技術的發展,都會給藝術學理論研究提供更加豐富的現象與資源,從而推動高質量的藝術學理論學科成果的涌現。
加強理論研究,夯實學科基礎
藝術學從原來的一級學科和八個二級學科的體系升格為門類學科后,設置了新的五個一級學科,包括藝術學理論、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設計學。但是這樣的歸并是不得已而為之。藝術學理論一級學科更是長期面臨著“名不正”“偽學科”等質疑或指責。
中國文聯研究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仲呈祥表示,藝術學已經完成了升格門類學科的使命,就應該避免藝術學內部的“名分”之爭。他建議藝術學在面向未來的時候,要真正地從哲學思維層面出發,用一種兼容、整合、辯證、和諧的思維去取代過去長期羈絆的非此即彼、二元對立的單向思維,去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然后實現美美與共,兼容整合。王一川教授也建議,藝術學理論學術共同體要進一步增強學科的主體性,對內增強認同度,對外提高承認度,促進學科聲譽和社會影響力的提升。
集中精力加強學術研究是藝術學理論學科發展的當務之急。目前,藝術學理論學科中能夠擔當起時代力作的著作仍然缺少,能夠引領理論風尚的原創性學術觀點不足,這是導致這一學科常常受到質疑的主要原因。專家們一致表示,藝術學升門十年所取得的成績是值得肯定的,但當前最重要的任務是夯實基礎,尤其要注重回歸本位的研究,更加系統地凸顯史、論、評理論的建構,爭取在藝術理論、藝術史和藝術批評等學科核心領域取得更多原創及突破性重大的成果。這是事關學科生死存亡之大事,是站得住、行穩致遠的關鍵。但是,我們也不宜急功近利,而是需要長期潛心研究,集中學術創造力去開拓和耕耘。
藝術學升格為門類學科的十年,也是藝術學界不斷探索、思考、實踐的十年。往前追溯,更是幾代學人艱苦卓絕努力的結果,來之不易。深圳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李心峰教授認為,當前我們需要重新認識、重新評價、重新闡釋藝術學升門這一事件,不能僅僅將其視為藝術學這一學科的內部事件,而是要放在整個人文科學體系當中來看待,因為它改變了中國科學版圖和科學體系。
十年辛苦不尋常,枝繁葉茂待來年。隨著學科體制機制不斷完善,藝術學理論必將在培養精神解放、自由全面發展的新人方面作出獨特的貢獻,在下一個十年結出更多、更高質量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