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岢嵐是個好地方”
    來源:文藝報 | 哲夫  2020年06月17日06:36

    岢嵐縣境內的荷葉坪

    把中國扶貧放在全球語境下你會有驚人的發現。

    ——題 記

    一 存 在

    解放語出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安石榴》:“十月中,以蒲藳裹而纏之;二月初乃解放。”《三國志·魏志·趙儼傳》:“儼既囚之,乃表府解放……”宋代文天祥《羅融齋墓志銘》:“有生饋禽魚,必解放之。”元代貫云石《清江引·惜別》曲:“閑來唱會《清江引》,解放愁和悶。”明代吳承恩《西游記》:“他卻一一從頭唱名搜檢,都要解放衣襟……”康有為的《大同書》戊部第七章:“囚奴者,刑禁者,先行解放,此為據亂。”聞一多的《死水·你看》:“你看春風解放了冰鎖的寒溪……”諸如此類多多,兼及物質與精神,或二者的綜合。

    1818年5月5日出生于德國特里爾小鎮的馬克思,因為賦予了“解放”以耀眼的思想光芒,25歲便不得不離開德國,帶著妻子顛沛流離于歐洲多個國家,他說:“哲學把無產階級當作自己的物質武器,同樣,無產階級也把哲學當作自己的精神武器;思想的閃電一旦徹底集中這塊樸素的人民園地,德國人就會解放成為人。”

    1937年4月24日《解放》周刊在延安創刊,毛澤東在《解放》周刊發表有《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進攻的方針、辦法與前途》《為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而斗爭》《論持久戰》等重要著作。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全中國、解放天下受苦人、解放西藏農奴、解放牌汽車等等,在歷史進程中“解放”二字,始終伴隨著新中國的發展腳步。

    1948年4月4日,農歷戊子年乙卯月己未時,毛澤東主席與周恩來、任弼時等中央領導同志在前往西柏坡途中,在燒炭山上,毛主席還順便向山上的老農借了一個火點起一支香煙,吞云吐霧,并與老農聊了幾句天,然后才踏著夕陽的余暉走下山,去岢嵐縣住宿。

    岢嵐縣在燒炭山腳下,地處晉西北黃土高原中部,管涔山西北麓,位于山西省忻州市西南部,縣南與呂梁市為鄰,北依五寨、河曲,南靠興縣、嵐縣,東鄰寧武、靜樂,西與保德相連。面積1984平方公里,現轄2鎮10鄉,人口8.6萬,縣政府駐嵐漪鎮。岢嵐縣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東部山地以岢嵐山主峰荷葉坪為最高,海拔2784米,山上森林茂密,植被良好。西南部為燒炭山,山上牧草繁茂,宜于放牧。西部與西北部為黃土丘陵區,水土流失嚴重。中部沿嵐漪河兩岸形成帶狀平川區。全縣山地為1140平方公里,丘陵為799平方公里,平原為45平方公里。岢嵐有全國三大衛星發射中心之一的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但許多人以為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在太原,根本不知道在岢嵐,更不知道岢嵐還是個歷史悠久的縣。岢嵐早在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定居,從殷商起各族政權即在此治所管轄,還是拱衛太原的重要屏障要塞,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毛澤東在岢嵐路居期間,還順便接見了參加岢嵐三級干部會議的全體與會人員,并留下“岢嵐是個好地方”的深情贊語,然后才去了西柏坡。翌年毛澤東便叼著那支從燒炭山老農煙鍋里借火點燃的冒著絲絲縷縷青煙的香煙,赴京趕考去了。

    時過多年,我和岢嵐縣扶貧辦年輕英俊的趙利生主任,和具有一派斯文氣象的康利生,循著毛主席的足跡登上了燒炭山,我們三人也在山上學樣抽了一支煙,只是遍尋不見一個老農,老農們都整村易地搬遷了。無處借火只好自來火點燃,相對吞云吐霧,吐出的煙絮,即刻被勁疾的山風撕碎,涂抹到如火如荼濃烈的燒炭山秋色的畫卷之中。

