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雪域天路”: 用影像講述甘孜“路”故事
    來源:中國民族報 | 伊凡  2020年07月08日10:16

    6月23日,“雪域天路——從交通看甘孜州建州70年的變化”攝影展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州府康定市開展。

    作為慶祝甘孜州建州70周年系列重要活動之一,此次攝影展從上萬張征集照片中精選出200余張珍貴照片,通過 “路在腳上”“路在手上”“路在心中”“路在當代”“路在未來”5個單元,向觀眾講述70年來甘孜交通的發展變化。

    200余張照片,從“行路難”到“天路通”

    “對于甘孜州來說,交通是反映其發展成就的最好窗口。希望這次攝影展能讓觀眾從道路的變化中感受甘孜70年的艱辛奮斗歷程,體會背后所蘊含的團結力量、成功喜悅和前進速度。” 甘孜州攝影家協會主席、此次攝影展策展人郭昌平表示。

    甘孜藏族自治州地處四川省西部,位于青藏高原東南緣,生活著藏、漢、彝、羌等25個民族。1950年11月,西康省藏族自治區正式成立,1955年改稱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州是新中國成立的第一個專區級少數民族自治州。

    自古以來,層巒疊嶂的高山峽谷,縱橫交錯的山脈河流,孕育了甘孜州質樸的民風,積淀了厚重的文化,卻也阻擋了康巴兒女走出大山的步伐。“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是詩人李白發出的感嘆;“踏上康巴路,慨嘆行路難”,則是甘孜人民的內心獨白。

    為展示甘孜人民曾經的“行路難”,展覽的第一單元“路在腳上”特意選擇了莊學本、孫明經兩位紀實攝影大師于20世紀三四十年代拍攝的茶馬古道情景。透過兩位攝影大家的作品,觀眾能夠遙想盤亙在崇山峻嶺間的“川藏茶馬古道”上,曾經的商人、馬幫逶迤而行的場景。

    “茶馬古道上依靠人力畜力運輸的時代,基本上能夠反映甘孜建州前的交通狀況。”對于70年前甘孜地區人們的出行,郭昌平這樣形容,“還完全處于一種原始狀態。路在哪里?路在腳上。”

    斗轉星移,70年后,茶馬古道上的茶包客已然遠去,甘孜大地上的交通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曾經的“行路難”變成了“天路通”。

    攝影展上,一張題為《雀兒山隧道正式建成通車》的照片,記錄了甘孜各族兒女在隧道前載歌載舞的情景。

    “翻越雀兒山,猶過鬼門關”,這是甘孜州家喻戶曉的一句話。雀兒山位于甘孜州德格縣境內,藏語意為“山鷹飛不過的山峰”。要想從德格前往成都,所有過往車輛必須翻越主峰海拔6168米、埡口海拔5050米的雀兒山。2017年9月26日,隨著雀兒山隧道的建成通車,過往車輛只需10多分鐘就可以穿過雀兒山。

    在攝影展的第四單元“路在當代”,一幅幅作品展示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甘孜州交通建設取得的歷史性跨越,記錄下甘孜州交通建設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一個個高光時刻。

    “‘世界第一高’雀兒山特長公路隧道、‘西南第一長’雅康高速二郎山隧道、‘四川第一大’瀘定大渡河大橋建設,這些都是刷新世界紀錄的‘超級工程’。” 甘孜州交通局宣教科工作人員澤基志瑪感慨道。

    速度和里程,改變了時間和空間的維度。如今,甘孜州已擁有三座機場(格薩爾機場、康定機場、稻城亞丁機場)、一條高速路線(雅康高速)、多條公路干線,以及不計其數的鄉道、村道,密織成網,四通八達。

    “甘孜州的交通發展和尋常百姓的新生活緊密地交織在一起,這樣的畫面能讓觀眾倍感振奮。”甘孜州文聯主席格絨追美表示。

    70年70人,從“兩路”精神到“雀兒山精神”

