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州:新疆鐵路往事
2019年,我按照年初的定點深入生活創作計劃,多次到新疆鐵路各線路、各站區,深入繁忙的鐵路運輸生產一線開展蹲點采訪并在此基礎上創作了多部作品。
深入生產一線感受生活
在確定選題后,我為這次定點生活倒排時間表,制定了詳細的工作計劃。我先后去過蘭新鐵路、南疆鐵路、北疆鐵路、烏準鐵路、精伊霍鐵路等新疆14條鐵路沿線,哈密、庫爾勒、喀什、和田、石河子、阿拉山口、霍爾果斯等41個客運車站,采訪了40位第一代蘭新鐵路人、20位第二代蘭新鐵路人、20位第三代蘭新鐵路人家中,行程3萬多公里,通過歷史訪談、文學采風、資料收集、生活體驗等多種方式開展創作前期的各項準備。
期間,我還查閱了前后61年的年鑒資料,翻閱了近240多冊《新疆鐵道報》合訂本,閱讀了《柳園人》《風區人》《高寒站區人》等15本新疆鐵路報告文學集,收聽收看了370G的視頻資料,共計收集整理了8萬字的局史資料、6萬字的人物訪筆錄,為創作積累了厚實的素材資料。
書寫新疆鐵路滄桑巨變
新疆鐵路已走過了60多年的發展歷程。1952年10月,天蘭路通車,毛主席專門題詞:“慶賀天蘭路通車,繼續努力修筑蘭新路”。由此,數萬名中華兒女告別家鄉、挺進荒原,忠誠履行“人民鐵路為人民”的宗旨,開創了一部確保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民族團結的奮斗史,書寫了一部干部職工和衷共濟、奮力拼搏的創業史。
經過深入搜集素材,2019年本人已完成長篇紀實文學《凱歌奏響天山路》和長篇敘事散文《行走在蘭新鐵路上》,這兩部作品參加了中國鐵路文聯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我和我的祖國”主題文學征文,并在《中國鐵路文藝》《綠洲》和《西部》等文學刊物上發表。其中《凱歌奏響天山路》以小人物為切入口,用文學的語言講述烏鐵人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的感人故事,講述新疆鐵路60多年的滄桑巨變。
定點生活結束了,創作還在繼續
在完成上述兩部作品后,按照既定創作計劃,我又開始了后續創作。一是創作長篇紀實文學《烏鐵史話》。這部作品分為挺進天山、發展駐基、精神凝聚、奮發崛起、開創未來五個部分,以新疆鐵路的歷史發展為主線,穿插“光陰故事”“時光印跡”“歲月留聲”等專題欄目,用講故事的形式講述蘭新鐵路、南疆鐵路、北疆鐵路、蘭新鐵路復線、精伊霍鐵路、喀什鐵路等17條鐵路建設,新疆鐵路客貨運輸經營、企業管理創新實踐等有益探索,重現了新疆鐵路歷史上40多位典型人物扎根邊疆的故事。二是創作小說和詩歌作品,在《新疆鐵道報》上以《走向西延》為題作為系列推出。這一系列創作以南疆鐵路庫爾勒—喀什段通車20年,南疆鐵路西延線服務南疆經濟社會發展、推動民族團結和文化傳播交流、促進人民生活條件改善為時代背景,堅持聚焦小站生活,挖掘小站職工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