    就在不遠處,山風催動聳立于嶺頭峰頂的風力發電管線,這些風力發電的樣子,遠看也就是一支支豎起的細細香煙,如同一株株繚亂的三葉草的葉片。走近了細看卻讓人心驚,這些銀灰色的香煙,竟是一枝枝粗可幾人懷抱的巨無霸雪茄,支支高聳入云天,棵棵都煙望霧視,葉片呼風喚電。這等巨無霸的風力發電和龍鱗般的光伏晶體,在岢嵐縣許多地方蔚然已成洋洋大觀,很是讓我們感嘆了一回。

    “毛主席在我們岢嵐縣老百姓的心里是一個神一樣的存在,”趙利生操著濃濃的岢嵐話感慨地說,“就在我們站的這個地方,毛主席向一位農民借了個火,還聊了幾句天。那時的燒炭山,種得有不少田地。1948年4月4日,毛澤東與周恩來、任弼時等中央領導同志在前往西柏坡途中路經岢嵐,是從興縣那邊一路走過來的……”

    這里是黃土高原之上的土石山區,人類的記憶,頑強如同深埋黃土之中的石頭。舉凡露頭的石頭都有根,我曾看到過太行山一座石頭鑿出來的碾盤,它的根連著太行山,不打碎了尋常是搬不走的。

    在來燒炭山的路上,我們先去了趙家洼。趙家洼是岢嵐縣的一個村莊,這個村莊全是25度以上的坡地,全村人只有一口井,種地和吃水都困難,屬于典型的“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的地方。縣里果斷決策,趙家洼整村搬遷,但大家都捏著一把汗,怕有人說三道四。

    這時候中央來了個人。這個人來趙家洼走村串戶訪貧問苦。趙利生聲情并茂地說:就像走親戚一樣,走進劉福有家里。劉福有兩口子已70多歲,92歲的老母親與他們生活在一起,5個孩子成家后都進城打工去了。劉福有喊著向92歲的老母親介紹來人,老母親耳朵背,聽不清兒子的話,也不明白新稱謂,反問:誰?誰?劉福有情急之下,只好大聲吼喊:“就和毛主席一樣!”劉福有92歲的老母親聽了,老眼里剎時間云煙滾滾,驀地睜開來,滿臉核桃皮似的皺紋頓時舒展,咧開沒牙的、露出紅紅牙床的嘴巴,笑成了一朵花,握住來人的手親熱得半晌不肯松開……這就是人類生命記憶被時光鑿刻的頑強,由此及彼的被點燃之后,會即刻照亮衰弱的生理機能。

    趙利生笑著這樣解釋:“不是事先安排的,就是自然而然的,92歲一個耳聾眼花的老人,你不和她說,就和毛主席一樣,她是真的弄不懂,她活在過去的歲月里。但劉福有無意中說了一句真心話,在岢嵐人的心里,總書記就是和毛主席一個樣。這話應該說沒有錯,我覺得在為人民服務這個問題上,前后就應該是一樣的,你說是不是?還有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訪貧問苦,在我們趙家洼村停留的時間是最長的……”

    科學日新月異,地球已經小成了一個村子,在茫茫宇宙間,迄今為止,我們只有這一個地球。中國再大也不過是地球村里的一畝三分地,村子里的風水壞了,鄰里都會受害,所以保護這個村子的生態環境就是保護中國的一畝三分地。光靠一個人不成,得抱團取暖,不光要為中國的老百姓服務,還要為地球村所有的人類服務。這也是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理想和共同表述,他們說:“只有在共同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說,只有在共同體中才可能有個人自由。”

