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學》2020年第7期|池莉:封城禁足99天腦子閃過些什么
這是身居武漢的著名作家池莉最新奉獻的一部紀實性中篇小說新作。去冬今春,新冠病毒爆發、武漢封城,池莉長達99天居家隔離,她以作家特有的睿智與情思記錄了疫情爆發之后自己在武漢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有關乎社會情態、世道人心、生死禍福、生命與自然、歷史與現實等諸多方面的深切體悟和終極思考,難得的是還不乏對自己及人類生活過往的自省與反思。作品細膩、敏銳、真切、理性、本真、獨特,是新冠病毒肆虐全球期間人類一份珍貴真實的情感記錄。
1
最難忘一天
——2020年1月21日
今天是我生日。
沒有生日快樂。
快樂不起來。為什么?因為腦子不聽心里的話。腦子不斷閃回一段畫面,嚴重惡性刺激,嚴重惡性預感,日甚一日。
事情發生在前天。
2
買饅頭的惡性刺激
——2020年1月19日
盡管近日傳言說,漢口海鮮市場發生了一種傳染病,我是當作傳言聽的。
盡管有醫界朋友發微信提醒:“外面有病!莫出門!戴口罩!”
我習慣直接問。我致電過去,朋友支支吾吾,只說“莫問。莫問。注意就行。”
我還是沒有注意到什么。
所以,習慣戰勝非習慣。按照習慣,沿日常生活軌道行進,今天去了菜市場,得采購一批蔬菜好過年。
先生去買新鮮牛羊肉。我排隊買“北方老面饅頭”。這家饅頭的確是老面發的,吃得出來筋道和香氣,幾年來都很俏銷。饅頭隊伍很長。店堂里籠屜疊得比人還高。隊伍中一黃瘦女人,忽然打電話。黃瘦體質的女人一般說話都沙啞費勁,還特別容易激動亢奮。她急急巴巴竭盡氣力地說:“不行不行不行!你莫答應他們出院!好不容易搞到床位!起碼還要做一次檢測一次CT再說!我在排隊給你買老面饅頭,買到了我就趕到醫院,我去跟那個主任說。是我一直在陪伴,這個醫生哪里有我了解?!憑什么剛來上班就要趕你出院?!就是想我們的病床吧?!”
饅頭隊伍忽地靜了。在熱鬧喧囂的菜市場,饅頭隊伍頓時靜如史前。人人都聽到了黃瘦女人的話,人人都警覺得目光閃閃猶如警燈。黃瘦女人戴了口罩,卻口罩兜在下巴上。她話一說完,立刻發現自己變成了眾矢之的。人們一個個都退開她幾步,都惡狠狠盯著她,一直盯到她受不了,問:“么事啊?”
一個男人,在隊伍中脫穎而出,突然噴她:“么事?你自己心里就冇得個B數?!”黃瘦女人正想還嘴,人們憤怒起來,七嘴八舌紛紛噴:“現在外面在流行那個病,得了就死,蠻嚇人的,你這不就是說的那個病嗎?!”“你一天到晚在病房混,還跑出來、還滿大街晃。你害人啦你!”眾怒難犯,黃瘦女人膽怯了,但還不服氣,昂頭回嘴:“瞎說!污蔑!造謠!”說:“莫搞得嚇死人的,尼瑪的人吃五谷哪個不生病?我不就是買一袋饅頭嗎?我買了就走。”
“咦——”人們說:“這矮胖心里還真有得B數!”一下子,群情激昂了。人們不依不饒,“滾啦!排這么長隊,等你買到,還不把別人都傳染了!害人精!不自覺!一個冇得數的傻X!還不趕快滾開!”
