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幻想兒童文學”《風雪獸》: 用中華歷史文明陪伴青少年成長
博物館作為第二課堂的文化趨勢,在社會中得到普遍共識。它以浸潤式的環境,帶給青少年超出成人想象的學習體驗和智識積累。鑒于此,作家李蓉和徐李佳以真實出土的考古實物為靈感,創作出國內首部博物館幻想兒童文學作品《風雪獸》,為青少年展現出一個勾連歷史、現代與未來的平行時空,以期讓文物成為培養孩子想象力的豐富源泉,讓青少年了解并熱愛我國燦爛博大的歷史文明。
《風雪獸》最大的特色之一便是將玻璃展柜中的文物進行“活化”,即為其塑造較為貼合史實的當代幻想故事??此坪唵蔚牟┪镳^兒童文學的生成邏輯,背后的核心支撐力量除了珍貴的藏品,還有作者對文物產生的情感共鳴。作者李蓉作為資深記者,曾參加金沙遺址現場發掘的直播工作。當看到一只瘦小的黑鳥從遺址坑里飛出時,它好像瞬間點亮了作者的思緒。這些文物在作者眼中,已然不是如史實般的冰冷知識,而是充滿想象的博物館奇妙精靈。一個小男孩盛戈和一個小怪獸(風雪獸)在金沙遺址中的冒險故事,就這樣在作者的心中醞釀產生。
兩位作者有編劇和導演的從業背景,因此《風雪獸》是用電影大片的講述手法創作的精彩故事。以現實生活里的高科技作為基礎,作者構建出了史詩般的幻想世界:主人公的學校叫作“羲和學院”,能夠隨時改變建筑形態,只有天才少年才會被錄取,是地球上最特殊的學校。老師們身懷絕技,學生們可以學到狩靈蜃龍、猙、鷹隼等神獸的能力,還可以通過明鑒連接神經,進入人工智能系統。
在《風雪獸》的世界里,最具幻想性的便是人類擁有“狩靈”的能力,這些天才少年能夠用自己的思想控制神獸的思想,達到與獸合為一體的絕妙狀態。同時,作者將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奇幻元素,進行了體系性地整理,創造出了恢弘的故事背景。不僅如此,作者所描繪的現實生活,是賽博朋克式的存在。羲和學院的每位學生都擁有一個“新生物智慧器官”——明鑒。它跟隨使用者的神經器官一起成長,可以全方位探索使用者的身體感知。
《風雪獸》的另一特色是對于主人公形象的豐滿刻畫。我們能夠在閱讀中,感受到盛戈心靈的成長,見證他從一個自嘲的差等生到肯定自我價值的突破過程。曾經那個喜歡板著臉、說話吞吞吐吐的少年,在找尋風雪獸的冒險之路上,在經歷了與同伴的并肩作戰中,體會到伙伴間的關懷與信任,走出了對于自我的設限,開始用平和的心對待世界。在幻想小說《風雪獸》天馬行空的世界里,作者為小讀者塑造了一位現實中的少年模樣。我們會在一場場奇幻情節中動容落淚,在一句句話語中體會真情,在一段段心理描寫中感受到少年的成長。這份成長來源于友誼,作者用細膩的語言在書中描繪著,那些盛戈曾經不在乎的點點滴滴,在友情的浸潤下,轉變成不舍與珍惜。
面對大語文教育背景,歷史是青少年繞不開的話題。讓孩子了解中國歷史文明,并不是教其一句句的背誦,而應將歷史的鮮活與張力,融合在當代的詮釋中,展現在讀者面前。在作者筆下,青銅孔雀是盡管銹蝕的羽毛散落,也依舊奮力振翅,尾羽上的黑色眼瞳也依然熠熠生輝的存在。小讀者不再陌生于遙遠的歷史,他們將歡喜徜徉于博物館內,在與文物的注視中,在認真細致的觀察下,體驗著古與今的碰撞,構思著自己的奇幻世界。
文物雖不是文字,但卻也擁有著訴說的能力。當讀者在書中與承載著歷史記憶的它們相遇,那份被歲月觸摸過的印痕,將化作一汪清泉,滋養心靈?!讹L雪獸》帶給青少年的閱讀體驗,就是在豐滿的歷史與文物的鉤沉中,講述生動而形象的中國故事。小讀者們跟隨主人公找尋上古神獸的冒險旅程,是中國傳統在未來科技社會的活化,是這些代表著遠古祖先的文物元素,在現實中帶給小讀者們的文化饋贈。當賦予博物館藏品以豐富的情感,當解縛中國傳統文化所遭受的累世枷鎖,我們不難發現,給青少年講述自己祖國的歷史與文化是如此自然與貼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