    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被寫入了中國共產黨章程。十九大報告定義并表述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還有扶貧,細細想來,把扶貧放在人類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和全球化的語境下來認知,方知扶貧這個思路很不簡單,與生態環境保護和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兩個思路,是互為連帶、相輔相成,具有同一密切因果,是一步深思熟慮的大棋。具體內容待我在后邊的章節里細說。無疑這是走出歷史循環的又一個要緊關節。過后,我專門就此填了一首《定風波》的新韻,題為《地球獨秀在宇宙》,從春秋四季的循環往復說起:

    先掃梧桐帚上秋,后撩桃李入溪溝。

    云貨琳瑯風撿漏,楊柳,青銅銹綠耍吳鉤。

    鼎食鐘鳴全宇宙,獨秀,航勘未見類星球。

    何必動輒披甲胄,參透,天人合體護風流。

    二 記 憶

    類人猿向人類進化的過程是一級接一級漸進式發展的,人類歷史的持續性,也是由一個一個具體的人,一代接一代,漸進式書寫的過程。景感生態的人,也即物質的人,本身是有局限性的,更何況,還有特定的歷史階段的必然性,所以,人類歷史經常會出現大同小異的甚至雷同的故事,雷同的場面。但雷同的只是情節和主旨,故事照樣生動,因為時間、人物、細節已經有所不同,歷史因此得以常新。

    岢嵐是個老區,劉福有92歲的老母親年輕時,耳熟能詳的大約只有一個名字,所以當她聽到這個名字時,記憶即刻被點亮了。毛澤東是從南湖舫船、從八年抗戰、從大生產、從重慶談判、從三年解放戰爭、從延安去西柏坡,從燒炭山走去岢嵐,老母親焉能不曉?

    1949年3月23日是個歷史性的日子,中共中央從西柏坡起程前往北平時,毛澤東風趣地對大家說:“今天是進京的日子,不睡覺也高興呀。今天是進京‘趕考’嘛。進京‘趕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周恩來也說:“我們應該都能考試及格,不要退回來。”毛澤東說:“退回來就失敗了。我們絕不當李自成,我們都希望考個好成績。”

    時過多年,一個名叫梁家河的村來了一個北京插隊青年,他爸是富平縣人,距離延安不到300公里。他在梁家河待了7年又趕考進了京。他吃過農村的苦,深知窮山惡水的可怕。2015年10月21日,他在倫敦金融城市長晚宴上的演講中提到,“我不到16歲就從北京來到了中國陜北的一個小村子當農民,在那里度過了7年青春時光……年輕的我,在當年陜北貧瘠的黃土地上,不斷思考著‘生存還是毀滅’的問題,最后我立下為祖國、為人民奉獻自己的信念。”2016年7月1日他又意味深長地對人們說:“這場考試還沒有結束,還在繼續。今天,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所作的一切工作,就是這場考試的繼續。”

    以上這兩個細節我曾在《大地上的風景》一文中寫到過,在這里重提,是想告訴人們,物換星移,時代已經不同,人物已經更迭,但有一個根本的考題沒有變,那就是我在開篇所說的兩個字:解放。

    沒有土地,就沒有人類文明,這話聽起來不錯,但在今天卻有些過時。我和趙利生、康利生都不同程度地討論過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土地生長五谷,沒有土地就沒有農耕文明,但現在已經進入了現代化工業時代,小農經濟顯然是不適應時代發展了,所以,扶貧的更深一層含意,不僅是讓農民脫貧,讓農民進城,還有從土地的無所不在的束縛中把農民解脫出來。

    “我就是個農民!”趙利生說,“家里世代務農,要不是考上個五寨師范,現在還在家里務農呢!我們這里的學生,最想上的就是五寨師范,因為畢業國家包分配,考上五寨師范意味著命運就此改變,可以當老師月月領國家的工資了,當時,是農村人夢寐以求的!”