黃瘦女人把眼睛往下一抹,擺出一副死臉,想賴住不走。有人就喊出了口號“傻B快滾!傻B快滾!”口號節奏是相當有煽動性的,這一聲發喊,點燃了群眾的仇恨烈火。女人嘰嘰喳喳臭罵。男人作勢去抄家伙。旁邊賣藕的,連忙遞過來一根扁擔。黃瘦女人見勢不妙,只得開溜。溜走的時候,也不甘示弱,她朝人們狠狠吐了兩口唾沫,喊了一聲:“婊子養的們,都傳給你們,叫你們都得病!都不得好死!”
啊呸呸呸呸——人們紛紛吐唾沫。如果不是女人溜得快,如果不是要排隊買饅頭,人們準定會追上去,逮住她,狠狠打那烏鴉嘴。“她媽B這個烏鴉嘴,她才是得不到好死,她家已經有人倒在醫院了,已經不得好死了,還咒別人,這個黑良心的,搞死她!”
人們眼睛都紅了,噴血一樣。
我就在隊伍里。我親睹了這一幕。我被嚴重刺激到。我的嗅覺一向靈敏,我簡直能夠聞到人們從骨子里頭散發出來的濃烈惡意。我連打幾個寒戰。
受到這當頭棒喝,我才真正驚醒。舉目四望,發現大街氣氛的確非同平常了。搶菜:但凡方便儲存的蔬菜,都在搶購。北方大白菜、蘿卜、山藥、成捆的大蔥大蒜,不還價,掃個碼,提起來就走人。口罩:口罩已經很醒目。街上戴口罩的人不少了。藥店門頭擠滿了人,口罩已經缺貨。菜市上,人們一個個如熱鍋上螞蟻,急煎煎的,人擠人又人躲人,互相不讓別人碰,個個眼神都兇巴巴的。
看來的確,人們私下傳的“走人瘟”,恐怕不假。大事不妙!
“好不容易搞到床位”
“好不容易搞到床位!”
“好不容易搞到床位!”
缺床,意味著暴發和大流行。回到家里,我一屁股坐下來,發呆:我破譯了黃瘦女人這句話里頭的深意。觸發了我曾經學過的公共衛生專業知識,以及三年的傳染病防治醫生經歷。越想越害怕,越解讀越恐怖。盡管迄今為止的官方消息,還是說“有限人傳人”。武漢市公布確診病例才198例,死亡才3例。就大約1500萬人口的大武漢而言,198與3這兩個數字,應該不至于讓人太擔心,也應該不至于讓病床緊張,更應該不至于讓買饅頭的人們雙目噴火,差點互毆。
有關方面也都還在比較2003年的SARS,說估計這個新冠病毒應該比較弱一點,我對先生說:不!
我說“不”的時候,腦子里閃現的就是菜市場畫面。反復閃現。
我建議先生:咱們至少得儲備充足的食物,多多益善,以防萬一。然后從明天開始,自我隔離,在家禁足14天,首先確定咱們自己是否被感染。這可真不是開玩笑的事。
先生毫不猶豫,完全贊同。
夜了,何以入睡?找出《毛姆短篇小說全集-愛德華·巴納德的墮落》,廣西師大2016年出版,640頁,足夠厚,每天看幾頁,可以連續提供許多個夜晚的安眠曲。晚上洗澡上床后,開始讀。慢慢進入異國他鄉風土人情奇人異事,把自己漂移到19世紀前后的人類世界。傳統老實的人物描寫、風景描寫,作家總要出場穿插幾句醒世格言。文風與節奏一板一眼、有條不紊、循序漸進,真是安穩,太能夠安慰我了。書是買了幾年了,以前多次翻閱,嫌慢,嫌類型化,沒耐心讀。現在卻正是時候。讀書也要時候對。沒有書的不對。
3
整天忙取消
——2020年1月20日
菜市場事件發生的次日,20日,整天,我們都在忙于各種取消。
取消在酒店預訂的春節團年飯。取消節后出行的高鐵票。取消親朋好友年前聚餐吃年飯的計劃。取消去一趟這里辦事。取消去一趟那里辦事。明天我生日,原本計劃出去吃頓好飯,喝點上好干紅,先生照例要買一束紅玫瑰,照例要對我說一聲“生日快樂”,所謂生日,也就剩下這一點儀式了,也斷然取消。
我們的各種取消,有點超前,一般人都準備把年過了再說。在即將團聚的年夜飯就要到來的時刻,一聽我們的取消,大家都不那么開心。酒店也不肯退還團圓飯的預訂款,說是過幾天來吃也一樣。大家支支吾吾的,潛臺詞就是:這大過年的,有點過分吧?團圓飯不就是一起吃頓飯嗎?不至于吧?
