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談 | 雪落北平 文化常在
《雪落北平》,王苗著,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
蜿蜒的長城是阻擋侵略者的一道屏障,讀書人對圖書的守護也筑起了一道文化長城
作為一名兒童文學作家和北京歷史文化愛好者,北京豐富的歷史蘊含和濃郁的文化色彩給我的寫作提供了太多滋養。我早早就給自己定下了書寫不同年代北京童年故事的宏愿,該系列的第一部作品《落花深處》出版后備受好評,更加堅定了我的信念。在準備第二部作品的寫作時,我把目光從《落花深處》的軍閥混戰時期轉移到北平淪陷時期。
尋找靈感、積累素材的過程永遠是痛并快樂著。描寫抗戰的文學作品可以說汗牛充棟,如何找到一個新穎的故事和獨特的角度久久困擾著我。那段時間,我集中閱讀了大量北平抗戰相關的文獻資料和研究著作。在讀鄧云鄉先生的《文化古城舊事》時,有一段是記錄國立北平圖書館的。鄧先生詳盡記錄了國立北平圖書館的恢弘、壯觀、專業和北平學子對它強烈的向往和熱愛??粗囅壬奈淖?,腦海中突然浮現了多年前去這座圖書館的場景。那時它正式的名稱已經是國家圖書館古籍館,還是一名北大中文系學生的我,跟著老師懵懵懂懂地去那里看一場珍稀古籍展。那是我第一次走進它,頓時被典雅氣派的大殿、華貴雍容的綠色琉璃瓦屋頂和秀美俊逸的漢白玉華表深深地震撼了。時至今日,走在圖書館古香古色的木地板和木樓梯上,那清脆又低沉的“噠噠”聲仍清晰地在我耳邊回響。
閱讀大量史料和研究專著后,我對抗戰的理解也愈發深入。抗戰,絕不僅僅是在戰場上與敵人作戰,保衛國土,收復失地,更有對文化命脈的保護和對精神信念的堅守。侵略者絕不僅僅占領了北平這座城市,更對這座具有八百年深厚文化底蘊的古都從文化上進行掠奪和摧毀,并對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從精神上進行麻痹和泯滅。他們意圖用這種毀滅中華民族文化根脈的方式讓自己的侵占更加長久。北平淪陷期間,各大圖書館損失慘重,大量珍貴古籍和各類圖書被侵略者搶走、焚燒。八年淪陷,北平幾乎成為一座“死城”,與昔日書香彌漫、詩意悠長的文化古都可謂天壤之別。
國立北平圖書館在抗戰期間也元氣大傷,圖書館主體跟隨北大、清華、南開三所高校南遷昆明,一度作為西南聯大的圖書館存在。部分人員留守北平,在淪陷期間克服種種困難,仍舊堅持開館,為苦悶壓抑的北平青年提供了精神的慰藉和心靈的依靠。如果說南遷人員帶領珍貴圖書千里輾轉、延續文化的行動驚天動地,那留守的員工用勇氣、堅持和信念在北平漆黑的夜里點亮一粒粒如豆燈火,燭照青年們的前行之路,更是可歌可泣。
看到這些材料,我內心像有一把火在熊熊燃燒。我請在國家圖書館工作的朋友借出了僅在內部流通的“館史”,詳細閱讀了那段歷史。仿佛是宇宙大爆炸一樣,之前閱讀的零碎資料在那一刻全都神奇地主動聚攏而來,小說《雪落北平》的故事主干頓時成形了。這是一個北平知識分子家庭,孩子們的父親是國立北平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北平淪陷后,他作為留守人員,負責守護圖書館的安全。圖書館遭到了日本人的種種刁難,又面臨經費匱乏、設施損壞、人手不夠等困境,但父親和同仁們仍不放棄,用清瘦的軀干支撐著圖書館的正常運行。孩子們在這樣的環境里一點點長大,他們懂得了保護圖書、保護圖書館的意義,也用自己的行動和選擇詮釋著文化抗戰的內涵……
在《雪落北平》中,我還為孩子們設置了一位鄭叔叔。鄭叔叔是父親的摯友,同樣是一位愛書的癡人。上海淪陷后,他堅守孤島,散盡家財,買回了大量在戰爭中流散的珍貴古籍。明眼人一看即知,這位鄭叔叔的原型無疑就是著名學者、作家、版本學家鄭振鐸先生。鄭先生在抗戰中保護和收集珍稀圖書的舉動值得大書特書,永遠銘記。正是有了無數個鄭先生這樣了不起的愛書人,敵人的炮火再猛烈,也不能把我們的圖書焚毀殆盡;侵略者的用心再險惡,我們的民族之魂、文化之根也會綿綿不絕,永遠傳承下去。
在北平抗戰史上,“長城抗戰”是一段無比悲壯的歷史。如果說蜿蜒的長城和堅固的城墻是阻擋侵略者的一道屏障,那讀書人對圖書的守護是不是也筑起了一道文化長城?于是我強烈地想在小說的開篇就寫父親帶領孩子們去八達嶺長城游覽。為了找到更多當時游覽長城的細節,我費盡周折,終于查找到一位叫李慎言的讀書人在1934年出版的《長城明陵游記》。當打開這本書的影印本時,我激動得大聲驚叫。畢業于清華大學國學門的李慎言竟然是我的同鄉,而他在書中使用的肖像照就是他攝于國立北平圖書館的一張照片!照片中的他站在那座有著華美的綠色琉璃瓦屋頂的大殿前,靜靜地凝視著我,在那一瞬間,我們仿佛在進行一場超越時空的無聲的對話。
歷史小說的寫作,有了完整的故事骨架還遠遠不夠,還要填充大量豐富而真實的細節,這樣整部作品才是有血有肉、扎實豐滿的。在寫作過程中,我閱讀了大量當時人們寫作的文學作品,力圖讓自己精準地把握到跳動的社會脈搏。其中有一部作品是老作家蹇先艾先生的《古城兒女》。這部作品講述了北平淪陷后,幾位年輕人的迷茫、惶惑和追求。小說中,兩位年輕人去北海公園劃船以排遣心中的苦悶,菡萏飄香中,一位年輕人說:“你看金鰲玉蝀橋旁的北平圖書館,是多么偉大!”讀到這句話時,我淚流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