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蘭考古琴奏響富民曲
    來源:文藝報 | 鄭彥英  2020年07月03日08:25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也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向歷史、向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承載著中華民族孜孜以求的美好夢想。小康承載初心,小康屬于人民;小康源自奮斗,小康點亮生活。本報從今日起推出“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通過一個個小康故事、一幅幅生活場景,全面展現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各族人民群眾共建美好家園、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動實踐,生動記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壯舉。

    2020年,我多次到河南省蘭考縣采訪,看到、聽到、感受到的,全是蘭考干部群眾齊心協力補齊短板奔小康的情況。4月,我又一次來到了蘭考。車一進入蘭考,就進入了一個花的世界,睜開眼到處是花朵,閉上眼到處是花香。花以泡桐為主,泡桐是先開花后長葉子的,所以滿樹都是花,紫色的、粉色的,花張揚著,蕊伸長著,向整個世界展示著美好的信息。我去看了焦桐,滿樹的花繁盛鮮艷;又去看了習桐,滿樹的花開得熱烈而又奔放。就是在花的背景下,在花香的氛圍里,我分別和蘭考縣領導在不同場合進行了交流,與統計局等部門的同志比較核對了數字,與老百姓一起在大棚和田野說上學、說就醫、說飲水、說住房、說出行、說衛生等。我從老百姓的話語中聽到了滿意,我從老百姓的笑臉中讀到了喜悅。

    我在花香中找到了蘭考縣委書記蔡松濤。我對他說了我所了解到的小康標準。他說,“你到群眾中去看看,到沒到小康,群眾的感覺最準。”

    這話有道理。于是,我開著車,在蘭考的花海里穿行了一周,拍下了許多笑臉,錄下了許多笑聲。最后,我到了徐場村,訪問了這個以制琴而名揚天下的平原小村莊。從橋下的涵洞里穿過去,到了徐場村口,便可以看到一面墻,墻上寫著一行大字:“中國民族樂器村?!边@一行字名副其實,因為琴,因為名氣,來徐場村參觀的人絡繹不絕。于是,鄉里專門為這個村莊配備了一名講解員。

    講解員叫李夢晨,一個高個子女同志,利落而又新潮,披著長發,帶我們一家一家地走,讓我們看了一家家的琴房、木料房、制作間、刷漆間,讓我們看了各種各樣的琴、瑟、箏,還有琵琶等彈撥樂器。說到高興處,特別是說到不同琴的音效時,她就會親自彈幾下,讓你領略,讓你恍然大悟。

    在這期間,她向我們敘述了徐場村發展琴業的經過。20世紀60年代,為了防治風沙,焦裕祿帶領蘭考人大量種植泡桐。泡桐確實為防治風沙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慢慢地,人們發現,廣植于蘭考的泡桐,是極佳的樂器材料,能為蘭考帶來豐厚的收益。泡桐木質輕,不走形,生長迅速,樹干直,原先蘭考百姓用它做風箱。用泡桐做出來的風箱密封性好,風大,而且木質輕,易搬運,所以很受全國老百姓喜歡。除了風箱外,泡桐木做的箱子、柜子和辦公用品,都因為輕和不走形受到人們喜愛。

    20世紀80年代,一位上海樂器師傅發現,泡桐板材十分適宜做樂器。這位樂器師傅在徐場村找到了從事桐木板材加工的代士永,希望他能夠為樂器廠提供泡桐木。代士永當然一口答應,因為板材價格很好,幾乎趕上做風箱的價格了。很快,有心的代士永發現,給上海樂器廠供泡桐木,一方木頭只給幾百塊錢,而樂器廠用小小一片泡桐木做音板,做出的古琴就賣3000多元,而一方木頭,就能做幾百個古琴音板。他就動了腦筋,想請上海師傅到盛產泡桐的蘭考做古琴。師傅說:“做古琴還要紫檀木呢!這種木頭統購統銷,價格也貴,你們買不到也買不起。”

    師傅沒想到的是,代士永傾全家甚至全村之力,買到了。他重金請到了上海的師傅。代士永叫兩個兒子和村里的幾個小伙子跟著上海師傅學制琴手藝。這些年輕人自然是日以繼夜地學。兩年后,大家都掌握了做古琴技術,加上師傅是上海名師,古琴銷路大好。