我有壓力了。懷疑自己是否太過敏、太過分、太得罪人。如果將來真沒什么情況,回頭會遭一大堆抱怨。關鍵是日子不湊巧,這是大過年啊!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就這一天,父母姐妹全家團聚一次。為確認親情。為確認親人。我退縮了。要不把團年飯吃了再回家隔離?
先生很果斷:這種事情,寧可信其有。別猶豫,都取消!
先生長期在外地掛職,現在他是特意回武漢陪我父母過年的,他肯定比我更看重春節的團聚,但他寧可選擇大家的安全。我便又搖擺回來了。是的!傳染病一旦流行起來,絕對可怕。咱們得做對的事情!取消!不過年了!
先生一錘定音。我斬斷自己的優柔寡斷。
夜讀幾頁毛姆。第一個短篇《雨》,恰好也是寫人性惡的。
4
生日這天晴天霹靂
——2020年1月21日
回到本文開頭,1月21日。
今天是21日,從糟糕的睡眠中醒來,就是我生日。睜開眼睛,如前所說:沒有生日快樂。只有晴空霹靂。鐘南山在央視對全國人民公開說:“它是肯定有人傳人的。”
!!!唯有用圖表示了。“有限人傳人”變成“人傳人”了!
肯定了!毋庸置疑了!通俗說法:空氣有毒了!
“人傳人”一詞立刻置頂。手機微信驟然增多,微信各種功能物盡其用,其中不少微信,直接就是黑色恐怖:各種人在緊急呼救。各種人求幫忙找病床。各種尖叫救命或者嘶啞懇求。各種醫院擠滿人,患者排長隊,隊伍拖到了大街上。
奇怪,武漢的醫院并不少啊,武漢的醫療資源就中南五省來說,那是最厲害的啊。病床不夠到了這種地步?!試探求助醫院朋友。半天不回復。回復也是“對不起實在沒床位!”的暗示。四面八方都是暗示。巨大心理暗示帶來巨大心理壓力,胡思亂想,胡亂猜疑,恐懼帶來更大恐懼。天啦,生日到了,酒肉都有,我卻無法平靜和喜悅。
更忙了。
忙于盤點家中食品的數量。忙于集中家里的所有口罩——口罩只有幾只,顯然不夠!護目鏡沒有!消毒液很少!我們早干嗎去了?!早就有風聲,我們卻任何防護物資都沒有囤積一點。我得趕緊準備兩套外衣,我的和先生的,作為必須要出門時候的防護服。人不可能完全徹底不出門,取快遞和倒垃圾,總歸是得出門下樓的。
鎮定!鎮定!重溫年輕時候撲滅疫情的個人防護以及環境消殺的經驗。找出注射器、量杯——這是學醫出身的人一般家里都備著的日常用品。配比消毒藥水,首先家居環境和外面樓道消毒滅菌。好像還有很多事情沒做。好像還缺乏很多東西。好像不太敢看空氣不太敢呼吸。手忙腳亂但又不知道還能夠做什么才能夠阻擋這新冠病毒。新冠病毒病源在哪里,它還有什么傳播特點以及是否有特效藥,我們暫時還不掌握——官方語言,不說不知道,只說不掌握。可我們老百姓更是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掌握。
被晴空霹靂擊中的一天。
心慌意亂精疲力竭的一天。
垂頭喪氣無處安放身心的一天。
腦子里唯一可以逗樂的念頭就是:學生時代寫過作文,題目就是:我最難忘的一個生日。怎么寫的,早就忘了,多半是為賦新詞強說愁。其實只有今天,才是我最難忘的一個生日。為了放松,我調侃自己:就寫作文而言,活得更久一點,內容才會更豐富一點,謝天謝地,今天我又成功地長了一歲,且遭遇了新冠病毒的暴發流行,讓我離豐富又進了一步。
沒把自己逗笑。樂不起來。腦子一閃:豐富這個詞你也配?充其量不過駁雜而已。這次的新冠病毒怎么回事?你一無所知。從“有限人傳人”搖身一變到“人傳人”,你一無所知。在武漢上空突然升騰起來的這一團巨大混亂之中,你這個渺小又卑微的人啊!還有什么可樂的?!
