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職業群體在網文中貢獻知識與經驗,面對這些“干貨”滿滿的作品,評論家建言 讓真正的現實主義精神,助推“行業寫作”精品化沉淀
近日有不完全統計顯示,疫情發生以來,網文平臺的醫療題材小說閱讀數據漲幅明顯,網絡作家志鳥村的《大醫凌然》、徐婠聚焦80后醫護群體的《生活挺甜》等小說,以寫實、硬核的醫護一線細節吸引了不少網友留言,第一季度在QQ閱讀平臺上的訂閱用戶增長了約40%。
當來自多個行業的寫作者,將從業經驗注入網文寫作,網絡文學是否會涌現一批“專家型作者”?前不久,中國作家協會公布“2020年中國作家協會重點作品扶持項目”以及“2020年網絡文學重點作品扶持選題名單”,其中“從業者寫行業故事”成為突出現象——《共和國醫者》《不負韶光》《2.24米的天際》等入選作品都取材自專業人士的本職工作領域。
可以看到,網絡文學的開放機制和大眾寫作浪潮形成了“召喚結構”——讀者即作者,各行從業者、愛好者貢獻自身知識和經驗,專業實力和工作背景使其具備了把握相關題材的天然優勢,相對容易滿足讀者的知識“干貨”訴求與“業內”情感共鳴,但在可讀性和藝術性上仍有較大提升空間。杭州師范大學文化創意學院教授、中國作協網絡文學研究院副院長夏烈在接受采訪時談道,行業、職場文必須要有專業精神,即一種真正的現實主義書寫精神,需深層次了解和研究行業的知識體系及其運行規律,并進行藝術化呈現,由此網絡文學才能迎來多元繁榮,有效助推現實題材創作的轉型升級與精品化沉淀。
書寫行業一線真實面貌,傳遞飽滿的時代信息
隨著一批網絡作家結合自己熟悉的工作與生活,親歷者以“第一視角”書寫一線真實面貌,用純熟精準的行業敘事能力提升了類型文學的“技術含量”。網文品類逐漸細分化,輻射扇面擴至醫療、刑偵、社區工作等相對“小眾”題材,傳遞出飽滿的時代信息。
以正在逐浪網連載的《共和國醫者》為例,這部紀實網文更新至近三萬字,作者王鵬驕是三甲醫院醫務工作者,閑暇時他根據抗疫一線的重癥救治真實案例寫作,聚焦所在醫院馳援武漢專家、中央指導組重癥救治指導專家及其重癥醫者戰隊救治場景,塑造了主人公急診科黨員醫生劉漢東等醫護群體形象,展現了中國醫者的擔當與奉獻。
作品以小見大,“葉克膜”“ECMO的科普直播”等章節中的大量對話,凸顯了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緊張節奏——
“患者使用了無創呼吸機治療,可是病情突然發生了惡化!”
“目前出現了嚴重的呼吸窘迫癥!”
“氧飽和度撐不住,可能下一秒就面臨死亡。”
……
“多部行業網文的集中面世,是助推網絡文學創作題材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也是連尚文學打造精品、挖掘培育專家型作者的重要成果。”連尚文學總編輯張金國說。
在夏烈看來,部分作家無法對一些特殊行業進行深入認識,寫作使用的多半是公共材料,再經有限想象完成,或干脆閉門書齋、放棄了解“新生活”,將一大塊寫作領地拱手讓人,因此“行業作者”適時填補了這個空白。
“行業寫作”也把目光投向了以往文學作品較少關注的群體,比如《不負韶光》以青年網民“毛毛蟲”的“八步蝶變”為主線,勾勒了主人公從“網絡刺頭”到積極投身基層公益服務的蛻變之旅,表現了推進網絡文明建設的時代風貌。作者月壯邊疆是上海市網絡作家協會會員,多年從事基層黨群事務宣傳工作,小說中不少素材正源自她的親身經歷事件和感觸。
突破職業壁壘后,行業敘事僅有“知識羅列”是不夠的
曾經業內習慣拿阿瑟·黑利的《大飯店》《航空港》《汽車城》等“行業小說”抱憾中國當代小說缺乏行業敘事能力,近年來這一短板因網絡文學得以緩解。跨行業寫作大大充實了創作空間,給文學注入新風向。當“行業寫作”不再神秘,寫作的難度卻并沒有因此降低。
評論家謝有順認為“行業寫作”走俏,故事起了決定性作用,行業作者在經驗、素材的運用上,比一般作家的純粹想象更具新鮮感和刺激性。但這是否就能彌補藝術性的不足?“一些行業文、職場文更多是‘掛羊頭賣狗肉’,離不開‘言情賣萌霸道總裁’模式;有的作品囿于職業說明書式描寫,難以沖破目標讀者限定。”有學者指出,過于“原生態”的書寫,流于“行業知識羅列”,少了藝術化的二度加工與提煉。
夏烈認為,網絡小說的業余作者多過專業作者,經典的文學訓練和修養是短板;但打動人的作品并不一定總是訓練有素、語言精良的。比起辭藻上的字斟句酌,如何避免依賴“穿越、重生、金手指、開掛、打怪升級”等套路,反而是更大挑戰。“提升行業網文的內在力量,需要作家在時代邏輯、文明認知能力的全面提升,這樣的作品自然會多一份恢弘的底色、典型人物的魅力和類型文學的高級感。”
比如阿瑟·黑利每次下筆前都花數年深入行業,體會個中三昧,光是為了《航空港》,就用一個通宵觀看機場郵局分揀郵件裝機經過,寫下厚厚一疊調查報告,最后只在書中用了一句話。但這種“深潛”“提純”的能力,至少給當下寫作者啟發:大眾關心與他們工作生活場景相關的人物、故事,但文學寫作需要在熟悉的環境下演繹相似或超越的劇情,依靠藝術的力量調動受眾情感體驗,令讀者確信人物行為是真實可信的,讓網友在情感滿足的同時獲得代入式快感、補償式滿足。
業內也鼓勵行業網文融合推理、懸疑、犯罪刑偵、科幻等題材做跨界融合探索。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評論家黃平說,網絡文學有及時反饋、隨時互動的傳播特點,這一“糾偏”優勢也推動作者關切讀者訴求,繼而回到生活中繼續觀察、思考、寫作,創作出更有信服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