    似乎,無論是打土豪分田地,還是扶貧,以及上五寨師范,都與土地有扯不脫的瓜葛。一方面說農民離不開土地,而現實的表達則是土地意味著貧窮。過去是科舉,現在考大學,上五寨師范,從工、從商、從政,成為農民的夢想,目的沒有變,共識很明確,從土地的束縛和貧窮中把自己先解放出來,改變個人以及家族的命運。時至今日誰也休想再把農民束縛在土地上了。城里人瞄住了村里的土地,開始往村里跑。這種現象被稱之為第二次土地解放或是城鄉大換防。

    “事實已經是了!”康利生說,這個縣職高的副校長也是五寨師范的畢業生,“好多村里的青壯年都另謀生路,大多數都進城打工,逢年過節,回來瞄上一兩眼就又走了,留守的都是老弱病殘……”

    我們聊的時候,傍山依勢的趙家洼村,除村中最好幾間房留做歷史見證,其余的房屋已拆掉復墾,種了各種藥材。

    我問他村里有沒有明清或是民國的建筑?趙利生笑了:“要有明清民國建筑還能拆?都是爛得不能再爛的爛房房,真要是不拆,維修個樣樣得花好多錢的,還得跟省里要,拆了省心,但也可惜……”

    距趙家洼村不遠的宋家溝村,如今青磚灰瓦,木屋黃墻,整修一新,扮演和替補了本該由趙家洼承擔的角色,儼然成了岢嵐縣的一個熱門景點。宋家溝中心村和鄉黨委所在地,是去宋長城景區的必經之地,也是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岢嵐縣訪貧問苦的第二站。宋家溝也因此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山村,變成了一個人人皆知的紅火地方,不僅提前完成了周邊14個村145戶256人的易地扶貧搬遷建設安置,還乘機加強生態建設,利用毗鄰宋長城景區和荷葉坪原始次生森林旅游景區的優勢,大力發展旅游,2018年成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2019年又躋身于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接踵而來的變化是外地務工人員回來務工了,旅游季節通過擺攤位、農家樂賺錢。多地游客海海的,2018年第一屆宋家溝鄉村旅游季活動累計接待游客20余萬人次。2019年6月21日,截至下午5點就已接待游客22000余人次。僅四天,全村就收入32萬元。我去時,露天大屏幕正在播放實況,那個因在梁家河插隊7年而飽嘗并深知農民疾苦的人,面對他的農民兄弟淳樸的面容深情款款發出這樣的號召:和黨中央一起,擼起袖子加油干!

    我有《相見歡》新韻兩首合成一迭《較個中國真》詞曰:

    路居館里哪人,日如輪。

    今又情真、都暖岢嵐春。

    遠又近,顯還隱,是脫貧。

    擼起袖兒、千線一根針。

    不均人患堪驚,豈能輕。

    較一個真、還上欠的情。

    富貴冷,暖生境,共枯榮。

    過猛繁奢、猶怕毀農耕。

    三岢 嵐

    農耕一詞最早出于何典?不清楚,但約定俗成的原始農耕是以半坡遺址和河姆渡遺址為例的,先獵而后耕,成為一種共識。考古材料顯示,黃河流域多為原始農業遺址,這些遺址都在公元前6000年至前5000年,屬氏族公社階段,距今七八千年。《白虎通》書分析頗有意趣:“古之人民皆食禽獸肉,至于神農,人民眾多,禽獸不足,于是神農因天之時,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農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謂之神農也。”《周易》稱三皇之一的伏羲氏為“庖犧氏”,唐代史學家司馬貞統而概之:“結網罟以教佃漁,故曰宓犧氏,養犧牲以庖廚,故曰庖犧。”把馴化禽畜放養魚鱉以適庖廚者的功勞悉歸于伏羲。“神農氏作,斲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拾遺記》則不顧《周易》的人話,干脆就神話伺候:“時有丹雀銜五穗禾,其墜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