    現在蘭考的古琴,是中國名牌,每年銷售20多萬臺。還有音板,蘭考特有的沙地長出的泡桐做出的音板,有極強的共鳴效果,所以中國音板市場大部分的音板由蘭考供應。如今,代士永已經駕鶴西去,而他的兒子已經成了制琴大師。

    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我們去了代士永大兒子代勝民的古琴店。我們駐足于一個由整塊桐木掏出來的巨大的七弦琴前。代勝民隨手在琴上彈撥一下,琴聲立即從掏空的內腔里沖撞回旋而出,始如空谷鳥鳴,接著就是百鳥朝鳳。我當下被琴聲迷住,屏氣凝神,靜靜地目視前方,如同看著繽紛多彩的音樂絲絮。

    講解員對我說,為了擴大古琴產業的銷路,蘭考與阿里巴巴的“農村淘寶”開展合作。通過網絡,蘭考的古琴不僅賣到全國各地,還漂洋過海,賣到了新加坡、美國和韓國等地。蘭考越來越多的當地人開起了網店來銷售古琴。85萬人口的蘭考,目前全縣注冊的古琴生產企業有187家。此外,還有超過200家網店,通過線上平臺銷售古琴、古箏。

    目前,徐場村60%的村民都開有制作民族樂器的家庭作坊,剩下的40%村民也幾乎都在村里給這些作坊打工。樂器生產企業已發展到52家,民族樂器生產的從業人員達1000多人,吸納貧困家庭勞動力160余人。民族樂器產品主要有古箏、古琴、琵琶,并形成了一條比較完整的產業鏈,年產各類樂器5萬多臺(把),年產值達9500萬元。

    從代勝民的樂器店出來,講解員帶我們走進了一個整潔而又規劃得很有韻味的院落,墻上有花絮垂下來,樹上的葉子把陽光搖晃得閃閃爍爍。隨著講解員的呼喚,一個個子不高的中年人從堂屋迎了出來,后面跟著個年輕人。中年人叫徐雨順,后面跟著的年輕人是他的大兒子徐冰。我們跟著他們到了堂屋,便見屋子一側,放著一張巨大的茶臺,徐冰立即給我們沏茶。我問徐雨順:“這茶臺是什么木頭做的?”徐雨順笑笑說:“紅木。這是做琴幫的必需品,先在這兒用著,也等于晾著,幾十年后,就是做琴的好料了?!?/p>

    通過交談我知道,徐雨順著迷于琴的制作,技藝高超,而且常有創新,使樂器達到嶄新的音響效果。更重要的是,他培養了兩個兒子。大兒子是1991年出生的徐冰,大學畢業后,便回家跟父親開始學習古琴的斫制和演奏。古琴的制作工藝復雜,從選材到上弦要經過幾十道工序,制作一張精良的古琴需要歷時兩年。從2014年開始,徐冰先后赴北京、天津、上海、廣州等地學習古法斫琴技藝,并在每一道工序上都做到一絲不茍,所以,他做的琴,深受客戶喜歡。二兒子徐亞沖也同樣擅長制琴、彈琴。他們正在鳳鳴湖畔試琴。

    在徐場村,在蘭考,這樣的家庭還有很多,他們依靠泡桐,憑借制琴這一門手藝,在這片熱土地上創造屬于自己的美好小康生活。蘭考縣在注重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注意加強文化設施建設、積極組織文化活動,不斷豐富當地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久久精品亚洲视频| 国产精品国产午夜免费福利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薰衣草| 在线视频精品一区|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 国产观看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96| 正在播放国产精品放孕妇| 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99| 欧洲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十八18禁国产精品www| 国产亚洲精品福利在线无卡一| 精品乱人伦一区二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 国产精品国产福利国产秒拍| 91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夜夜嗨|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天影视香蕉|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软件| 日韩精品无码区免费专区 |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不卡|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香蕉|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免费| 精品人妻AV区波多野结衣| 思思91精品国产综合在线| 色哟哟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性虎精品无码AV导航|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无码| 一区二区亚洲精品精华液|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网站| 国产精品亚洲四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一二三区入口|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各| 精品人妻av区乱码| 亚洲人成色777777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