    “對于甘孜人來說,‘路’的意義遠遠超過了交通本身,它還傳唱了一曲英雄壯歌,講述了一段團結佳話。”格絨追美說。

    上世紀50年代初,伴隨著開山修路的錘擊之聲,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8軍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頑強拼搏、甘當路石,軍民一家、民族團結”的“兩路”精神,實現了連通西藏和祖國內地的雄偉壯舉。1954年川藏公路全線通車,3000名英烈捐軀高原,將鮮血和生命融進了這條生命大通道,書寫了世界公路建設史上的不朽傳奇。

    從當年修建川藏公路的人民解放軍,再到后來養護公路、保障暢通的甘孜交通人,眾多英雄和參與者值得緬懷和致敬。為了給他們留下一份珍貴的影像,甘孜州交通運輸局退休干部、此次攝影展“70年70人·英雄勞模墻”專題的主要拍攝者胡廷輝花了近3年的時間,去全國各地尋找英雄,搜集、拍攝照片。

    筑路戰士張福林,就是“英雄勞模墻”上的一員。1951年冬天,為了跨越雀兒山,無數筑路戰士一寸一寸地在凍土中掘進,在降雪的高山上奮力鑿出一條公路,張福林就是其中的一員。他當時在小炮班負責爆破作業,摸索出了一套在冰雪中更高效地爆破巖石的方法。但不幸的是,12月10日,張福林在檢查巖壁時被一塊落石砸中,再也沒有醒來。那天,他剛剛過完25歲生日。

    在那個寒冷的冬季,共有300余名戰士犧牲在雀兒山上。

    多年后,英雄流過血、拼過命的地方,成為甘孜州公路管理局德格分局雀兒山五道班的駐地。為保障川藏公路的暢通,一代代養護職工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駐扎在這里。在這個優秀的集體中,產生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模以及省、部級勞模和先進10余名,凝聚起甘孜交通人的“雀兒山精神”。

    從“兩路”精神到“雀兒山精神”,賡續血脈,初心如磐。

    “英雄勞模墻”上,雀兒山五道班第16任藏族班長、全國勞動模范陳德華莊重承諾:“雀兒山隧道不打通,我就不下山!”雀兒山五道班第17任也是最后一任班長、全國國防動員先進個人曾雙全,在零下20攝氏度的冰天雪地中修理推土機……

    雀兒山隧道正式通車后,雀兒山段不再管養,原雀兒山道班的工作人員全部撤離并調整到其他分局繼續從事公路養護工作。

    “雀兒山道班雖已不復存在,但‘雀兒山精神’在每個甘孜公路人身上傳承。”作為一名交通戰線的“老兵”,胡廷輝說,“我想通過鏡頭,緬懷那些為修建、養護川藏公路奉獻生命的先烈們,也致敬像陳德華這樣為連接藏漢人民橋梁而甘于清苦、無私奉獻的當代英雄們!”

    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少妇| 国产精品李雅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香蕉| 在线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四虎免费观看国产高清午夜| 国产在线精品观看一区|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PP| 久久精品亚洲综合|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蜜芽影院|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久久免费一| 日韩精品无码人成视频手机 |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久古代| 久久线看观看精品香蕉国产| 国产99久久久国产精品~~牛| 在线精品自拍亚洲第一区| 国产精品69白浆在线观看免费| 91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下载| 亚洲高清国产AV拍精品青青草原 | 久久久999久久久精品| 亚洲一区精品无码|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专1 | 亚洲一区爱区精品无码 | 国产精品视频久久|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无码| 久久久国产精品网站|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小说| 影院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免费_区二区三区观看| 国产精品白丝AV在线观看播放| 国产愉拍精品手机|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麻豆精品在线播放|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AV海量| 九九精品久久久久久噜噜|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 亚洲日韩国产AV无码无码精品 | 国产一卡2卡3卡四卡精品一信息| 国产精品白丝喷水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