    佐證是全球的農學界幾乎都認為粟的種植是中國人的首創,半坡遺址即發現了窖藏和罐藏的粟,早在新石器時代中國粟就傳到日本、朝鮮、阿拉伯、小亞細亞、俄國等國家和周邊地區。半坡氏族的豬絕大部分是在幼小時宰殺掉的,大汶口時期宰殺的豬則多為成年母豬,數量也很大。這說明了古代傳說并非空穴來風。

    農耕文明與游牧文明是中華民族古代兩種不同文明,它們在相當一段時間是并存不悖且是互補的,迄今為止在有些地方仍然可以見到并存的華彩片段,這一點在岢嵐縣就表現得十分明顯和突出。

    我來時,岢嵐剛剛開罷脫貧攻堅表彰會,受表彰的脫貧人員大多都是養殖專業戶,養羊的、養牛的、養驢的、養豬的、養雞的,還有養駱駝的,占多數。走到野地里隨處可見牛羊在山坡云朵一樣游逛著吃草。我問趙利生:“全國各地退耕還林,封山禁牧,要求圈養牛羊,岢嵐怎么還在放牧?”趙利生侃侃而談,“岢嵐縣素有‘騎在羊背上的縣’的美稱,養羊是岢嵐的支柱產業。岢嵐縣面積1984平方公里,現在加上流動人口也不過8萬人,可以說是地大人少。主要有嵐漪河、東川、南川、北川幾條支流,屬于黃河水系,牛羊有喝。草坡現存有138萬畝,年產草量50萬噸,載畜量31萬只羊單位,牛羊有的吃。岢嵐柏籽羊肉全國有名,岢嵐絨山羊,產絨量高、肉質鮮美。縣上也考慮過圈養,可因地制宜這么一考慮,覺得不能簡單地一刀切,就折中:夏秋草木旺發在山上放牧,初春和冬天圈養!”

    早在石器時代岢嵐就有人類定居,從殷商起,各族政權即在此更迭。龍山文化遺址,春秋、漢、晉、北齊、唐代遺址,搖曳多姿。現存岢嵐縣城為后漢劉知遠所筑,已有2200多年歷史。北宋文學家歐陽修任樞密院副使時,曾幾次來岢嵐巡查,這個出生于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的北宋人乍見僻處邊塞深處蜿蜒團伏的岢嵐城墻,便被其流云般不修邊幅、丘陵似沉雄堅實、峰巒如若的高大、天荒地老的滄桑野曠奪了眼球和心魄。經過一番瀏覽、觀賞、品鑒、考據、思考而后,曾為時人的北宋歐陽修,如推理歐公文字之今人我,情不自禁,一改尋常為文的洋洋華彩,不惜以記流水賬的直白,不事鋪張,以時間、地點、朝代、年月、尺寸、數字行文,鑿鑿據實,歷歷記載,從中宣說出一個字里行間看不見的驚嘆:噫吁兮岢嵐,一座沉雄出奇、巍峨罕匹、形如戰艦、經歷代增廣修筑的邊塞高古之城!

    他在撰寫《修岢嵐城疏》一文時,不厭其煩流水記之曰:神宗元豐八年(1084年),知州賀紹慶“于城東增廣2里”。明洪武七年(1374年),鎮西衛指揮使張興將全城包磚,“周圍7里,城高3丈8尺”,城形如舟。城樓12座,上有旗桿、垛口。城門高大出奇,四門都有甕城,城外有一條寬5丈、深2丈的護城河。東、西、北門外各有吊橋一座,城外4關2堡。現仍存北、東、南3座城門甕城和大部分殘垣斷壁,高大的城門實屬國內少有。城“周圍5里”建制,建有防御體系,其格調與西安古城相仿佛,只是規制格式縮微一些而已。