5
疫情來襲
——2020年1月22日
我。
我家。
武漢。
湖北。
中國。
攤上大事了嗎?真攤上大事了!前所未有的大事!
怎么辦?
既然人傳人,那么傳染性肯定會比我們想象的要快,我該怎么辦?我家是主動隔離禁足了,可是僅有我家隔離是遠遠不夠的!樹欲靜而風不止。什么暴雨時沒有一顆雨珠是無辜的,什么雪崩時……諸如此類,比喻有一大堆。比喻看起來機敏,落到實處完全無用,文人的屁話。總而言之,如果某一種傳染病流行到老百姓手機都在咚咚作響,那就不是小面積了,那就應該盡快實施切實有效的防疫措施一二三四五!
快快快!想必在鐘南山開言之前,政府的防疫措施已經有了吧?疫控中心馬上就要行動了吧?等待。心急如焚。等待。心急如焚。手機微信咚咚咚咚,趕緊刷屏。我手機從來沒有這么繁忙。可都不是我要的消息。都來自親朋好友。都是各種民間消息。各種關于新冠病毒傳播有多神速、有多詭異的說法。十分緊張。十分夸張。似乎只要人在武漢,都逃不出被感染,中招了還無藥可治。人們在想各種各樣的辦法:走!走為上策!撤離武漢!今天主題是大逃亡。
大家都在緊急呼吁、熱切建議和懇切要求:逃離武漢!趕緊!到其他城市去。趕緊!到國外去!到天涯海角去!莫固執了,你看別人都在跑!
我不跑。這一點,我堅定不移。父母在,不遠游。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事情本來會發生
事情一定會發生
事情發生得早了些
晚了些
近了些
遠了些
事情沒發生在你身上
你幸存,因為你是第一個
你幸存,因為你是最后一個
……多虧,因為,然而,盡管
如果不是一只手,一只腳
一步之隔
一發之差
湊巧剛好
……
我驚異不已,說不出話來……”
這是辛波斯卡的詩句,與中國古訓一并在腦子閃過。最后一句想不起來了。轉身跑去找詩集,混混亂亂中好不容易,找到了書,急速翻閱,最后一句是“你聽,你的心在我體內跳得多快呀”。
你聽,你的心在我體內跳得多快呀!
那是你的心。而我的心,心跳正常。大事當頭,出現了兩個我,人格分裂。我仿佛是我的影子,緊隨著我,卻不會跑來跑去,只是作為他者靜靜站立,靜靜看著我:看池莉在這個沒頭沒腦時刻,還跑去找詩集。啊哈!
我腦子閃過一種想法:這是否能夠說明一點點詩的必要性?
對于某些事,對于我,詩很管用。
等待。等待。焦急等待。疫情已是燃眉之急。有關方面總得趕緊了!總得!趕緊!疫情暴發這種事情,星火燎原,不是一個人能夠扛得住的。大家都得趕緊了!前兩天就給當年防疫站老同事發多次微信,無回信。他們還在各級疾控中心工作,都是專家級的流行病醫生了。不回信本身就是回信:老同事之間,從來都是及時應答,從無失聯。這一下,幾天都沉默不語,足夠讓我明白大事很不好。很不好的大事在發生:該趕緊的方面沒有趕緊。天啦!
