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協本年度“定點深入生活”項目特色鮮明
中國作協2020年度“定點深入生活”項目突出服務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重大主題,突出助力抗疫斗爭、書寫抗疫故事。自項目開始申報以來,共收到符合要求的申報選題450項,較2019年增加近70%,創“定點深入生活”項目開展以來的新高。6月15日,經中國作協黨組書記處會議審議審批,最終102項選題入選。
本年度的“定點深入生活”項目,現實題材作品占據大部分比例。102項選題中,有90個選題直接取自現實生活,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科技、教育、衛生等領域。其中,反映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選題32部,包括山西作家魯順民的《山河一冊——山西58縣脫貧摘帽故事》、河北作家馮曉軍反映生態文明的《地球衛士塞罕壩》、山東作家高洪雷反映“一帶一路”的《海上絲路——從青島到非洲》等。現實題材創作的大幅提升,表明了這幾年大力倡導現實題材創作正在產生的積極效果和作家對新時代、新現實、新生活的廣泛關注。
本年度入選的104名作家中,既有姚鄂梅、彭學軍、陳丹燕、江子、沈念等知名作家,也有嶄露頭角的文學新人,還有網絡作家、自由撰稿人等新文學群體作家。新文學群體作家14人,占入選總人數的13%。年齡分布上,45歲以下的青年作家36人,占入選總人數的35%。2020年“定點深入生活”項目入選作家的多樣化,體現了作家群體對定點深入生活的迫切要求和自覺行動。
2020年度定點深入生活的地點遍布全國縣級以下的鄉村、社區、林牧區、廠礦、學校等基層單位。有的是脫貧攻堅第一線,有的是愛國主義紅色教育基地,有的是最基層的鄉村,有的是最偏遠的學校、車間。在“抗擊疫情”專題中,作家們定點深入生活的地點,是雷神山醫院、火神山醫院、各防控檢查站和街道社區等抗疫最前線。作家們對定點深入生活根據地最基層、最前線的選擇,真切體現了作家們貼近泥土和大地、貼近人民和生活的“身入、心入和情入”。
為生動記錄廣大醫護人員和社會各界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涌現的感人事跡,充分反映全國各族人民眾志成城、共克時艱、敢于勝利的中國精神,進一步推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面向重大社會現實,2020年“定點深入生活”項目專門增設“抗擊疫情”專項選題。這一專項先后收到全國39個團體會員單位及14家文學相關單位推薦的符合條件的選題125項,體裁涵蓋小說、報告文學、散文、詩歌等多種門類,最終24項選題入選。其中包括:書寫李蘭娟院士團隊的《我為天下安》(浙江作協選送)、書寫武漢客廳方艙醫院抗疫主戰場的《方艙記憶——萬眾一心抗疫情》(中國科普作協選送)、書寫火神山醫院籌建過程的《火神山,一場卓絕的戰斗》(湖北作協選送)、書寫社區工作者和志愿者在抗疫中所發揮重要作用的《每一滴水都是海》、書寫愛心傳遞公益車隊的《特殊任務的感動與淚水》(黑龍江作協選送)、書寫普通人疫情期間在武漢生活心路歷程的《武漢外公“抗疫”書簡》(湖北作協選送)、書寫公安干警在疫情中執著守護的《為了春天的呼吸》(《啄木鳥》雜志社選送),還有北京協和醫院186名援鄂醫療隊成員親身記錄自己出生入死抗擊疫情的選題《百年協和戰“疫”新篇——2020江城回憶》(人民出版社選送)等。這些選題體現了作家們用實際行動來踐行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的責任與使命,必將對引領更多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有著重要的示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