    “我們岢嵐城的地形地貌就像一只船的樣子!”康利生慢悠悠地說。戰國時趙武靈王在此修筑了長城,隋文帝沿用北齊長城舊跡以筑隋長城,后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980年)在北齊和隋之基礎上,又修筑現在岢嵐境內現存的宋長城。長期以來學界認為宋朝沒有修筑過長城,考察得知岢嵐境內現存從縣城東山至王家岔鄉有30公里大部分保存較好的宋長城,附近散落有大量宋朝瓷片,有的地段還發現有使用火器的炮臺。這一發現極具學術價值,填補了中國長城史上的空白。岢嵐古城文旅項目正在施工,已經揚帆起航馳向遠方。

    “于是怪事出現了。這幾年,時常半夜三更的一輛車馳來,在東城門停下,車上下來一個人,小車撇下這個人絕塵而去。這個人包裹得嚴嚴實實的,按亮手電就上了城墻。有時候是春天,有時候是夏天,有時候是秋天,有時候是冬天。一年四季,經常如此,有時候早,有時候晚,而且前后已經好幾年了,許多人都看到過他。春天夏天秋天還好,可以在城墻上看看風月,賞賞夜景,也還說得過去。可是大冬天他也這樣,風卷著雪花呼呼的刮,吹得人眼都睜不開,凍得人邁不開步子。可這人一點不在乎,在城墻上走走停停,東看看,西摸摸,站一會兒,蹲一會兒,還使勁兒摳什么,還不時掏出一個小本子往上記什么。你說怪不怪?從東門到西門得走一個多小時,好不容易挨到了西門,人也差不多快凍僵了,這才哆哆嗦嗦地下了城墻……”

    說這番話的人是我新認識的忻州電視臺的一位朋友,他使用的是職業化的鏡頭語言,說完之后,呵呵地笑,讓我猜這人是誰?我說猜不出,他撫掌大笑揭穿謎底:“還能有誰?除了這個縣的縣委書記誰還會關心這座古城的復建質量?質量差一點點也不依不饒的……”

    我求證趙利生,他說:“白天施工,去了礙事,還扎眼,人家還得陪你,晚上沒人,想看啥看啥,想咋看咋看,方便。一個岢嵐就夠書記忙的,還是忻州市常委,太忙了,白天根本也沒時間,只好晚上去。也不是一回兩回,大家也都知道。發現問題就批評,就要人家返工,一點也不客氣。在岢嵐縣干了8年,一磚一石,一草一木,都如同他自己的孩娃,打斷骨頭連著筋,任何差錯都能讓他牽肝動肺!”

    岢嵐城依溝洼地勢而筑,中間寬而兩頭狹長,其形如舟,載沉載浮,環山如凝固的浪頭,撲撲簌簌,憋住了歐陽修的一聲清呼。如今頹敗,殘垣斷壁,仍然可辨北、東、南3座城門以及甕城所在。城門樓子和城中央的鐘鼓樓基本已經恢復。想當年,歐公聞雞啼之聲,而應晨鐘之響,聽馬嘶人起,打理巡務。夕時鴉噪,暮鼓起處,牛羊從四山下來,哞哞咩咩之聲從四座城門洞里,絡繹不絕地流入黃昏。我假裝自己就是當年的歐陽修,在城中巡察,見城門洞底部,多為清一色斑駁石條,歷千年滄桑而彌堅,當為舊物。

    我發現,因地形地物緣故,岢嵐城墻殘存的華彩片段,并不能被歷朝歷代的法理人情所約束或一刀切齊,而如同一個喝醉酒的率真的本地漢子,遠離人文束縛,在野天野地里,踉踉蹌蹌歪斜行走,使之更接近于自然的爛漫、天地的原趣,一派沒遮攔的法天貴真。記載有說在明洪武七年(1374年)鎮西衛指揮使張興將全城包磚,但從遺存的片段看,似乎只是幾座城門洞包了磚,其他城墻部分還是祼著。或是包磚之后,城磚被荒蠻年代和不斷更新觀念的老百姓悉數拆了去蓋豬圈羊舍?也未可知,姑且置疑。岢嵐城墻修復也循魏晉風骨,只限于四城門樓子舊制還原,大部分殘存城墻片段,也都原汁原味撂在原地不動,該是牛大還是牛大,該是羊小還是羊小,不亂原來的牛羊陣仗,只圍攔起來而已。便連過去城墻上被窮人掏挖借居的窯洞也原汁原味,只是泥填了而已,灰抹的痕跡歷歷在目,并不曾刻意粉飾。