當年我年輕的雙腳,在撲滅疫情中,穿一身笨重的防護服,都是一溜小跑的,干什么都是一溜小跑。阻斷疫情要快、快、快!我聽見我的心,在我體內跳得多快呀!
等了一天。煎熬一天。眼見得天黑了。問單位,單位說上面沒有任何通知。問小區物業公司,物業說沒有接到社區街道任何通知。感謝物業多了一句嘴,說:“還是建議您入群,有情況我們會第一時間發群里。”
嗯嗯!謝謝!等等,建議我干嗎?
這一天,我簡直是沒頭蒼蠅。
幸好親朋好友的微信都紛紛地來:大家都在為我們忙活。第一時間快遞口罩藥品,等等。感激不盡的心情波浪起伏,恨不能將感激不盡即刻以波的方式傳遞給對方,這是踏踏實實的人間溫暖,將沒頭蒼蠅好好安撫了一下。
時不時熱淚盈眶。
夜漸深,坐床頭,順著書簽,打開毛姆小說集:今天的情節是要死人了——其實早年我讀過這篇小說,還有一點印象。忽然,微信又萬馬奔騰。一看,大驚。神通廣大的微信朋友圈,十萬火急宣布:親們!武漢要封城隔離了!今夜零點就封高速公路了!要走的趕緊了親!
我正在選擇信還是不信,單位辦公室來電話了:接上面緊急通知,根據疫情來勢,今夜零點封閉高速公路通道,明天上午十點開始封城,武漢停止所有公共交通以及對外交通,大家都不再到單位上班,居家隔離,電子辦公。
民間消息比官方快。我習慣相信正式通知。從這一次情況來看,這真不一定是一個好習慣。
武漢終于走出了這一步!這是必須的。這是我盼望的。四早啊。當年沒少背書和考試:早發現,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一旦發現立刻隔離,隔離了再說啊,阻斷傳播途徑啊!人傳人的傳染病就是人吃人啊,必須得不讓它吃啊!疫病就是洪水猛獸。疫病甚至超過洪水猛獸。不封鎖隔離,不阻斷傳播,在人口如此稠密的大城市,后果想都不敢想。
我放下小說,心頭一陣輕松:到底還是采取措施了!到底還是封城隔離了!而這是武漢三鎮全城的封城隔離,而不是某個區域或者某幾個社區,感染程度我心里冇數了:高度危險,就在面前。
嗨嗨你們早干嗎去了?!早期能夠隔離幾個人、幾個社區的時候,你們都干嗎去了?!到底發生了什么?!我微信質問我搞疾控的老同事。老同事繼續沉默。
一定是不好說。
不好說。說不得。不讓說。說不清——不管什么原因,不說比說更可怕。
是的,我和我先生,不知不覺已經身陷險境。我父母,我姐妹,我親朋好友,都是不知不覺,已經身臨險境面前。此時此刻,新冠病毒就游蕩在外面的黑夜里。甚至,已經隨著空氣流動進屋了。60歲以上老人是高危人群,據說。大家私下早就在傳:這次瘟疫主要是收走老人。
民間傳說一一成真。
夜深人不靜。不知哪一層樓的哪一只大旅行箱,失手了,沉重地砸在地面。基本上就是突然砸在我頭頂。我按住頭頂,暈暈轉了個圈。公寓樓就是有這個最大缺點,樓板不隔音,傳音效果奇好。咔嗒、咔嗒、咔嗒,高跟鞋的鞋跟急速在我頭頂敲擊。又不慎,一只藥盒子掉地上,藥品與藥片嘩啦滾落一地。一片混亂的失控的逃難的聲響。
忽地,幾乎齊刷刷地,安靜來臨——鄰居們都趕零點之前沖上高速公路。
該走的,都走了。能走的,都走了。留下的,哪兒都去不了了。
披衣靜坐,看窗外朦朧燈火,一種悲壯或者是悲涼,油然而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