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梅:看見光和亮——寫給告別童年的你
親愛的孩子:
你好!
這封信怎么開始呢?此刻,我腦海里跳出這樣一句話:“什么贏在起跑線?人生應當贏在每一個轉折點!”這是我今夏出版的小說《無盡夏》里的一句話——呼應般的,正好用在你們身上。讀信的你,就站在這樣一個轉折點,小學畢業,即將踏入初中。《無盡夏》剛好就是寫給告別童年的你的。
而我不無沮喪地發現,用一封短信來給“站在初中門口”的你一點兒人生和文學的經驗,其難度不亞于寫一個小說。那些“由經驗得來的老實話”,真的管用嗎?我幾乎能夠猜想到,這個暑假,你最大的愿望是每天睡一個好覺,能有刷手機和玩游戲的時間,而你的爸媽,可能早就替你報好了某個暑期補習班,耳提面命敦促你用功用功用功……這是發生在無數城市家庭里的現實一瞥。而十二歲的你,身體在拔節,心智卻可能還停留在童年期——一個不尷不尬的年齡。有時連你自己都覺得別扭,你那企圖停留在童年期的混沌意識和不管不顧往前走的身體在撕扯,你企圖抗爭,卻往往適得其反……
我們讀書是為了什么?肯定不是簡單的獲取知識。獲取知識也不再限于課堂里的傳道授業解惑。在今天,獲取知識的路徑發生了革命性變化,信息搜索極為便捷和快速,互聯網重構了我們的社會生活——并非記憶力不重要了,而是記憶的側重點發生了變化;并非課堂里的知識獲取可有可無,而是基于知識積累的理解力感受力顯得尤為重要。
也許你更愿意在虛擬的世界里嬉笑怒罵,你耳熟能詳二次元、B站彈幕、電子歌姬……和各種梗,小學階段你還和書很親切呢,但是,眼下,你可能更容易和手機里的動漫、游戲心照不宣。我將怎樣來和你說說“有一本書的晚上,就是一個在天堂里的晚上……”,說說一個人在青春期的時候,“最好的安慰——比友誼都好的安慰,最大的樂趣——比戀愛還大的樂趣,就是一本質量上乘,既有故事又有思想的小說,跟著小說書去漫游幻想的世界”……當年女作家陳丹燕和上海七寶中學的孩子在梯形教室六個下午的傾談是如何影響了一些人的人生,今天,還會讓你心有所動嗎?
對,知識不等同見識。當然有些知識也需要強攻硬記,你總不能在考試的時候摸出手機來說“我先百度一下”。知識不能代替見識。當你在成長路上走著的時候,你仍然需要另一種學習。那就是見識。什么是見識?見識就是感通,就是基于知識積累的理解力和感受力。充分調動你的身體和心靈,可以從一句詩,甚至其中的一個字開始,尋找興發感動的力量。你要把自己放進去,和自己產生關系,這個時候才有會心處,感受到樂趣。也就是說,只有把知識貫通為見識,你才更能感受生命經驗里的那些心靈發光的時刻。帶著陌生化的眼光,或者對熟悉事物的重新打量,或許你能看到一種不同的和世界的關聯。因為你要知道,如果學會了看,這世界就變美了。
而這個貫通的過程,就是閱讀。閱讀最重要的功能,是驚醒生命的生機,是發現自己,提升自己,矯正自己,完善自己,是縱然世界嘈雜,美好依然是生活的信仰。等等吧。這些也算得上由經驗得來的老實話,不知你能接受幾分?我想你早就領受了好書的魅力,只是虛擬世界的吸力太強太大了,而做一個獨特的、與眾不同的、逆潮流而行的見識家,總是不那么容易!我的一個作家朋友徐魯在他新書《講好中國故事》里說:“一個人要把自己歸于平常是很容易的,難的是怎樣讓自己變得‘特別’或‘很特別’。”說得對極了,我想這也是由經驗得來的老實話。
手捧一本好書和沉迷于網絡并非兩條永不交集的平行線,問題的關鍵在于“沒有思想,沒有話說……”這是我從很多少年人那里聽來的苦惱——是不是你多少也有?在你寫不出作文的時候。網絡的特性就是眾聲喧嘩,人云亦云,各種信息狂轟濫炸。信息越繁復,可能內心越空虛。因為你過的是和大部分人一樣的大同小異的生活。你變得不會思考,不會懷疑,不會想象,不會探究,不會發現……多么可悲啊,一個對現實不再敏感、不愛提問、不想抬頭看一看天空和流云、只顧低頭刷手機的“沒有思想的白癡”!
這么說,或許你會不以為然,而我,僅僅只是愛之深、責之切。但愿成長路上的你,不要成為沒有想象力和不會思考的人。理想的閱讀,肯定不是刻意去完成一個“讀”的任務,而是在讀完一本書后,感受到生命本身的美好。這些美好慢慢會滋養你,讓你看見生命中的光和亮。
祝福未來的你,遇見一個更好的自己!
你的朋友,陸梅
2019,己亥初夏
陸梅,兒童文學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理事、副秘書長,上海市作協理事,上海市優秀新聞工作者。供職于《文學報》。著有《生如夏花》《當著落葉紛飛》《我的憂傷你不懂》《一個人的童年》《女孩四季》《辛夷花在搖晃》《文字里的碎影》《誰在暢銷》《文學家的星空》等。有作品獲全國優秀少兒圖書獎、中國出版政府獎提名獎、陳伯吹兒童文學獎、冰心散文獎、冰心兒童圖書獎等。