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閱讀與IP導向
2020年4月27日晚間,騰訊旗下閱文集團管理層大換血塵埃落定,吳文輝團隊集體退休,程武接任閱文CEO。隨后,閱文面向網絡文學作者的新版簽約合同因版權條款與免費閱讀相關條款在作者群體中引發了一些爭議。5月6日,閱文新任管理團隊召開作家懇談會,并在6月3日推出“單本可選新合同”制度,肯定了作者要求平臺方尊重作者創作成果與知識產權的訴求,縮小了獨家授權范圍和作品優先權范圍,明確了作家擁有IP改編收益權,以及自主選擇是否加入免費模式的權利,并向作者提供了三類四種可選的合作模式。
閱文與作者之間的版權爭議并不是2020年新合同中的新問題,而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在IP改編尚未有如今聲勢之時,由于絕大多數中低層作者往往感受不到通過自己作品的IP開發獲得收益的可能性,版權意識相對淡薄,平臺因而全權代理、壟斷了作品的IP開發權。但隨著知識產權管理正規化及IP改編熱潮的來臨,網絡文學作者的知識產權意識普遍提升,開始要求從平臺方那里拿回在IP開發過程中的主動權。在閱文管理層更迭的過程中,這一矛盾終于爆發出來,如果作者與平臺方能夠在充分的談判與協商中,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要求,逐步達成新的共識,這對于網絡文學行業知識產權管理的規范化,對于保障作者權益,保障行業公平無疑都是有益的。
知識產權的管理及收益分配問題,實際上密切關系著整個網絡文學產業的發展策略調整,概言之,即網絡文學生產機制由以VIP訂閱付費制度為主導逐漸向免費閱讀與IP導向傾斜。
VIP訂閱付費制度是網絡文學第一次產業化轉型中的核心收費模式,起點中文網自2003年10月起采用的VIP訂閱付費制度是這一次產業化轉型能夠成功的關鍵所在,也是此后十余年間網絡文學生產機制的根基所在。VIP付費制度自起點首創之后便在整個網絡文學行業中大規模實行,代替了原本偏于精英化也缺乏足夠產業動能的線上連載轉紙媒出版的營利模式,保證了網絡文學網站平臺和作者的持續收益,使得網絡文學作者大規模職業化成為可能。VIP付費制度能夠成為主流,自有其優勢。它將作者收益直接與讀者掛鉤,讀者依靠訂閱付費與打賞,用真金白銀支持喜愛的作者與作品,作者也可以在連載過程中通過直觀的訂閱數及訂閱收益,獲悉讀者對于當前章節走勢的滿意程度。對于讀者意見快速、敏銳的把握是網絡文學能夠保持自身活力,維持讀者粘性,不斷實現類型迭代,充分表達最新鮮的時代感受與大眾文化心理動向的重要原因。此外,補充的作者福利保障、作家等級體系、商業榜單結構等也為新作者的培養提供了土壤,而優秀新作者的不斷涌現,是文藝生產機制擁有活力的最佳證明。隨著大神級作者的飽和,VIP付費制度之下的網絡文學產業中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作者階層固化,大神霸榜,新人難以出頭等問題,但即使如此,我們仍能看到一批“90后”、甚至“95后”作者在近兩年貢獻出了兼具人氣與文學潛力的優秀作品,以新的風格挑戰著上一代網文大神們的優勢地位。
隨著以騰訊為代表的大資本強勢進入網絡文學產業,并對網絡文學資源進行了大規模整合,IP開發迅速成為網絡文學產業的新寵,并改變了整個產業的營利結構。據閱文集團財報,2019年上半年,閱文版權運營業務收入達12.2億元,同比增長280.3%,占總收入的四成。相比于千字4分的訂閱收入,動輒上百萬的IP改編項目無疑能夠帶來可觀的收入,但網絡文學既有產業模式與IP開發模式之間仍處在磨合期,尚未找到一條最優道路。連載日更模式形塑了(超)長篇網絡文學的典型形態,而這一作品形態與影視劇本創作程式間存在巨大差異,網絡文學中層出不窮的復雜設定也缺乏在影視作品中進行視覺呈現的技術手段,其結果就是,優秀的網絡文學作品難以改編成優秀的影視作品,而IP定制向的網絡文學作品又鮮有能夠真正符合網文讀者閱讀偏好的。中國影視行業本身的不成熟在網文IP的改編中急劇放大,最終,網絡文學的IP開發,雖然確實有效刺激了粉絲消費,但在真正的IP賦能效果上仍有欠缺。另一方面,由于IP開發的產業模式尚不完備,因而出現了一些對于網絡文學IP盲目囤積、跟風開發的不良現象,如果IP改編主導者并不真的具備挑選優秀作品的眼光,將人氣視為挑選作品的唯一標準,那么,越是出名的作者的作品越是被不斷改編,越是未被改編過的作者越是無人問津,就有可能加劇網絡文學作者的階層固化。無論是賣不出IP的新人作者,還是不受IP改編青睞的題材與類型,都不得不面對上升通道窄化的壓力。本來IP開發帶來的巨大利益,主要是由平臺方與頭部作者分享的,占據更大比重的中下層作者仍舊以訂閱付費為主要收入來源,外部影視資本及其宣傳能力強化了頭部作者在網絡文學行業內部的影響力,原本VIP付費制度之下的業界生態平衡已然打破,新的、健全的產業格局無論最終是否以IP為主要導向,都需要去建立新的平衡,堅持作品本位原則,保護網絡文學本身的原創力,為新作者的培養提供足夠的空間。
免費閱讀則是對今日頭條模式的翻版,也即平臺通過免費內容吸引讀者,以投放廣告的方式獲得收益,內容創作者獲得一定的收益分成。隨著頭條系(字節跳動)的崛起,今日頭條、抖音、西瓜視頻等頭條系產品強勢占領了互聯網用戶的休閑娛樂時間,這無疑對網絡文學行業造成了一定的壓力。從企業經營的角度講,隨著IP改編做大,原本的VIP訂閱收入對于網絡文學企業而言確實日益變得無足輕重,免費閱讀模式面向人數占比更大的沒有正版付費習慣的網文讀者又有著強大的引流效果,網絡文學相關企業做出這樣的選擇并非無的放矢。但我們也必須意識到,免費閱讀與VIP付費制度的最大區別在于,在免費閱讀模式下,作者收益將完全與讀者的喜好脫鉤,如果免費閱讀大規模取代VIP付費模式,是否會出現作品數量(創作速度)將壓倒作品質量,成為一個作者經濟價值的主要評判標準的現象仍未可知。免費閱讀作為一種商業模式,對于網絡文學發展而言究竟有怎樣的優勢和劣勢,它的限度在哪里,這都需要進一步的審慎觀察。
文化產業總是兼具文化與商品的雙重屬性,網絡文學行業也是如此。網絡文學行業的健康發展,需要適當的良性競爭,需要平臺、作者等利益方之間合理的利益分配,需要保持作者與讀者緊密互動的優良傳統,需要平衡短期利益與長遠利益、經濟效益與文藝創作規律的關系。文化產業領域的經濟決策,最終會對文藝創作的生命力以及廣大消費者的文化消費權益產生影響,因而社會的監督以及政策的引導都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