    “這是真實的面貌!”康利生不無贊許,“過去城里的人們不懂這是文物,過去家里的孩娃任性使氣時會說,不和你們住了,我到城墻掏個洞洞自己住去呀!現在住不成了。過去有好多人在城墻上掏窯洞住,竟然還有人在城墻上蓋了一座二層小樓。為讓這些住戶從城墻搬走,縣上費了牛大勁,討價還價就是不走,書記也拿他們沒法!”

    “書記的確是個好書記!”趙利生感嘆,“我在縣委宣傳部10年,去信訪局干了不到一年半,根本沒想到能提拔重用我,沒想到,事先沒和我說就宣布我當扶貧辦主任,我一聽心里嗡的一下頭就大了,趕緊找他辭官,可他說,不能辭,就看中你了。那時我對人家都不大了解,你說他咋就看上我了?”

    趙利生這么說時,正好路過他老家的一個集中安置點陽坪村,在四合小院式的搬遷新村,恰好遇上兩個同村人。眼瞅著趙利生在我面前,在兩個古稀老人面前,剎那間,活脫脫,由縣扶貧辦主任,變回鄰居家的孝順孩子,改回地道的鄉音親熱與之啦呱,手挽著老人回家。兩個老人手里拎著兩個透明的塑料袋,一眼就可以看得明白,一個裝著生雞蛋,一個裝著熟雞腿。過去,我只見過村里人挎個籃子到城里賣自家雞下的雞蛋以換油鹽調料,如今反過個兒,不光住在城里,買城里的雞蛋,還吃起城里人的雞腿來啦?房間不大,但設施一應俱全。眉開眼笑的兩個老人又端茶,又拿煙,又剝水果,不離左右,追攆著趙利生一口一個“利利”的亂叫,還非要留我們吃飯,親熱得就好像他倆是趙利生的爹媽。

    趙利生是個苦孩子,12歲就失去父親,靠天天給學校打掃衛生勤工儉學才僥幸完成學業,比農村中同齡人更深更早就懂得了貧窮的可怕和生活的艱辛。但這些并沒有使他憂郁和沉默,而是更加堅實了他的信念。他指點著幾個地方,講述他兒年的趣事,山風撕扯他的頭發,想讓他住口。可他還是說出了真心話:“我就是個農民,農民子弟給農民做事,要上對得起天地時令,下對得起父老鄉親。”

    (節選自哲夫報告文學《愛的禮物》,即將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麻豆| 99热这里只/这里有精品| 国产精品久线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影院久久久久久| 夜夜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 日韩精品真人荷官无码| 蜜臀91精品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88aa四虎影成人精品| 国产精品夜夜爽范冰冰|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 国产精品无码国模私拍视频 | 高清免费久久午夜精品| 久久99精品视香蕉蕉| 国产精品免费视频一区| 99re热免费精品视频观看|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二区麻豆| 2022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下载| 热99re久久免费视精品频软件| 久久精品国1国二国三| 国产主播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京东传媒| 国产精品多人p群无码|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偷| 日韩精品视频免费网址| 午夜精品在线视频| 国产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图片| 久久精品免视看国产陈冠希|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免下载| 国产剧情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99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热re99久久精品国99热| 91精品国产自产91精品| 国产精品无码a∨精品|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 久久九九国产精品怡红院| 四虎成人精品永久免费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